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赛空间每年举办的双创系列主题活动是长三角地区标志性的行业盛会,致力于为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建设产业集聚提供有力支持。 本次双创系列活动,我们特邀行业大咖,围绕“新基建”下的5G、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的未来趋势分享真知灼见,更有精彩圆桌论坛现场探索“新基建·智能加速产业变革”。

圆桌.jpg

以下为“创造的力量”云赛空间双创系列活动开幕式的圆桌论坛上,各嘉宾的精彩对话,由云现场整理。


主持人: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5G、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应用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在推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上发挥了巨大作用。加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正成为中国实现多种战略目标的关键之举。未来如何运用智能化、数字化、创新化的策略应对全球性的产业变化与升级,并从中探寻新的行业机遇,是大家共同的关注重点。

    接下来,我们将开启圆桌论坛的环节,本次讨论的主题为《新基建·智能加速产业变革》,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有请:

    云赛空间负责人 陈灼砾先生

    传化控股智能投资部总经理 王进先生

    云从科技企业发展中心区域总经理 蒋宇铮先生

    微软加速器大中华区 日本和韩国 首席执行官兼董事总经理 周健先生

    米尺网络创始人兼CEO 裘勇刚先生

    

陈灼砾:

    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大家看到上午从徐汇区领导到仪电集团的领导,包括微软的领导,都在强调推动创新。国家也是在疫情期间推动大量的经济建设,我们叫“新基建”,也在如火如荼地开展。

    各位老总都是在各行各业的专家,也请大家从各自的角度分享一下在“新基建”时代,数字化、智能化怎么推进创新发展。

    首先,大家一分钟介绍一下各自的公司和个人情况。

    

王进:

    大家好,非常感谢云赛给我们提供这么好的平台和大家做交流,我叫王进,来自浙江传化集团,我们集团是产业集团,有五大板块。从最早的化工再到物流,再到农业,再到科技、投资板块。我个人在投资板块。

    

蒋宇铮:

    非常感谢主办方邀请我们来参加这么好的分享会。云从科技是从中科院走出来的人工智能企业,我们做的很低调,莫名其妙最近变得很高调,上星期云从科技上了美国商务部所谓的清单,证明我们在人工智能方面做的事情得到了国际上和各方面的关注,我们云从科技是从人脸识别开始走,现在我们核心关键词是“人机协同”,过会再分享一些更多的信息。

    

周健:

    大家好,微软加速器是微软最主要的一个创新生态赋能,刚才讲到微软就是赋能每一个组织,赋能每一个人,成就不凡,我们主要赋能创新企业的。在中国2012年就开始,过程中我们总共赋能了500多家企业,我们赋能的领域一方面是资本、技术,还有是客户各方面的生态,帮助到初创企业。

    

裘勇刚:

    谢谢主办方云赛空间。米尺是云赛空间的第一期会员,2017年云赛空间刚成立的时候,我们团队刚组建,注册在徐汇区土生土长的企业。

    前面联通讲到大数据,其实我们也是联通的供应商,微软徐总包括邹总,我们也是微软的合作伙伴,今年疫情期间跟着微软一起给徐汇的科技抗疫做了一些具体贡献。我们专注的领域是互联网平台。

    

陈灼砾:

    大家知道“新基建”也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建设充电桩,推广新能源汽车,激发新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这是“新基建”的主要内容。“新基建”被赋予很多期望。

    刚才三位嘉宾从5G技术各个角度做了一些分享,请在座的几位嘉宾简单谈谈你们所理解的新基建,你们怎么理解新基建,怎么参与新基建。

    

王进:

    非常有压力,新基建上午各位嘉宾介绍的比较多了,我从投资人角度来讲。我个人理解“新基建”实际上就是两个基建:第一,信息基建;第二,用信息基建赋能传统的基建。

    第一,在信息基建里面说白了就是用5G、互联网等等科技的技术能够是现在数据的采集、数据的生产、数据的清洗以及应用,带有基础性特征的关键特征,包括5G网络,包括数据中心,包括云平台等等,我觉得这些是信息基建。

    第二,范围更大的是信息技术赋能传统的基建。我个人觉得包括三个部分,to G,to B,to G。所谓to G是像智慧高速,我们做智慧的交通网络,也可以做智慧能源网络,甚至用5G,包括相关的人工智能技术做智慧城市的治理,我觉得这是to G的范围。

