云赛空间每年举办的双创系列主题活动是长三角地区标志性的行业盛会,致力于为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建设产业集聚提供有力支持。 本次双创系列活动,我们特邀行业大咖,围绕“新基建”下的5G、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的未来趋势分享真知灼见,更有精彩圆桌论坛现场探索“新基建·智能加速产业变革”。

微软全渠道事业部首席技术官徐明强先生表示,清楚看到数字化门槛被降低,清楚看见有规模化的效应,让建立起来的数据中心能够真正被用起来,这就是“新基建”成功的体现。

徐.jpg

以下为微软全渠道事业部首席技术官徐明强先生在“创造的力量”云赛空间双创系列活动开幕式上的精彩演讲 ,由云现场整理。


    讲到“新基建”,不是跟大家重温一下文件,大家非常清楚“新基建”的意义。我想引几个关键词,借几个关键词发挥一下。

    第一,赵部长说,“新基建”为什么?降低产业转型升级的门槛,门槛很高要降低下来。这边好像看起来和“新基建”无关,实际上在操作上非常关键的一点,就是从建设原则要靠应用牵引。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是规模化应用,比如说政府引用了某一个AI独角兽企业,进来以后发现只能在一些很窄的,声音上面的智能提高一些,没有办法规模化带动企业,因为没有强化产业链的深度融合。

    刚才宋总讲了很多5G的,我这里不多讲。下面讲讲人工智能、工业物联网、大数据应用方面。看看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因为微软在中国有业务,我观察很多企业基本上是这个态度,使用云的量,一开始增长非常快,然后成为一个对速曲线的状态,为什么后面增长非常缓慢呢?今天我们的企业很多时候说数字化转型,其实它对这个信仰只是嘴上讲讲而已。为什么这样说?就是因为我们发现有两种不同的企业,一种企业上云越上越多,而大部分的企业却是到了最后就开始平了,你跟他谈的时候,他说差不多我应用都搬到你云上去了,从其他云上迁移到你这里来了,你还有什么好抱怨的呢?

    下面是跟大家分享的课题,真正的数字化转型是要利用AI完全改变你的业务模式和运营模式,他说我应用模式错在哪里呢?我都是按照科班拿出说来。我说错就在这里,过去的业务要创造价值,再为客户创造价值、捕捉价值,过去NBA的课本说创造价值要有差异化,能捕捉这些价值要在运营里面有规模化运营效应,所以制造业知道非常高的质量,成本要非常低。

    但是你会发现这样增长下去,随着用户增加,云又开始平了。原因知道了,产品太单一,所以我增加范围,所以一层一层云又加上去,最后还是平的状态。为什么?我们要学习,通过学习不断把效率优化,经来咨询把流程搞一搞。最后还是对速型的,为什么?成事在人,败事也在人。人是主要的问题,难道没有请到很好的人吗?

    原来说要多从客户那里那来一些利润,怎么样规模化的效应?把人从关键路径上一开,现在很多企业关键路径上没有人,有些地方不得不用人,因为机器人的技术现在没有达到,比如说蔬菜用机器人还是很难捡的,还是要用人。用机器人以后会形成一个网络的效应:当你不断的数字化、自动化以后,你会发现这个时候你数据多了以后,当用机器真正取代人的时候才会有数据进来。这样的企业最后只能上云,当它上云了以后,发现它的使用量就是指数的增长。

    讲到这些,AI还会带来另外一个效应,刚才看到宋总讲到的,联通不光是手机提供一个很好信号的公司,联通开始进入疫情后提供非常关心我们健康的健康服务(绿码)。为什么?在90年的时候,行业还是行业。而再往下面走,借着数据,行业开始和行业之间的数据变得非常模糊,看到联通介入各种数据方面的服务,还介入旅游服务等等,再往下面走,我跟很多老总聊过,他说今天做的数字化转型做的好,如果今天不关心其他行业的数据以后,我就没有办法可以生存。

    我原来老板加入亚马逊,亚马逊的秘诀在什么?一点,当他看到哪一个行业利润非常高的时候他就进入那个行业,因为他相信它的运维是效率最高的,为什么?它的运维是数字化的运维,它的运维可以给他规模化效应。

    我们的使命是赋能每一个企业,每一个人,成就不凡,所以我们是一个赋能的公司。

    看一下物联网的问题,大家有没有发现听到新基建,就看到各种各样平台的PPT,我每次去都看到很多平台的PPT,然而说句实话,平台的思维不知道为什么,在to C方面一打一个准,到了to B的行业却履步唯艰。

