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海峡两岸经贸论坛”由海峡两岸经贸交流协会、厦门市商务局(会展局)、厦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共同指导,由厦门市智能制造产业协会、厦门国贸会展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承办。论坛将围绕“新基建·新智能,赋能新时代智造”为主题,围绕工业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云技术展开主题演讲,邀请了两岸相关产业学术专家、政府机构、优秀企业、行业协会代表参加会议共同探讨。

以下为台湾人工智能发展协会、海峡智慧科技研究院执行院长、徐冠胜先生在本次论坛上的精彩演讲,由云现场整理。

 

   各位尊敬的领导、嘉宾,大家上午好!接下来我将以“+人工智能”时代为主题,跟各位进行一个分享!

   我先介绍一下我们协会,我们协会在2018年初在台湾正式核准成立,我们成立的目的是在为推动台湾人工智能的技术应用尚转以及应用的落地,并且想扮演在两岸人工智能,在人才、科技上交流的一个桥梁。

   我想十年前互联网的发展,大家在讨论的是+互联网,或者是互联网+这样的一个议题。如今来到了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或者是+人工智能,这个也成为大家广泛讨论的议题。

   从我一些实质的经验以及在跟产业的沟通上,我发觉实际的产业+人工智能会是一个更好的路径。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同时助力了产业升级发展,也同时让人工智能技术实时落地。这也回到我们今天的主题:新基建·新智能,新的智能应该要能够赋能,才会是更好、更漂亮的。

   我们应该怎么看待人工智能?在我看来,人工智能,应该是一个技术,一套工具,在所有的产业里面,我们进行特定的场景应用,来让人工智能真的能够赋能所有的产业,来让人工智能真的能够走进我们的生活。

   现在的人工智能的技术,在什么样的阶段呢?就我看来,应该是处于弱人工智能的阶段,主要是感知智能的阶段。基于刚刚像陈院士提到的计算机算力的蓬勃发展,5G时代的来临,这时候大大助力了我们人工智能的算力。所以我可以说,现在是弱人工智能很强的时代。不过强人工智能,也就是认知型的人工智能,需要透过自主的思考、预测,这样的技术目前来讲还是相对比较弱。人工智能是我们的助手,并不会在现在辅助我们。

   所以在我看到以人工智能技术跟产业的状况,两岸之间有一些关联,大陆有着人工智能很大的体量和深度挖掘的市场,不过产品壁垒相对比较弱。台湾人工智能发展是从论文起来的,大家知道台湾的学术论文发表体量在全世界非常大,这个基础在往商业走的过程里面,在特定领域的深度挖掘的能力,以及方式,是比较好的。不过台湾各位知道规模太小,所以一个技术要落地到市场的回收,是非常的困难,也是我们的价值。我们要协助他们找到第二个市场,第三个市场。

   因此,我们跟厦门人工智能行业协会,厦门市科技交流中心共建了海峡智慧科技研究院落地我们的厦门。这样的研究院承载了我刚刚提到的使命,包含搭建两岸桥梁、技产桥梁,最终想要打造一个AI的生态平台。

   在研究院的架构来讲,会跟所有的实体产业融合共建,会找到一些头部企业,现在已经谈定的包含建发地产、国贸业等等,共建产业里面的智慧研究中心。另外还跟厦大、华大、集大以及科技交流中心共建一个海峡人工智能评测中心,另外和厦门电信共建海峡云计算中心。做这样,是为了打造人工智能完整的生态平台。

   接下来介绍一下,在我们研究院上承载着跟工业领域相关的技术。大家现在都知道,实体产业+人工智能是一个议题,也是一个问题,怎么说是一个问题呢?很多实体产业你问他,他认为很多人工智能是一个算法,不是一个产品,不知道怎么用,也不知道怎么用在实际场景上,这是一个问题。我们在做“大·人·物”的事情,我们党了解产业的实际应用场景之后,将这些技术融合,包含软硬件的集成,提供给产业的一个真实的解决方案,这就是我们研究院在做的技术转换。

   接下来针对设备控制、制造和工业清洁这三个维度来跟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研究院现在做的研究:

   首先在设控的部分,聚焦在马达,为什么呢?马达在所有工业制造里面是非常一个核心的零部件,起到非常重要的运输和传输的功能。透过我们一些感知设备,传感设备的加载,可以让运行的数字得到可视化,能够预警、通报,能够跨域云端进行管理,最终透过云端对设备进行一个快速的预测。

   所以我们在做的事情是将传统的马达透过一些传感设备,很低成本的升级到IOT的产品,我们可以对它进行运行的数字化监控,这时候我们就可以来进行一些坏损预测预警,接着透过大量收集之后,将这些往AIOT升级,这时候成本很低,这就是我们人工智能赋能在传统产业一个很好的案例,成本低,而且不改变整个生产制造,也不改变外观模型模具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做到的效果。

