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资本与业界伙伴共同发起“非凡大赏”,针对中国营销技术行业的优秀案例评选活动,旨在发掘营销领域领先企业和新兴势力,推动营销科技在企业销售转化、用户运营等方面数字化转型进程,帮助品牌主创新商业价值。

以下为各行业精英在本次论坛上的精彩圆桌对话,由云现场整理。

 

   范怿:大家好,今天这个探讨挺特别的,我们这个讲完以后还有一个颁奖的典礼,在座很多都算是同行,也都是营销的老兵,从我这边开始,各自做一个自我介绍。

   

   杨波:大家好,我是我都不敢说我我是做AI的,是挺纯粹的AI公司,我们是比较技术的企业,专注于在机器学习的平台。

   

   刘云:大家好:我们是一家做技术和营销的公司。

   

   兰旭:大家好,我们现在在数据和场景结合应用上做的事情,一会儿详细介绍。

   

   张翔:大家好,我是张翔,我来自于新数网络,谢谢大家。

   

   范怿:7月份各种各样的活动特别多,我现在特别珍惜在线下跟大家交流的机会,今年在整体的企业数字化包括抗议,变化非常大,从我的角度越来越多的企业因为疫情也不是马上就能结束,开始做一些新的布局,想请大家讲一讲自己切身的观察。

   

   杨波:疫情期间大家都见不到面,也挺难的,大家通过线上,不管是视频也好,大家的交流很多,一直没机会面对面交流,疫情期间,从非典以后,有一些模型可以分析疫情到爆发点,我们拿着政府的授权,今天很多人聊数据,我们拿到政府授权给我们的数据,关在小楼里面,过年不许回家,重新搭了一个新的模型,这个模型是干嘛的,比如吴总从武汉到了北京,从北京去了新发地,从新发地去了大连,以及发散的模型是什么,对于政府来说,用AI把疫情期间的防控,以及谁是超级传产者,谁是被传染者,以及你的家庭、朋友在小区里跑步的时候被旁边的人被传染了,中国的技术是想往国际化走的,我们疫情防控的模型是比全世界防疫的水平都高的,期间我们做的事起到了一些帮助。

   

   刘云:作为我们是做营销策划的,像东航推出随心飞的时候,就是非常经典的,对随心飞的人群做过分析,在这么多的同行里面率先推出这样的产品,俘获了很多的目标受众,对疫情来说早点布局数字化的转型,能够将用户的行为,私域流量做好,无论是再遇到突发事件的时候都可以更加的从容,改变思维最快的,最早度过这个东西,也是通过和零售品牌合作。

   

   兰旭:现在已经基本上恢复到我们去年的情况,7月份的数据甚至要好于去年同期,经过这一次大家也发现,原来完全线上的分析和场景应用,我们有一条线是对于商业地产分析的线,他们会对于线下的商圈进行具体的分析,线上的数据分析都是有一个补充,现在越来越多的公司发现,我们在整个行业里面是一个巨大的推动。

   

   张翔:在疫情上,因为年前就开始做直播,帮商家做代理,疫情期间,商家找我们要人,他们线下有很多店都关了,有一家很大的服装品牌,他们找我们要人,在这一块,疫情促成我们今年的投入非常大,他们会意识到一定要线上私域流量和直播也是一个很好的弥补,我们通过后台来看,即使在关店的情况下,他们在线上的弥补也是很好的,淡季,从后台来看一点都不淡季,也是很好的弥补线下的收入,以后有一些不一样的地方,不同场景中间最好做一个互相补充,就算收入断掉以后,有另外一个收入撑起来,像广告这一块,他们整个疫情期间倒是挺好的。

   

   范怿:王高教授的分享,营销是一个非常大的范畴,大家能不能用一个比较简单的方式,来看大家在各自的领域能够为客户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帮助大家理解。

   

   张翔:因为我们是做技术营销的,整个流量来看,比如你的广告片需要一个月、半个月就要换一条,这两年我们增加了很多内容级的团队,他们负责在拍摄上面,通过我们后台的数据,可以通过数据加上视频的标签这样可以更好选择,这是我们主要的看法。

   

   范怿:这两年从品牌的角度来说,因为视频,短视频包括直播大的爆发,不是一个量级的,你们帮他们去做内容层面,可能图文到视频的升级和转变?

