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注册制对创投行业的影响?与科创板相比,创业板在制度设计以及由此演化的市场影响有哪些不同?新三板精选层又会带来的什么机会?5月21日,来自中国银河证券投资银行十部的副总经理李亮和银河证券的资深投资分析师林增峰带来创业板注册制改革专业解读并在线答疑。

1920x1080..jpg

以下为2020年5月21日厦门创融汇线上沙龙“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分享与交流” 中关于“创业板注册制改革的几点思考”的解读演讲精彩实录,由云现场整理。


    创业板注册制改革个人有几点思考,创业板注册制是如约而至,科创板推出,交易所这边,包括在科创板推出之前,交易所已经在策划当中,各种原因始终不能推出来,有了科创板,有了科创板的经验,交易所已经做了充足的准备,创业板改革正式加速,所以是意料之中的事,意料之外现在受疫情的影响,创业板首先注册制进程没有受到疫情的影响,个人认为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第二点创业板规则相对于科创板来说是更加有体系的,规则更加宽容,可以从定位来说,创业板定位是三创四新企业,定位就比科创板那边的定位是弱了一点,创业板负面清单创业板对行业是界定了负面清单,是通过哪些企业不能上,但是科创板的界定是哪些行业可以上,从这个角度来说,创业板也是更加包容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业板,创新创业各个行业无所不在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创业板容量包括后续企业的数量都是明显作为科创板的。

    创业板是存量改革,统筹增量改革和存量改革,第四个保荐机构需要对申报板块的合理性做出充分解释,后续需要为什么选择这个板块需要做一个说明,科创板强调科技创新能力,而且他的投资者交易人数,个人判断未来企业选择会优先选择创业板,但是科创板是国家战略的板块,这家企业符合科创板定位,但是却选择了创业板是需要明确合理的解释。

    第五点是审核周期,强调可预期,用进一步压缩,强调3+3审核时间。

    第六点是一条主线,注册制强调是以信息披露为河西,投资者自主判断投资价值,真正把选择权交给市场,这个是注册制的核心。

    三个统筹统筹不同板块错位发展,不同板块针对不同企业类型、不同企业发展阶段的都可以选择不同的板块,而且选择不同板块不同的发行条件。

    这就是一个基本的把握,现在对市场上比较关心的几个问题,自己也有一个思考,亏损企业到底能不能上,并不是所有的亏损企业都可以上的,无论是创业板、科创板怎么来判断亏损企业的问题,亏损企业短期三年连续亏损的企业,短期来说除了科创板那边的生物制药,具有明显逻辑,生物制药,芯片,前期研发投入很大,导致亏损,除了这些特殊的行业,我认为创业板、科创板对亏损企业暂时还是有问题的,个人感觉会有一个突破,第一年亏损企业可能会出现,就像传统的IPO三年肯定是连续盈利的,虽然老的创业板管理办法里面规定,只有最近两年连续盈利,我们确实的把握是最近三年连续盈利才可以的,虽然注册制强调按照发行条件、上市条件来把握的,  我们的发行条件明确写了最近两年哪年盈利,这个肯定会突破,而且亏损大家一定并不是我理直气壮的说亏损,要说亏损的原因,解释亏损是暂时的,未来盈利是可预期的,具体怎么论证盈利是可预期的,还是说你这个盈利可预期很难把握,大家认为还是有风险,会严格要求,一刀切,所有的亏损企业都不能上,科创板,生物制药企业,芯片企业是有突破的。

    第二点我个人的预测,业绩的条件,按照传统IPO条件,有一个创业板是五千万,中小板、主板是八千万净利润的要求,现在创业板注册制的条件下,五千万门槛会不会突破,首先按照纸面的条件,两年盈利累计超过五千万,我现在上的话2019年  两千万,第一年亏损,第二年两千万,第三年三千万,这三年的业绩是可以达到注册制的条件,怎么看待这个问题,我个人认为,未来五千万的门槛肯定会突破的,像刚才说的第一年亏损,第二年两千万,第三年三千万,刚刚达到五千万门槛的企业, 肯定不是大家去期盼的全面突破的事情,未来还是有一定的业绩门槛,肯定不会是五千万,四千万,这个是我形象说的,后面是需要一个把握,我们可以用科创板借鉴,它的条件一也是最近两年盈利,净利润合计超过五千万,现实当中从申报审核的企业来看,70%、80%的企业都是在七千万以上的标准,七千万以上的标准大概是什么概念,2018年三千万,2019年四千万,个人感觉最近一年在四千万左右是可以去突破一下的,可以试着闯一下的,如果刚刚达到最近两年五千万,除非公司的业绩增长空间明确可预期,向审核人员充分展示公司的下游客户,有订单储备,这是可以突破的,这个不是常规的,是偶发的,大家还是抱着未来还是业绩为王的,这个业绩门槛可能就没那么高,容忍度更高一点,这是我个人对业绩的预测。

3b08b73a5c442225c4f7e534842dddd.png

    还有一个是我刚刚想到的创业板注册制,也是跟大家分享一下比较传统的观点,大家都说创业板注册制了,所有企业都可以上,只要满足纸面上的条件,标准都符合,只要满足,大家全都报,急报,因为都满分了,立刻发行,有一部分人是这样认为的,在中国现实环境下,注册制或者是短期之内五到十年肯定是很难达到的,有几个限制,我们的投资者结构,在国外可能是机构投资者为主,我们这边还是散户为主的,大家还是不会过多判断企业真实的风险,还是需要有审核人员来把关的。

    第二个我们的惩戒机制,虽然新修订的证券法有提到,相对于国外来说,力度明显不是很高的。

    第三个包括诉讼的制度,民事诉讼,出了问题有几个责任可以提,刑事责任,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在民事责任不高的情况下,民事责任是不是要承担,按照现在的规则,像之前的欣泰电器也是有一个探索,最最关键的民事赔偿还是集中在我们的诉讼体系,我们国家的代表诉讼还是处于摸索期,律师可以代表散户去起诉上市公司,这个制度还是不太成熟,鉴于这三个方面的限制,完全的注册制推出还是需要时间,我们国家不断的在改革当中,自从现在的创业板改革力度之大是超出了市场预期的,我对我们国家整个创业板包括科创板支持中小企业的力度还是非常认可的,包括最近这两年上交所,证监会都是非常辛苦,抓紧研究规则,制定规则,立马推出征求意见,立马接材料,审核,还有审核周期的限制,三个月之内就要审核完,节奏非常快,这在以往是超出想象的,还是以投资者相关决策要披露出来的,征求市场哪些是需要相关的,证监会是怎么认为的,我们这些信息披露到什么程度,在审核实践当中包括我们在做项目实践当中要把握的,后续有一些新的想法,也可以随时跟大家交流,今天我的汇报就这些,我现在讲的可能是稍微有点快,我希望后面有更多的经验跟大家做一个深度的交流,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