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8-10日,由中共西安市委、西安市人民政府主办,西安市金融工作局、西安市科学技术局、西安市投资合作局、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清科集团承办的      “2020全球创投峰会”在西安隆重举行。本届峰会以“重构与新生”为主题,资本+产业为脉络,立足全球视角,探索新经济时代股权投资升级新方式。 会上,上海金浦投资创始合伙人、总裁高立新,国科嘉和执行合伙人陈洪武,达晨财智合伙人黄琨,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李浩,元禾厚望成长基金高级合伙人孙文海,源星资本管理合伙人于立峰,松禾资本合伙人袁宏伟围绕《聚焦科创,新业态、硬实力》进行了圆桌讨论。 

以下为讨论实录,经投资界(ID:pedaily2012)编辑整理:

   高立新:各位投资嘉宾、企业家,下午好!全球创投峰会在西安举办了3年,对西安创投企业的发展,起到非常明显的作用。这三年,我们见证了中国科创板的创立,见证了中国创业板的注册制的实施,这其中有很多各位投资的企业登陆,这是西安的荣耀,也是投资人对西安贡献。今天我们讨论的话题是聚焦科创,新业态、硬实力,主要是资本市场上西安创投发展的新业态和硬实体。首先有请各位嘉宾介绍一下自己的基金和公司。

   陈洪武:很高兴再次来到这个会场,我叫陈洪武,就职于国科嘉和,是中科院旗下风险投资的管理机构,主要投资领域是科技创新,投资方向集中在TMT、芯片等领域。

   黄琨:我是达晨财智合伙人黄琨。经过20年的发展,我们掌管的基金规模300亿,投资了550多家企业,主要投资方向是医疗健康、信息技术,还有包括大消费、企业服务,还有军工智能制造,我主要负责达晨财智的军工板块。我们在西安当地投资了十几家企业,龙门榜TOP20里有我们三家企业,还有三家企业要报IPO。我个人主要投资方向主要围绕航天航空、船舶、军工电子、信息安全、新材料方面。

   李浩:我来自中科创星,我们机构的特点是三个。第一是硬科技,这个概念是我们十年前提出来,一直坚持做的,现在上升到国家话语体系。第二是早期,我们做了很多项目,大概超过一半的项目都是第一个机构投资人进入项目。第三是中科院,我们是诞生于中科院西安光机所,主要是沿着中科院的技术力量和相关产业方向做布局。我们在西安投资了超过100家企业,今天发布的西安未来之星TOP100榜单中,我们投了27家左右,其中前30里有11家。

   孙文海:我来自元禾厚望资本,是苏州园区下的控股集团,我们管理的资金大概700亿人民币。我们专注成长期的企业投资,投资方向有两个,新经济和硬科技。2018年到现在,投资了接近20家企业,其中一家登陆科创板。我们期待在西安找到更多的投资标地,和本地的科技类企业、新经济企业进行更深度的合作。

   于立峰:我来自源星资本,现在我们管理的基金有100亿的规模,重点关注三个领域,一个是智能+,包括智能制造,智能技术,人工智能;第二个是军民融合;第三个是大健康,包括医药和医疗服务。

   袁宏伟:我来自松禾资本,今天上午发布的投资界硬科技TOP100强里,超过10%以上都是我们早期投资的。松禾主要在早期和硬科技两个方向做布局,非常专注。

   高立新:陈总,您在硬科技投资有独到的见解和建议,您怎么理解“硬”,从哪几个方面体现硬实力和硬科技的投资?

   陈洪武:中国的科技产业,特别是数字经济领域,是建构在国外的核心技术上,也就是说咱们把自己的摩天大楼盖在人家的地基上,地基一撤,楼就塌了。

   这就要求我们自己把科技的根扎深,真正产生我们的地基。这个过程是持久战,意味着我们不管是从业者、科研人员、政府、投资人员还是消费者,所有的参与方一定要有耐心。过去几十年,我们积累了大量的科技人才,优秀的创业者,以及非常好的商业环境,诸多要素下,相信假以时日,这些问题能够逐一得到解决。

   十几年前投芯片和半导体行业的时候,看一个团队到底值得不值得投资,一定要研究这个团队的技术跟国外最顶尖的比是否达到一致,非常困难。现在不同,只要在国内排名第一,行业排名前三,投就没有问题。

   黄琨:现在面临很好的机遇,尤其我们从事军工领域,是非常好的投资机会,这几年在这个领域我们布了很多。西安有好多好的硬科技项目。我们在改造我们的结构,找了很多长期资金,以前主要是法律类的人才为主,现在以技术人才为主,服务人才为辅。我们决策理念也在优化,不断的学习,加强行业认知,以及项目的捕获能力。基于我们的专业性和服务能力,硬科技不断迭代,我们也是不断的进步迭代适应目前的市场,希望投出更多的优质项目,赚取更多的回报。

   高立新:李浩总是中科创星的在投资早期企业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我想请问投资创新创业企业,尤其是硬科技企业,有哪些坑需要避免,未来投资当中需要关注哪些方面的问题?

