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选拔优秀中小科技型创新创业人才项目,进一步提升对创新创业人才项目的孵化服务深度和专业度,培养深层次创新创业培训辅导能力,由厦门火炬高新区管委会指导,厦门高新技术创业中心有限公司主办的“2020厦门火炬创业成长营”于4月正式拉开帷幕,经过四个多月的项目征选,主办方收到包括人工智能、新能源、物联网、新材料、各类先进技术领域在内的近百家企业报名表,完成超额征集。近日,经过项目的激烈角逐和主办方的层层筛选,“2020厦门火炬创业成长营”21个入营项目重磅出炉。

接下来,主办方将免费为入选项目提供为期半年左右的创业辅导和两期集中封闭式创业培训课程,内容包括知名导师的全方位创业培训(资本、法律、财务、税务、管理、知识产权等)、优秀企业和学员企业互动参访、融资辅导和融资对接等。

以下为海通证券投资银行部执行董事陈星宙在2020厦门火炬创业成长营第二次封闭培训上的精彩分享,由云现场整理。

 

大家早上好,今天很高兴来到我们厦门,就像我们前面主持人介绍的,19年的时候也曾经受邀来到我们火炬创业营,当时分享的是科创板的一些展望,应该说今年在来到我们火炬情况不同了,今年两次我们的科创板运营一周年,科创板也已经改革运行3个月左右了,所以今天再到这儿分享,至少有两个方面的类型补。一个是我们创业板运行这一年的一个情况,同时我们来看看创业板的注册制改革取得了什么样的进步,这大块之间对我们企业上市有某种的不同,或者板块其中如何进行进行选择,这个可能是我们过往历史上做一个分享。包括对于我们过去市场如何进行展望和预计。这个是过去一年间的转变,第二个是关于注册制下上市板块的一个选择,主要对比的是创业板和我们科创板,这个新三板没有放在里面,目前看起来精选层挂牌以后,交易也好,发行状况也好,不太理想,所以我们不去做过多的第三部分就是我们这个注册制度的一个展望和市场变化的一个展示。第一个资本市场的特征,突破了以盈利为核心的一个指标,我们都知道估计体系在过去我们整个上市的过程当中,证监会看你首先就是有多少利润,有多少收入规模,第三个是问你到底是干什么的,是这样一个顺序。现在不一样,首先问你是干什么的,接下来问你有没有核心竞争力?你有没有技术门情报?第三个才会问你收入规模多大?最后问你赚钱不赚钱?这个逻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什么大家争论顺序发生了变化呢?首先就是因为估计体系发生了一个重大的变化,这个我们后面会讲到,那么估计体系为什么会发生一个变化?或者为什么大家在意估计体系呢?这个当然也是和我们现在所谓的审核制度,从原来的通道制到审核制到保荐制再到现在的注册制的变化,导致大家更关注估计体系的变化。原来上市看的就是利润,所以大家不太关注估计,为什么?证监会会统一23倍市盈率,大家点点鼠标就结束了,没有关注评估,你是某种的企业,芯片企业也好,生物医药企业也好,做服装,卖药的也好,都是23倍,有谁在乎估计体系吗?没有人在乎,因为估算体系唯一的参照标准或者唯一的毛就是盈利,你有多少利润就乘以23倍就结了。但是现在不同,现在的估计体系更加的多元化了,我们可以看到科创板大家也可以关注到5套上市标准,我们高的企业,例如说我们海通做的中微也好,包括生物要求的复旦张江也好,生物产业也好,都发到100多倍,低的大家看到最近一个比较明显的就是上星材,企业盈利8000多万,最后上市仅仅满足了一个10个亿的标准,勉强达到上市标准,再跌2毛钱就直接发行失败了,这在原来是不可想象的,还是超过我们原来的预料的,而仅仅在创业板改革3个月之内就发生了这样的情况,可见我们资本市场还是走在世界前列的,反应相当迅速。