    To B里面根据不同的行业都有不同行业的数字基建,比如说工业里面,我们有工业互联网的平台。比如说在医疗领域,我觉得未来会有医疗领域的基建,在这次疫情里面是比较凸显的。To C里面这块相对比较成熟了,我觉得在to G和to B里面空间更大一点。

    这是我觉得基建大范围里面分这两个范畴。“新基建”的投资角度来说,四个方面:

    第一,相对来说,融合性用新兴技术赋能传统的基建形式可能更多一点。纯底层的技术里面,我觉得它的金额相对少一些。

    第二,硬的投入多一点,软的少一些。硬的从度量的角度,从拨预算的角度更好衡量,软的衡量角度相对弱一些。

    第三,从投资角度来说,带有网络效应和带动效应的新基建发展相对快一些,比如5G这种。

    第四,带有明显的瓶颈效应的基建,这类未来发展可能比较快,像这次疫情爆发的医疗体系,这个是比较好的突发点。

    

陈灼砾:

    请云从的蒋总分享。

    

蒋宇铮:

    其实新基建和老基建有很多区别。老基建我们讲都是“铁公鸡”,铁路、造房子,一谈到基础建设大家想到买房子,有可能房子又要涨了。新基建是促进社会发展和经济提升的概念,刚才联通的也好,信通院、微软的同事也好,谈到这个都想到是社会经济拉升的作用。

    人工智能怎么赋能社会的发展是这一轮新基建的话题,大家考虑到人工智能是不是替代人类?无人工厂确实是人工智能深入的场景。人工智能发展了是不是替代工人?中国还有很多就业的问题。

    我们云从科技认为这不是一个问题,我们在人工智能的想法是人机协同。因为人工智能底层是图像识别、生物信息的识别,经过一些算法和模型判断的以后有输出的结果,我们相信这个输出的结果能够提升交付的速度和产品最终解决的效率和服务质量的问题。这些可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人类生产力,这是我们提出的人机协同很关键的点,我们并没有从替代人的角度开发人工智能。我们没有说过在特殊环境下离开人是可以的,还是需要人做的。人工智能本身最基础的一些编程,机器现在没有办法实现的,刚才微软的老师说的,还是需要很多工程师和开发人员做一些基础建设工作。很有可能,到了人工智能和所有“新基建”的内容提升到一个打破摩尔定律的发展规律的时候,可能出现一些机器自编的程序,这是在不久的将来可能会实现,在目前阶段来讲,新基建更多是提升整个社会生产力的效率和提高生产服务质量的过程。

    尤其在这一轮“新基建”过程当中,尤其是像人工智能也好、5G也好,和旧基建相关的,因为人工智能非常需要基础的算力,我们需要基础的投资。新基建和老基建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赋能社会经济的发展,云从科技在这方面更多讲的是人机共创、人机融合、人机协同,从这个角度才能更好发展。

    

周健:

    国家政府推出“新基建”的策略是非常好的,从国家GDP的发展来讲,一个是出口、消费、投资。“新基建”在这个特殊的时代推出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出口受到一些限制,消费有一些不确定性,传统的消费比较保守。通过“新基建”的投入,可能短期内至少可以在经济上给我们一个定形针;从长期来说是一个利好,鼓励大众创新的一个方面。

    大家可以看到无论是5G或者是云计算、大数据,包括充电桩等等这些新基建的投入。拿5G来讲,5G比较多的一些运用讲的车联网,这是原先没有的,还有物联网,就是万物互联,有很多的创新可以在这上面出现。还有AR、VR,我们原来谈了很多,可能在原先的带宽上面很难做出来,5G随之的出现让很多新的体验、新的商业模式、新的运用可能也会在这中间产生。

    刚才讲到的车联网的本身,以后意味着很多的出行或者智慧城市很多东西,都改变了大家的生活方式,从某某意义上来讲也是一种消费升级。

    从物联网的角度来讲,可能跟传统的移动互联网或者最早的互联网不同。到万物互联以后,包括生产力,特别是工业4.0,整个工业升级方面,应用方面可以提升原先工业各方面的效率,很多的时候我们谈到随着在国际政治的变化,很多国际的厂会不会把他们在中国的厂撤出。“新基建”是非常好的智能制造方面的升级。

