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届中国深圳创新创业大赛盐田预选赛区生物医药赛暨深圳创新创业投资大会盐田分会场由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深圳市盐田区人民政府主办,深圳市盐田区科技创新局、深圳力合生物科创有限公司承办。本次赛事活动旨在发掘生物医药行业的明星团队,落地优秀项目,促进前沿技术的实践应用和成果转化,为盐田区十四五产业高质量开局,适配科创要素、打造科创体系、注入科创动能。

以下为团队组路演人魏文博带来的精彩路演:人源化类器官芯片:从科研到临床应用,由云现场整理。

 

   各位领导,大家早上好。今天非常荣幸分享这个项目,人源化类器官芯片:从科研到临床的应用。

   这是我今天介绍的主要内容,首先做一下研究背景介绍,抗肿瘤药物的新药研发是一个耗资巨大、成功率非常低的事儿,即使有些药物已经获批上市,但是对非靶向器官造成伤害会被下市。医生给病人用药的时候会有用药指南,为什么抗肿瘤药物效果非常低?主要原因在于传统生物医药领域用的模型存在一些缺陷,首先是体外细胞培养模型过于简单,动物模型存在类似种间差异等缺陷。研究者为了解决以上缺陷问题,就提出了一种新技术,叫做3D工程化细胞培养技术,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团队拥有的技术就是类器官培养技术,就是3D细胞培养技术,在体外构建3D细胞微组织,和体内组织结构非常接近的功能。第二个技术是器官芯片技术,来源于微流控技术。我们团队将两种技术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类器官芯片技术。好处是构建的是人员的器官,继承了微流控技术的所有特点,类器官在临床有很好的可预测性、可靠性、可重复性。这就是一个新的神农,可以帮我们尝天下的百草,可以为科研领域提供有效工具。第二,减少新药研发的临床和时间成本。第三可以为患者提供更个性化的服务。每年增长率超过25%,在未来几年,器官芯片和类器官技术在市场前景非常巨大。

   欧美国家起步比较早,有些龙头企业已经完成千万美元级别的融资。中国情况在去年,北京大橡科技完成了千万级天使轮投资。

   我们团队是由多名博士组成的具有交叉学科背景的科研性团队,团队创始人就是我和陈博士,我在中科院做的博士后,我在深圳华大生命科技院从事单细胞测序产品的研发,我们有药学博士,医学博士,还有功能学博士,还有学金融的,我们团队背景十分交叉。

   最后是我们专家顾问团队,我们也请来了中国微流控林老师作为我们团队主要顾问成员。

   我们团队计划成立公司的组织架构。

   下面介绍一下我们团队未来产品和服务。首先,类器官芯片产品面向生物医药研发领域提供他们所需的东西。这是我们团队做的肿瘤类器官芯片,我们放在一个培养系统里,这个芯片通过工艺优化已经做到量产。这个产品在月底就会进行上市销售。我们团队在器官芯片领域做过非常多的研究工作,这是一个脂肪肝的芯片,还做过肠道的芯片,在肿瘤研究中还有很多和肿瘤相关的器官芯片研究。对标一下市场上有的器官芯片产品,欧美国家器官芯片产品非常贵,都是几百美元,我们这个产品是50块人民币左右。如果用这个系统进行个性化药物筛选,会从患者手术后得到他的肿瘤组织,在芯片上培养成一个高通量肿瘤类器官,在仪器进行多种药物组合筛选,得出几种方案,告诉医生患者用哪种药物对他效果比较好。这是复发卵巢癌患者,肿瘤类器官对不同药物敏感性不一样。此外,这套系统可以帮助新药研发,对药效进行评估。最后还可以为组织工程提供3D打印的墨水。我们团队未来服务对象分科研机构、医院、药企,提供器官芯片的产品、耗材、仪器、CRO服务、临床个性化用药服务。