   李浩:我记得做第一期基金时,我们拿了三千万的引导基金,也会被问到这个问题,做早期科技转化基金,成功率多少?什么叫成功,现金流转正了是成功,或者有利润是成功,还是收入过一个亿是成功,这个不好界定。硬科技企业的现金流为正还是不错的。我们投资了300多家企业,出问题或者彻底不在的不到20%,只要技术没有大问题,满足一定的客户要求,存活下来还是大概率的。

   刚才高总问我,避免哪些坑,我们分析过那些发展中有问题的企业,有两点:一是合伙人分家,面对中期、长期、短期选择的时,不同人有不同选择;二是小老头企业,未老先衰,做了几千万的销售,也有一些利润,没有找到新的发展的机会和突破口。

   如何避免,一是开始时对企业发展远景进行深入探讨,搭建起有领头人、组织力、号召力,包括意识规则等更深层的约定;二是定义产品,把产品定义成哪种量级,搭建过程中需要多少成本投入,包括对未来的设想。

   孙文海:我非常赞同李总刚才提出的几点。从我近20年的投资经验来看,容易出问题的几个点,无非就是团队、市场、技术。特别是硬科技早期投资,投之前,要做大量的基础研究,避免踩雷。

   高立新:于总投资了非常多的好项目和企业,面对科创板注册制这一资本市场新机遇,你认为投资硬科技跟以往有什么不同?这个过程需要关注或者避免哪些问题?你认为哪些行业和领域有持续生命力?

   于立峰:第一科创板注册制的推出对投资高科技、硬科技企业是一个福音。任何一个高科技企业最大的特点就是研发投入比较大,公司财务报表产生巨大的负担,盈利周期比较长,有一个技术到市场的转化过程,按照资本市场的上市要求,连续三年盈利,很多企业发展过程中,技术研发走到一个阶段,还没有走完从技术到产品或者产品到市场的过程,融资渠道已经结束了。科创板注册制让投资人看到了最终的通道,也让创业者解决了企业长期发展的资本问题。

   第二投资高科技企业,我认为有三个方面,技术、市场、人才。很多时候,我们投资高科技企业,技术人员很强,转化能力很弱。讲技术头头是道,讲市场也头头是道,创新性也够,但是转化成产品的能力不足。做公司是以盈利为目的,不是科研院所,要转化的。这是我们关注的。

   高立新:袁总也是创投领域资深的投资专家,谈谈您是如何看待创业投资的?

   袁宏伟:刚才几位投资人都说了,今年大环境的变化给硬科技或者国内做技术投资的团队带来了很多机会,比以前更好投了。原来我们找团队都倾向美国发展非常成熟的,产品非常便宜,距离我们迭代差年限十几、二十年的。我们作为小的民营投资机构是规避的,但是现在不一样,一方面如李总所说,这些大的投入包括成熟的领域都是我们要重新做一遍,因为我们是不得以而为之,包括华为这样的大的企业,缺乏战略成本投入,为了保证我的产业安全,整个产业链布局的时候都要考虑整个的安全,不能把这么大的产业建立在未知的基础上。

   两年前,我去无锡看了几个企业,都是和半导体相关的,当时比较小,按照那个时候我的投资逻辑,没有办法投资。因为好不容易用低于当时价格的三分之一把产品做出来,没有办法盈利,做了十年以上的研发,投入那么多精力人力。但现在成功的在科创板上市了,按照当时的逻辑我没有投,现在要改变,给硬科技更多的机会。在国外找到对标,在国内可以计算出来市场有多大,将来替代的市场就会有这么大。

   另外一个感受,现在红杉这些原来不投硬科技的机构也在投早期,还有就是国家的大基金也跟我们互动,整个生态对我们来说更有利,我相信这对我们投早期硬科技的投资公司来说机遇更好。希望通过经过这一年的投入,未来五到十年的时间,原来的短板、原来的产业,整个的链条能够更坚实、更强,这是除了商业收益意外的社会收益。

   高立新:最后请每位嘉宾概括一下你们对这个硬实力、新业态、科创的看法。

   袁宏伟:坚持专注,坚持硬科技,坚持早期投资。

   于立峰:现在是一个窗口期,抓住机遇。

   孙文海:所谓大国崛起必经之路,有待所有的创和投两个行业,实际是一个硬币两个面的同仁共同同意。

   李浩:硬科技除了技术硬以外,还有精神硬、志气硬。精神硬就是敢于担当、勇担使命,十年磨一剑,敢啃硬骨头。

   黄琨:上市越来越容易,未来上市赚钱越来越难,我希望我们投的企业上市以后能够实现第二曲线的成长。

   陈洪武:科技创业和投资正当时,西部大有可为。

   高立新:听了各位嘉宾的分享,我有一个特别深的感受,无论在任何环境下,任何条件下,或者任何时间阶段,对于做创业投资的,对于每一个投身中国改革开放浪潮当中的企业家、投资家,都是机遇和挑战并存。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