    从云计算的角度来讲,很多的数据让中国更数据化,在消费的层面我们讲到消费升级,比如说医疗,我们有更好的医疗体验。举一个例子,现在外地通常喜欢到大的一线城市看病,经常遇到我在地方拍了一个片,到了那边又要拍一个片。国家某些方面制订了一些策略,首先对整个国家核心竞争力有一个非常大的提高。随之来讲,新的基建鼓励大家各方面的创新在这边。前面一个嘉宾提到,to G、to C、to B都有非常高的变化,过去中国to C这个行业在互联网的发展涌现了非常多的企业,随着“新基建”d的出现,我相信会有非常多to B的企业独角兽出来。

    

陈灼砾:

    裘总从创业者做起来,你对“新基建”怎么看?

    

裘勇刚:

 “新基建”这个话题已经太多的文章也好,人也好,讲到了。我从个人的切身感受去讲讲对“新基建”的理解。

    在“新基建”从国家层面到地方政府层面逐渐开始往下走的时候,我们参与在其中。比如说上海市在做“一网统管”,就是从政府的层面把方方面面的事管起来,形成一张网。周总也讲了,举了一个医院的例子。

    “新基建”一定以政府驱动为主,企业为辅的定位。在现在的形势之下,我认为我们国家做这么一个决策,实际上已经被欧美走前面了。我本人去过很多欧美的国家,在此过程当中,我们作为科技公司来讲,其实机会是大把大把的,我们现在有点忙不过来。无论从环保的角度,有大量的传感器要连接;不管是从地下管网,到楼宇、到各种环保污染,企业要实现科技抗疫,科技抗疫的过程当中有各种各样跟新基建直接有关的事情在发生。

    对于我们科技公司来讲要把握这个公司,一定要带着服务社会的想法。因为国家驱动这个事情,国家的投入非常大,初衷一定是带动就业,带动经济的重新恢复活力。我们从科技公司的角度来讲,一定不是赚快钱,而是在新基建的过程当中用社会企业的力量一起帮国家实现新基建能够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也好,帮实体经济去提高效率、减少人工、降低成本,这些角度是我们科技公司更多应该考虑的话题。

    

陈灼砾:

    刚才各位嘉宾从各自的角度对“新基建”有一个基本的理解。

    从你们的角度来讲,“新基建”的机会对于本身的企业会带来什么好的机遇和挑战?王总您做投资,投资更看重新的机会。从传化控股来讲,你们是否在新基建领域有所布局?结合产业的背景,你认为这个对产业的发展带来什么样新的动能?

    

王进:

    从传化的角度来讲,传化是横跨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产业集团,我们集团本身在两个地方已经在践行新基建。

    第一,物流板块。我们在全国建大型的物流枢纽。

    第二,化工板块。我们也在推动智能制造相关的产业升级,是国家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传化集团都在践行新基建。

    我重点以物流板块说说我们怎么做的。传化物流从物理的特征来看,我们是在全国各个地方建大型从几百亩到上千亩的物流港,我们签约了160多个,运营70多个,在浙江省已经实现了公路和铁路、水运、海运,包括空运四港联动,有一定的基础设施多种联运的雏形。

    传化在这些领域都做了一些布局,同时传化在投资领域,我们在全国仓储的网络,包括在IT系统都投了一些相关企业,像做系统的车买买等,这块不仅在做,而且在投。两个角度是同步在前进。

    从新基建给我们的带动来说,有几个方面:

    第一,无论是传化也好还是其他也好,我们更多在过程中,未来产生的基础设施第一个要加速融合,从公路和其他的铁路融合。用5G包括人工智能相关的技术,能够让传统的基础设施做智慧的升级。目前我们跟华为、海康做相关的工作。

    第二,通过信息技术实现端到端全流程线上透明化的过程。这块还没有出现大体量的企业,我觉得这块的空间非常大。

    第三,如果这两个实体的智慧基础设施的升级,包括虚拟的基础设施的端到端的打通,未来在这两个基础上可以形成更多的类似于像SaaS的应用,这块的空间是非常大的。这里面我们觉得有三个机会:

    1.我们关注更多的是从公路的角度,小交通、大交通。

    2.之前基础设施是场外的运转,未来可以通过智慧工厂往场内结合起来。

    3.随着实力的提升,可以从国内走向国外。

    “新基建”给我们带来的功能首先在资金、人才上给行业带来增量。这是我们从产业方面的一些理解。

    

陈灼砾:

    云从也好,米尺也好,两位都是企业家,从你们企业的角度,麻烦你们具体谈谈新基建抓住哪些机会,投入哪些方面?