   

   张翔:对,特别是疫情期间到现在特别明显,我们有几个大的客户,真的是很大,包括线上发布会,到市场推广,包括线下发布会到线上化,从中确实也发现有一些生意不见面也可以做,我们也做了经销商大会,不用线下搞一个大会,我们以前是做技术分析的,在这上面加这个东西,不用每个场景都能成功。

   

   范怿:有点圈外的状态,你是怎么来看营销直播?

   

   杨波:AI+创意,AI+私域流量,我们等于是AI界的windows,我们是做AI这件事的底座,疫情期间我们帮肯德基,疫情期间在家里,小朋友不出门,我们也不出门,在家里不想做饭就是汉堡、披萨、薯条,在肯德基上点餐的时候,跟菜单上看到的是不一样的,买辣鸡腿汉堡的时候,推了一个薯条给你,首页你在选菜单的时候,你想知道汉堡是牛肉汉堡,还是别的汉堡,下单的时候,你再加一个可乐或者是珍珠奶茶,可能会有八折的机会,买完以后,会有五块钱的券,特别经典的场景,也特别难做的场景,里面涉及到各种各样的算法,还有一些规则在里面,哪个商品需要打折,比如20块钱就想买一个汉堡,最后买成50块的订单,业绩的提升,而不是拿AI作为一个噱头和商业价值,谢谢。

   

   范怿:我听下来,还是帮自己的业务更往前的推一步,兰总。

   

   兰旭:我们认为广度的数据是应用的基础,因为只有拥有足够大的数据量。

   

   范怿:从数据这一块,不能说敏感,非常明显的问题,数据孤岛,不同平台的数据,包括你们自己我记得是有六千多万,也是帮客户整合不同的数据,围绕这一块,你们在数据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你们有在做什么新的事情吗?

   

   兰旭:这家公司我们现在在各个不同的场景里面,无论是政府的场景里面,还是金融场景里面,只专注于一件事情,数据和场景的结合,刚才陈总也有介绍到,我们跟他们是有营销的合作,在营销的场景里面更加注重数据,接着刚才的话说,第一个我们自己有广大的数据,我们认为这个数据还是比较薄的,我们也深知,数据安全绝对是一个底线,我们在这方面做了诸多的努力,我们创业公司之一,我们跟微众银行,跟京东和跟其他的公司都有很深的研究。

   

   范怿:目前你们接触的客户需求都有哪些?

   

   刘云:我最大的感受,对于服务商来说,变成是需要更快的,你需要比你的客户更加了解他需要什么,他的服务对象都是消费者我们很明显感觉到他们目前的痛点,有这么多的流量把它定义成公众号或者是数据,你潜在的目标受众,我们也称之为私域流量,未来可以看到的,类似于抖音、小红书,会对品牌越来越友好,可以帮助品牌在上面汇集自己的私域流量,因为你有这么多汇集的数据,如何把数据之间打通,它的业务是来自于服务B2B企业的,B2B企业更加需要的是服务商帮助推动他们数字化转型,它更加需要的不是一套工具,需要的是服务商能够带着解决方案帮他解决实际面临的问题,这次非常有幸可以和美国现在最害怕的一家企业,名字就不说了,他们展开营销合作,我们帮他解决了一个问题,上了清单以后还能站在营销领域的前端,这个对于很多科技型企业来说,怎么样能够帮助我们未来的这些企业可以使用我们中国公司制造技术,并驾齐驱,这是非常重要的点,经过这么多年在B2B企业,能够把服务做好,能够把产品做的更加接地气的接地气。

   

   范怿:因为你是帮他们处理最一手的数据。

   

   刘云:我们做的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怎么样把数据资产全部汇总到一个地方。第二个帮助数据资产合理的应用它,这个东西是一个宝藏,不适用就不是宝藏了,杨总也说了AI科技,他也是利用分析去给资产变现,我们利用营销自动化技术,通过提升在每一个生命周期节点上的转化率,帮助企业提升它的营销效果,这就是我们主要做的东西。

   

   范怿:前期我在跟大家沟通的过程中,大家都会反馈现在企业新的东西,可能数字化太大了,接受新的东西,心态是比较开放的,另外一方面,从落地到挑战,我想问问看从大家的角度出发,不同的公司类型在百花齐放的状态,大家都是在做不同的事情,创新拥抱数字化,你们认为数字化的拐点是什么样的时候,人人都开始用智能手机了,你们觉得拐点在什么时候,以及哪些东西是真的要去克服这样的挑战呢?