    就拿工业网来说,其实还是有相当的复杂度的,不光有复杂度,每个人在里面还是有一定的情绪。设备商说,你这个平台公司凭什么我把数据给你?OK,没那么简单,不像开一个滴滴打车,不给你数据就坐不了车。

    对方案商来说,方案商很痛苦,他到一个工厂去做物联网,我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客户要喝一口水,他就要挖一口井。”为什么?他几乎要复制化重新做一遍,哪来的规模化效应呢?工业的企业也不满意,说平台公司给我看了那么漂亮的仪表盘,生产上面的具体问题得不到解决。国家也不满意,平台效应上去以后,发现真正赚钱的是平台,这个分配太不均了,不是要搞大锅饭。

    我们微软所做的的建议:不要搞平台的紧耦合,搞松耦合。松偶合的特点在哪里?就是不同的各个厂商进来,提供自己的方案。还有基建的运营商把ISV,以及微软技术的组合放在一起。既然是组合了,今天我们观察到,实际上物联网企业的物联网需求他们还在早期,他们最希望看到的是一些不同的技术组合,加上定向方案组合在一起,让他可以挑选组成一个互联网的方案。彼此之间也借由此打通工业化标准。在此情况下,我们发现很多的工业物联网就可以很好的进行了。而且,最后这个生产关系,大家的分配也是觉得相当合理。

    这里举一个例子,真正做的好的工业物联网——特斯拉,大家都知道。它好在哪里?他们发现一些传感器传出来好像有些车刹车时间太长,有问题。于是,他们把所有数据收集起来比对,发现某一类车的刹车时间确实太长,于是根据这些数据一起公关,然后把这些问题解决,重新把软件包打包。可以看到康明斯在很多地区很麻烦,不同的发动机不同的问题,自从他们在中国30%装了他们互联网发动机的传感器以后,他们现在30%在全国各地,比如说在青藏高原出现什么问题,在东北潮湿的地方出现什么问题,他们很清楚。

    讲到这个,结合大数据,企业下面要做IT的话要真正看到,今天的IT可以说是坐在融化的冰山上。真正要一个CIO,真正在公司里面存活起来,不光是存活,因为它可以发挥出来更大的效率,它将来要有三方面的能力。首先是数据库,要有这样的人;另外,当别人跟他说要做客户的分析,他必须要有人知道。分类的话,提供什么样参数的人要知道,要有分析和统计的人。没有一个语言有API可以调用,为什么客户离开了。一个数据科学家汇报给CMO,他的职业生涯是很难受的,因为CMO是不会欣赏他做的事情。

    最后一点我要讲到,我有一个朋友去了以色列,他特别喜欢看以色列的女兵,特别漂亮。原因是以色列人是全民皆兵,在数字化转型的今天,我们发现程序员不够了。大家看这张图,蓝色表明一个企业里面的开发人员数,非开发人员的数量根据不同的,我们有医疗、政府等等。

    以特斯拉为例,美国一些开发人员只占比例1%,特斯拉占到6.6%。丰田每招一个基建工程师要招三个开发者。问题来了,其实全世界人口当中真正适合做开发者的人就那么多。我有一个朋友,我的大学同学他想有一个非常舒适的地方,一个星期只教三节课,结果真让他找到了,在非常三流的学校里面找到了,他完全可以在一流学校教。他告诉我,那些收来的学生他们去学编程真的很有挑战,花很大力气。所以并不是所有人适合编程,这时候就说一句话“降低门槛”,让每一个市民都会变成,这是我们微软要拥抱的一个挑战。

    Power AppS是微软的一个编程挑战。这里是我们一个Forrester Wave数据,微软是相当领先。下面放一个视频,大家在这个视频当中我建议大家看几点。第一,编这个程序的时候有没有写代码;第二,可以编什么样的程序,是不是英文、中文等等都可以。可以看到这个非常方便,我们今年在中国马上就要落地了。这个平台可以满足各行各业、各种各样的需要。

    总结一下今天所讲的,真正要搞“新基建”,最后是否成功与否。怎么知道成功了呢?清楚看到数字化门槛被降低,清楚看见有规模化的效应,让建立起来的数据中心能够真正被用起来。有几个关键,每一个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要做的彻底,而不是只是用计算机代替过去纸质的流程,我们在使用的平台也要变得相应的简单,让每一个公司的员工都可以编出这样的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