    

蒋宇铮:

    和大家分享一下,在“新基建”政策颁布以前,云从有L1-L5的发展。L1在理论研究,最基础的学习、研究的阶段。第五个阶段是生态融合,在这个过程中,可能有场景的验证、产品的落地、方案的交付等等,各个方面都有人工智能发展的阶段性。云从科技已经走到第四个阶段,在很多业务场景和平台线上面做了很长期的投入,这个和国家新基建的政策和节奏来讲是不谋而合的。

    举一个例子,在广州南沙区开发了“一人走南沙”的平台,这里面涉及到刷脸乘公交车,再上公交车不用投币、公交卡,靠脸就可以走遍公交系统。在医疗环境里面可以进行刷脸的服务,挂号、看病、诊疗、结算也好都实现了刷脸的过程。走进文博场馆,凭借登记过的人脸信息就可以享受借阅服务,阅览服务,在里面参加学术活动的服务。这些场景可以平伸延展到文娱消费场景,结合我们在金融行业的一些生根,云从科技和其他人工智能企业做的比较强的是在金融行业,我们银行合作伙伴非常多,大家经常可以在银行里面做刷脸支付,刷脸提款。

    有些人工智能企业会通过一个人消费的个体在固定的消费场景里面的轨迹,判断商品喜好程度,来做一个推送。打通这样的消费流以后,人工智能在新基建里面真正能够赋能到经济社会里面的商业用途里面了。

    所有的方案在广州也好,在上海也好,在中国很多的省份都有了实际的场景应用,我们非常期待新基建工作的推进,我们能够和其他的行业更深层次的进行打通。这个也是人工智能企业或者整个人工智能产业在新基建过程当中希望的一些资源性的开放。第一个是基础算力的开放;第二是业务资源有一些对接,比如说车联网、5G通讯也好,在基础的信息传播或者数据储存方面都需要和资源进行对接;第三,更好和城市的一些建设,周总也讲到,还是和空间的运营商和传统基建的开发商进行合作,怎么样更好把智慧城市,把城市大脑建设起来,更好赋能于社会人民大众的生活,这样就真正把“新基建”怎么赋能经济社会的发展,把这个体现出来的话,我们就能达到更高的层次。我们能够打通很好产业链的话,能够为中国在整个社会进步或者科技的发展里面形成一个国际上的优势地位,这是我们“新基建”未来更大的意义所在,也是我们云从自己的责任所在。

    

陈灼砾:

    云从的目标很大,“新基建”可能是更大的机会,让你们施展更大能力和空间。裘总,你们公司怎么在“新基建”有更大的发挥?

    

裘勇刚:

    我讲一下我们的感受,疫情期间随着“新基建”的产生,我们业务是从2月1日到今天为止,几乎每个周末在加班,没有歇过。这这个过程当中,首先要感谢云赛空间空间在疫情期间给了我们非常好的实验场,还要感谢微软,微软给了我们非常强Azure的支持。我们在Azure的基础上又利用云赛空间打造了一个快速的园区基以物联网的,包括AR的人员进出管理,非常快在徐汇区差不多推广到了140个园区,之后又从徐汇推广到了无锡、常州、广州、石家庄、北京、哈尔滨,差不多十来个城市,城市级的园区人员管理是免费的,微软没收钱,也没收我们云的钱。

    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发现从国家层面对于这种科技的力量,它的支持力度非常大,很多传统的国企非常容易接受新的知识。我们毕竟是一个商业企业,不是说做永远免费的事情。我们和微软还上了学习强国,帮徐汇区争了光。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也没有浪费商业上帮助企业客户新基建的建设,像刚才传化的王总讲的物流方面,我们在这个期间同时还有一支流量帮徐汇的百盛集团,全国差不多有1万个门店,几千辆冷链车差不多50个冷链物流中心,我们帮它整个运输过程在疫情期间实现非接触交接,以前用纸的,现在全部电子化,这个过程我们用了两三个月的时间全部实现。我们帮助百盛在交接过程当中没有发生感染,帮光明也做了类似的事情,光明最近的股价一直往上涨,首先喝牛奶的人非常多,他们牛奶的运输、储存一点没有受到影响,我们在中间贡献了我们自己的力量。