   怎么做?谈算法,在我们这个技术底层拥有一个异音侦测技术,简单说就是声音振动,投入SDP的形式,透过系统里面转成频谱,频谱出来之后,就可以进行异常标注和正常标注,标注完之后就可以形成一个算法,后续通过资料收集多了以后,可以自动验证这个演算法的模型,这个马达常用的标准就是ISO10816,所有的频谱全部输入进去,所以很快可以进行学习和警报。

   在架构上面来讲,只要会发生振动的设备,都是用我们这样一套监测系统,可以很快把运转信息传输出来。这套技术的核心,就是网关的部分,加载了边缘运算和算法,这些算法每秒钟传出1000-2000次的信息,所以必须要通过筛选,做出频谱分析,给到我们企业界看得到的管理界面,这是整个看得到的架构运行。

   系统软件提供这样的功能,包含到跨域云端的管理,可以在不同的场域里面的所有设备,上千个设备共同的管理,再来得到一个自动定时诊断和回复。设备运转分析是多元的,最后做一些预警通报。

   这是我们的一个客户案例,在台湾一个大型的钢铁业,这个钢铁业运用在它的物料传输上的马达,我们加载振动和温度和热成像,通过这些可以在远程了解现在的运输状况,通过我们这样的技术,可以降低人力成本,提高效率。

   第二个智慧制造,对焦的是焊接这个领域。我们系统可以做到清晰成像,进行远程调校,可以将这些进行标注,最终可以进行追踪,最后可以进行回放了解整个焊接过程。

   国内工业制造的发展,焊接领域的规模体量更大。目前国内自动化比率只有16%,相较于欧美60%来讲,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也是我们的机会。所以我们焊接成像设备,是基于光域图象处理引擎集成在FPGA芯片上形成的一个解决方案,提供高侦率、高分辨率的图像呈现。从这样的标注,我们可以看得出来,哪些在焊接的过程里面,是有问题的,熔池是有问题的,这时候可以标注出来,这个标注结果就会让我们产生一个模型。

   这是一个客户实际应用,这个是大型的玻璃厂,他们已经使用了自动焊接这个设备,遇到一个大问题,这个设备在焊接的时候,必须有人工爬到上面去做可视的焊接,这个辐射是非常大的。这个工厂已经采用了我们的系统,进行远程操控,我们也解决了一线人员的一些安全隐患。另外在左手边这个图,告诉我们的是,焊接影像设备非常小,可以加装在小型或者是大型的焊接设备的旁边,就能做完整的清晰成像。

   接着谈到在工业清洁这个领域,在工业自动化越来越高的过程,无人化是工厂的一个标准,生产都无人化了,清洁是不是应该也无人化?所以台湾的工业机器人,扫地机器人和洗地机器人就发展出来了。解决的应用场景就是工厂里面的清洁或者是仓储里面的清洁,特色是一键自主,透过一键自主规划路径和自主规划清扫,这是使用端最大的需求。再来是广域的清扫,再来是三效一体,最后很重要的事情是支持环境变异,自主改变清扫路径,达到最高效。

   这一台机器一共有200公斤在运行,试想一下,撞到了人员或者是机台会发生很大的隐患,所以这个技术要保证它的安全性。另外我们都知道扫地机器人都要件之一份地图,在广域上来讲,精度上来讲,可能已经在几毫米,如果在广域的建筑过程里面,这个地图可能是会歪斜倾斜,或者是不闭环。这个可以很好的让它闭环完整,最后还有一个完整的算法,让机器人更有效率。洗地机器人定位很精准,有AI环境辨识,能够路径规画,最后水箱也能够加载,可以进行消毒,还有很省电。

   刚刚提到这个最重要的核心在定位,这个定位技术就是URLocate,支持避障和路径规划。能自主的依据环境的变异,当然主建筑物不改变的情况下,每分钟会有200的计算路径,这体现了人工智能在算法上的优势,这也是这个部分能成功解决环境变异的一个很大的功能。

   接下来看一下它的运行。

   (播放视频)

   这是目前业界算体积、容量来讲最小的,水量25升,一个小时能扫900平米。这是我们台湾的一个大卖场,直接里面做一个自动的清洁,还可以应用在仓储、车间进行清洁,在无人员的情况之下。

   这是我们在台湾的一个医院里面的实例,打扫的环境是在门诊间,门诊会有没有人的时候,在病房的话会怕妨碍到人员,所以目前放在门诊部分来进行。跟门诊搭载的跟电梯做结合,它会自己坐电梯,依照我们的设定进行清洁。

   这是在车间仓储里面进行的一个清洁画面。

   目前来讲在台湾的客户,主要都是以精密制造、半导体这些客户为主,包含到一些公共的空间,比如说像卖场这样的。这样的产品,我想很快就会进入到我们的国内,透过研究院的努力,让各位看得到这个产品。

   最后介绍一下海峡科技研究院,如果你的产业、企业,想加人工智能,想了解什么叫人工智能赋能,欢迎来跟我联系。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