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汇氢英 港城创未来”2020长三角国际氢能产业人才峰会暨张家港氢谷人才计划发布会,跟氢能技术领域的产、学、研各界精英一起,洞察产业先机、把握政策走向、对接高端资源及氢能人才,为企业开拓市场、把握时局提供依据。携手促进新能源领域升级,为张家港氢能蓝图赋能。

以下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沈学础先生在本次大会上的精彩演讲,由云现场整理。

 

   尊敬的各位领导和朋友,很高兴参加这次长三角国际氢能产业人才峰会和张家港氢谷人才计划发布会。

   我想我们这次会议是有前瞻性的,在全世界氢能产业还没有形成气侯的情况下,我们就筹划来开展这一工作,我也相信我们张家港一定能够成为我国乃至全世界将来氢能产业新能源方面的领头羊。

   我今天就针对材料,一般性的材料或者新能源材料和人才培养方面,讲一点我自己的见解,我自己的观点。

   材料是行业发展的基础跟动力,这点我们大家知道的。从十七世纪到现在有两个材料是对世界的发展起了关键性作用的,一个就是钢铁,我们大家知道,没有钢铁的发展,就没有十七世纪、十八世纪英国的火车,其他产业革命的实现,也没有今天的埃菲尔铁塔。那么接下来从二十世纪中期开始一直到现在,可能还要延续下去,就是半导体材料。这个半导体材料对我们时代发展的重大作用,没有半导体,没有集成电路,我们现在电脑也没有,互联网业没有,物联网也没有,AI也没有,所以半导体产业,你看看总的产值在国民经济当中比重可能不是很大,但是它起的作用实在是太大了。

   再讲到能源,能源是我们国家国际经济的基础,什么都需要能源。能源对我们国家讲起来,尤其石油是我们的一个短板,我们的煤炭储量是大的,但是石油储量确实是比较不够的。1959、1960年的时候,大庆一年产一两万千吨的原油,已经满足我们当时的需要了,但是我们现在每年的消耗量多少,6亿多吨,70%80%要进口。

   前几天看到一个报道,我们石油工业部门,石油科学家在渤海湾那个地方发现了一个亿吨的油田,亿吨的大油田,特大好消息,我看了都有点心酸,亿吨油只够我们国家现在用两个月。这个情况怎么能够保证我们国家的安全?怎么能够让我们老百姓大家正常的幸福或,正常的过日子?所以这个缺口实在太大了。所以新能源是唯一的出路,对中国讲起来,新能源是唯一的出路。

   新能源当然包括的面比较广一点,除了我们的氢能之外,有太阳能,我们大家都比较熟悉,现在已经比较多了。我们国家的太阳能企业也很多,长三角就有很多,靠近我们张家港,在无锡、泰州、扬州、上海,到处都有太阳能企业。每年总的产量也不算小,但是相对我们今天的用电量讲起来还是太少,还是不够。

   讲到新能源、清洁能源,当然还包括水利发电、生物能,还有核电也在里面。但是我们看到核电大家都有点怕,两三次核电事故我们都怕了,但是我还是要告诉大家,我作为一个科学家告诉大家,核电还是安全的,不要怕,我们国家还是要大力发展核电。

   新能源用的材料也不断在发展,最近的石墨烯材料,还有一些宽半导体等等都在广泛发展,但是我们氢能源正在异军突起  。

   要发展能源,那么核心是要有人才,需要人才,现在我们需要交叉学科的人才,不是单一的人才,无论哪一种能源,不仅涉及到化学,也涉及到物理,也涉及到生物,当然数学也是基础,所以需要交叉的多学科的技术人才。

   关于人才,我想我要强调一个观点,我们现在大家都强调引进人才、培养人才,我们张家港这次开会一个重要目的也想引进人才、招揽人才。但是我要说,最核心最关键的我们要自己努力,自己成才,土生土长地成才。这个“才”才是最有才的,比引进的人才还要有才。所以各位领导,我们千万不要看不起我们土生土长长出来的“土包子人才”。

   我们怎么样把自己培养成土包子人才呢?我要讲一点我自己的看法。脚踏实地,锲而不舍。什么意思呢?当我们要有理想,一旦有理想了之后,我们一定要锲而不舍弃,不断地努力,不断地攻克困难,在专业技术当中成才。

   这个让我想起了我们国家原子弹氢弹的发展过程,我跟我们工程院副院长有过接触,他年纪跟我一样大,他在他们核弹研制过程当中,说起年轻人,他1962年从苏联回国,分配在理论处,跟邓稼先、于敏一起工作,邓稼先虽然是老资格,但是邓稼先也要学习,邓稼先一面在学习,一面在讲课,就是自我培养,然后就是民主讨论,我们国家氢弹的方案跟美国的氢弹是不一样的。邓稼先可以提见解,于敏也可以提见解,杜强尽管那个时候还是一个小青年,也可以提见解,最后于敏的见解是最合适的,最容易实现的。所以于敏是得了我们国家最高科学奖。所以一定要自我学习,自我培养,集体成才,我们这个人才队伍才能起来。

   在这个过程当中,锲而不舍我还想讲一个例子,讲一点我自己的例子。我是1978年的时候,改革开放我到德国,当时是世界上最知名的科研机构,也是跟我们国家已经友好的,我在那里工作了两年多,我合作当中有一个叫卡杜纳教授,他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也是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他是非常有才华的,差点得诺贝尔奖。

   我在跟他工作过程当中,当时有个小小的发现,什么发现呢?发现一种原子振动的新模式,这个什么意思呢?我们这里30、40个人坐在一起,大家规规矩矩都坐在这,但是这里在振动,这是一般的振动模式,但是有些振动比较大。我们这个会场里面的这种流动人才跟很多人又不一样,我们一开始是在人民广场那里发现有新闻记者这样的人物,我就跟他说这个不算数,我就是要想办法找到,在我们会场里面有没有新闻记者这样的人物?他半天讲下来,除非你运气足够好,你可以找到,我说我要试一试,他说好吧,那你试吧,那么他就让我试了,试了之后,我找到了,在我们会场里有新闻记者。

   后来我想想还不够,为什么呢?我们这个地方记者太多,我们400个人有10、20个记者,所以记者已经变成我们会议成员的一部分,我说不行,我要找孤立的,我要找几万人,十万人当中只有一个,这样出来的才是真正孤立的。他说你找得到吗?我说我要找,找到找不到我不知道,但是我要努力,锲而不舍我要做,做不到这一步,我心停不下来,所以我后来就做了这一步。我把半导体里面的只有一种尝试,这一种尝试是百万分之一的,但是这个百万分之一太多,我要想把这个材料改进,改进好了之后,经过很长时间的努力,终于让我找到了。所以他后来就说,你真是一个诚实的科学家,一定要追求到底的科学家。

   所以我想我们现在的人才跟我那个时代不一样,我这一代人,基本上还在象牙塔里面,你们现在在广阔天地里面,你们在经营你们自己的产业,经营着你们自己的企业,这个情况下,我想你们更需要锲而不舍。这既是我存在的关键,也是我这个事业能不能成功的关键。

   我想我就讲到这里,我祝愿我们张家港这次会议成功,张家港能够成为引领我国和全世界氢能产业的领头羊,也祝愿我们在座的和没有在座的很多年轻的创业者,既创业成功又能够成为自己领域真正的人才。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