    我认为“新基建”作为一个企业来讲,你要充分利用你的科技的能力、专业的技术能力,这些技术和专业一定能够落地的。第二,充分利用大的平台、大的力量(微软、云赛)。还有人社局给我们减社保,在此过程中我们以科技投身到里面,我们得到了非常多的好处,既有名还有利,同时还帮到了别人。我始终认为帮助到别人赚的钱,君子爱才取之有道。这才是科技企业所付出的力量。

    

陈灼砾:

    周总,可不可以谈谈这次疫情过后,您从投资孵化的角度看到了哪些新的产业融合趋势?

    

周健:

    从2012年开始做了开始,我们聚焦黑科技、硬科技扶持于这些企业,我们大概在8年前就开始做这件事情。我们持之以恒继续做这些云物大智、AR、VR、5G类型的初创企业,我们比较看重的是用这些技术的企业,更多去赋能帮助传统的一些企业做数字化转型和做创新的企业。

    微软加速器和微软都是一个平台,微软加速器是帮助初创企业快速成长,同时帮助风投找到好的企业,帮助国家扶持赋能于这些企业,包括非常多的500强和企业跟我们一起共同创新数据化转型。

    从战略来讲,我们根本也不需要为之于有太多的调整,我们就持续做现在做的东西。从招募的对象来讲,这些标准其实跟过去也非常一致。

    在细微上我们有一些新的东西推出,比如说,我们在跟帮助传统的制造做升级,智能制造这块非常侧重。我们在这方面会帮助传统企业更好连接到智能升级和转型的变化中,真正起到非常好的桥梁,初创企业和大企业方面。

    另一方面,在整个中国,医疗行业可能也面临非常多的机会,特别是对初创企业。如果说新基建的本身,可能更多是加速了传统的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之路。这里对非常多的创新企业有非常多的机会,我们持续会加码这块能够赋能于创新企业。

    

陈灼砾:

    最后请四位嘉宾简单一句话总结一下在目前“新基建”大潮下,你们的企业能够期望达到的目标。

    

王进:

   “新基建”这个范围比较大,我还是从智慧物流供应链角度来讲。我们期望是,我们未来这个领域作业无人化,无人仓、无人车,两端实现可预测化,最终过程可以实现无接触、全透明。这是对未来智慧物流工业端的期望。

    从愿景角度来说,因为整个中国物流复用率14%左右,国外8%。我们希望未来通过比较长的时间,行业一起努力,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能够实现10万亿的GDP的降本增效。

    

蒋宇铮:

    云从希望借助这一波“新基建”的浪潮,云从科技真正成为全球人工智能领军企业,而且能够真正实现全球人工智能的目标。

    

周健:

    微软加速器希望更好连接初创企业和传统企业,借助于这次“新基建”的契机,赋能于同时创新企业和传统企业,帮助传统企业更好的数字化转型和创新。

    

裘勇刚:

    米尺希望用我们的物联网技术能够给今天的实体企业提供真正意义上实质性的帮助,帮他们能够减少10%、20%的成本,这是我们目标。

    具体化就是在零售这个领域里面,希望top100的企业50%是我们的客户。

    

陈灼砾:

   今天时间有限,很多内容没有时间分享,非常感谢四位嘉宾的真知灼见。希望未来你们企业能够发展的非常好,抓住“新基建”更大的机会,做到行业的第一。

    谢谢大家!感谢各位!

    

主持人:

    再次感谢所有论坛嘉宾为我们带来的精彩分享和前沿观点,相信在座各位在讨论当中收获到非常多关于行业的启发和思考。

    各位在会后可以继续进行探讨和交流,不知不觉中,创造的力量2020云赛空间双创系列活动开幕式到此结束了,感谢各位领导和嘉宾的参与。

    今天下午继续在本会场举行云赛空间第六期校友Demo Day的活动,为各位带来更多的行业分享和思维碰撞。希望各位在下午时间段继续热情参与。

    今天的开幕式到此圆满结束,再次感谢各位的积极参与。祝各位生活愉快,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