   新技术风险比较高,比如材料不成熟、成品市场销售比较慢、还需要新技术研发,随着科研市场不断推进,这些风险慢慢都会被解决掉。

   最后介绍一下我们团队未来的发展计划。目前团队成员拥有20多项和器官芯片相关的专利,团队已经在部署下游器官芯片的仪器以及检测仪器的相关专利。目前我们团队主要经费还是我们承担的科研经费以及和医院合作的项目,有好消息的是,产品马上就要上市,会有一些销售的成本,最后会在市场上寻求风险投资。这是我们团队未来5年5发展计划。

   总结一下项目亮点,我们技术比较新,未来市场规模比较大,团队还是交叉学科背景的团队,团队模式也非常好,最后有一个非常良好的商业模式,前期会有科研耗材进入市场,最后做一些CRO配套服务,会把配套仪器申请医疗证入住医院。

   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第一组项目的路演,现在进入评审提问环节,请评委老师对路演项目进行提问。

   

   评委:我问一下,你们现在这些数据都是哪来的?

   

   魏:这是我们之前承接的科研项目。

   

   评委:这些都是职务发明,专利能用吗?

   

   魏:之前大家都在学校。

   

   评委:你是做微流控芯片,主要合伙人做类器官培养,是用通用的细胞培养还是个体化的肿瘤病人的组织器官培养?

   

   魏:我们用的是肿瘤样本,已经不用细胞器了,细胞器不好用。

   

   评委:你现在个体化肿瘤目前形成了多少例类器官库?

   

   魏:我现在和之前复旦大学合作的是收了40例卵巢癌的细胞,有6种病理分型,搜集的样本有切除的肿瘤,还有腹水的样本,这40例都已经培养出来了。

   

   评委:现在给药企筛选用还是怎么样?

   

   魏:相当于和学校进行科研项目合作。

   

   评委2:我想问一下,你们从获取肿瘤细胞到最后给出一个诊断报告或者结果,在临床上大概时间是需要多久?如果太长的话,有没有办法能够缩短培养时间?

   

   魏:我们现在成手培养大概2周能给出10种抗肿瘤药物筛选方案。我们现在从医院拿样本带到我们实验室做,中间有一个运输过程,如果后续这个方案被大家接受之后,这么做我们做不过来,因为肿瘤样本太多,排队排不过来,前期以合作形式把这种方式推广出去,最后还是入住医院,我们现在在做设备研发,医院做完手术之后马上有病理科可以分离细胞,再培养进行药筛,这样会节省很多时间。

   

   评委3:过去几十年大家都是用细胞器,这是很常见的,第二种类似美国再生元,把药开发成本从几十亿降至到几亿美金,现在国内规模也有做得很大的,这种类器官和器官芯片概念提出很久了,现在有没有经典的药企开始做药物研发或者把成本大幅降下来的?如果在临床推广,第一个产品是什么?第三,类器官技术难度蛮大,您有医学和微流控背景,类器官最早的源头或者技术背景从哪儿来?

   

   魏:回答一下老师关于细胞器的问题,我们现在还没有做到拿类器官和药企合作做新药,海外主要是化妆品公司不让用动物实验了,海外一些化妆品公司会做一些皮肤的类器官进行化妆品安全性和毒理性测试,药物现在可能海外也没有。

   

   评委3:海外和国内没有可以对标的公司?

   

   魏:对,前段时间北京大学发了一篇文章,用肿瘤类器官做了200例临床患者的药物筛选,因为做肿瘤,后续的临床跟进要很长时间。

   

   评委3:我们第一个产品会是什么产品?

   

   魏:就是3D类器官培养的芯片。

   

   评委3:我想问的是具体场景。

   

   魏:主要推的是肿瘤科,80%肿瘤患者切除的样本都能培养肿瘤类器官。

   

   评委3:类器官培养技术我们团队具体哪位成员在什么时间什么背景做这块?

   

   魏:我们有一个医学博士,博士期间做了和类器官的研究工作。

   

   评委4:科研机构测试的序列还是用于测试产品?

   

   魏:第一个产品是科研市场的耗材。

   

   评委4:你们现在做过类似产品的出来吗?

   

   魏:就是卵巢癌样本,是我们自己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