   

   杨波:在国外叫AI民主化,AI到底是不是每个人都用得起,用得上,数字化过程中,转型中用的技术成本,高效的帮助企业带来价值,在国内做AI最大的问题就是人才,微众银行也是我们公司的创始人,人工智能泰斗级的人物帮你做转型,一定是比较大的企业,微众银行也好,我们公司是服务工商银行、交通银行,在服务这些企业的过程中,大银行有什么,它的数据很完整,科技能力很行,用windows也很强,头部企业,他们转型的步伐就很快了,要数据有数据,要私域有私域,要科技有科技,民主化,当做AI这个事,让每一个中小企业都用得起,肯定是两个事情,算力层面,我们华为做的芯片,这种国产化、本地化,我们叫做服务能力和计算能力,这一块需要把成本降的非常低,现在为了做图像计算用的基本上一张卡的成本构造二十至三十万,作为解决图像识别的问题,人脸识别的问题,你消耗的算力成本是非常高的,如果摩尔定律没有充分的发挥作用,第二个你想找一个像杨强老师这么强的人做转型,他的成本是非常高的,企业做数字化,如果这三方面都没有决心投入,数字化转型大概也就是聊一聊,大家觉得挺热闹,作为一个谈资,能不能把二十、三十拿出来投在科技上,我们公司提了一个观点,在算力、算法就得把成本拉下来,让一个AI的成本控制在人民币一百万以下,把算法、算力、人才可能一个项目才能看到它的ROI的提升,谢谢。

   

   刘云:我的感受,不单是产品要足够的好,更加的是运营团队也要比较强,帮助他们实现数字化转型,这也是我们一直以来坚持的,不单是在产品上面做创新,更重要的是帮助使用我们产品的客户,让他们真正用好产品,不单是把功能用好,更多的是把结构、理念做好。

   

   兰旭:企业数字化转型这个命题太大了,就像杨总说的一样,人也不缺,资源不缺,钱也不缺,绝大多数企业在中国95%以上的中小企业是没有办法数字化转型,这么大的命题,在数字化转型下面,结合他们的应用场景,结合高科技的东西具体解决什么东西,这个是更重要的,我们和AI数据结合,这也是我们一直在提的东西。

   第二个,我看到的问题,反而是我们服务商的问题,产品太个性化,服务商的能力一定提升不上去,刚才杨总一直没有提,他们有一个特别厉害的系统先知系统,他对于企业的要求是很高的,我们经常遇到一些企业是没有办法用到这些系统的,我们也没有办法跟他个性化,只能用一个点结合我们的系统,我们自己研发了一套算法平台,这个算法只解决一个选人的事情,我们可以用这套系统自动学习你上传的种子用户,一百个模型,可以覆盖我们六千个标签,让他在一周以内去尝试一百多个人群的投放,这是一个点。

   前两天也是跟做政府项目的朋友沟通,原来构建智慧城市也太大了,他们也是结合场景,物联网井盖,大家经常会看到一下雨以后井盖被冲了,我的井盖我就检测,当它出现倾斜低于30度的时候,我就检测到了,要做数字化转型,太大的时候,是一个伪命题,更多的公司是基于某一个场景去做这个场景解决方案的时候结合外部的能力去做,可能是这个行业要改变做的事情。

   

   范怿:今天我听到最多的也是数字化业务转型,在某一个特定的点,从点到线再到面,一步一步推进。张总。

   

   张翔:几位嘉宾已经讲的非常全面了,我的感触,他买了系统之后他自己不会用,买了A系统、B系统,A和B系统之间有冲突,出来的数据是有交叉的,结果输出来的数据不一样,要锁定某一个场景也好,刚才杨总讲到的在AI上提升效率,不要太把这个东西空太大,一件事把它做好,能够把这个打通以后,整个链路还有很多的问题,像数据孤岛这些问题,已经很影响我们做技术营销的人了。

   

   范怿:媒体一路过来会看各种各样类型的公司,今天台上的嘉宾包括台下的嘉宾,推动这个行业的创新者,驱动的更清晰,广告公司的行业,今天这样非凡的场合,刚刚开始,接下来大家的大好时光是我们的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很高兴和大家有时间分享,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