我们为什么讲到盈利不再作为主要的衡量标准呢?一方面是因为我们的发行体制发生了变化,不再以23倍作为标准,审核监管的理念也发生了变化,因为你要走到发行23倍的那一步,你首先要通过中国证监会的一个审核,原来你一个亏损企业,或者利润两三千万的企业,你不可能通过证监会的审核的,你都谈不到审核体系,你都谈不到发行。现在不一样了,注册制改革以后,我们生物医药企业不仅说亏损,都没有收入,都可以上市,当然我们这个是参照香港做出的这样的制度安排。香港在2017年的时候对整个香港股的发行制度进行了一个调整,这个调整的一个重大契机就是当年阿里巴巴去香港上市,被港交所不同意,这里面核心就是阿里巴巴所谓的AB股制度,同股不同权,这个当时在香港是没有突破的,所以经过努力最后就实现了修改,为阿里巴巴在香港上市的铺平了一个道路。

香港的改革跟我们注册制改革是息息相关的,一般我们都是按照港股的交易规则来进行学习的,香港改革17年改革了三大方面,第一个就是前面讲到的AB股制度,同股不同权,我们都已经引进了相关的制度,已经有了相关的案例,是巨大的进步。第二个港股的改革引进了第二上市地,因为流动性不高,他认为现在港股的核心问题在于过度依赖红筹,过度依赖金融和地产,所以他认为应该引入新的产业,要吸引全球的高科技企业,所以就推出了第二上市地,要吸引的企业的目标就是中国的在美国、在欧洲,或者在其他的发达资本市场上市的这些中资企业,他欢迎他们到港股来进行上市,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中国证监会看到是什么样的心情。第三个就是讲到了生物医药,就是推出了所谓的生物医药企业可以在没有现金流水的情况下,深入为0,无现金流水的情况下直接在香港上市,因为港交所经过调研发现生物医药企业有一个特别明显的特点,就是他前期的研发投入很高,这个时候是他最需要钱的时候,等到他的新药上市以后,这个时候他的市场非常好,某种时候他已经不需要上市融资了,所以怎么在他新药上市之前,或者在研发的关键阶段给他投入资金?这个是资本市场要解决的根本问题,而之所以选择生物医药是因为港交所认为医药行业有特别严格的监管体系,所以相对来说能够找到比较明确的第三方标准,因此选择了生物医药企业。

从17年的改革,当时我们A股在实施盈利为核心的评估体系,以审核,监管为核心的盈利体系,在实施所谓当时的主8创5的标准,17年大家去看一下上亿的企业都被否决了,否决率一度高达50%,所以现在大家看到我们的注册制基本上过会达到了95%以上,其实这样的好日子并没有多久,在一年以前还是腥风血雨。所以在当时的中港的这样的一个估计体系的差异,审核体系的差异,包括港交所又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我们可以想像当时A股的大量的企业都选择赴港上市。所以我们海通国际当时的业务不是说中资企业,是指全部的市场,打败了高盛和摩根,这难道是因为我们海通证券的定价能力和发行能力比他们更强吗?背靠内地的大市场,高盛,摩根没有办法接触到我们内地的有钱人,海通能够接触到,主要是因为这些企业都来自于境内,如果像百威海通只能参与其中一部分的营销了,所以中资企业在港股的活动也带动了我们中资机构在港股的活跃。阿里巴巴在美国上市了以后,当时时任总理李克强是到了证监会进行了批评了,认为你的改革速度太慢了,中国的优秀企业不能在领土融资,再加上港股的一个改革我们就看到了加速了我们整个注册制的推进,因为我们不改革我们就留不住企业,我们不改革我们投融资的制度就没有办法进行彻底的国际化的一个接轨,所以说港股的改革是我们促进估计体系的调整,包括我们整个现在我们看到的注册制的一个很重要的动因。既然港股是一个动因,我们看到我们的很多制度都是跟香港类似的,或者说都是可以比较的,接近的,包括背后的逻辑逻辑我们也可以看到是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那么我们原来港股的估计体系和现在的估计体系有什么差异?盈利当然是一个重要的门情报,但是盈利不再是唯一的标准,所以说我们讲注册制,很多人说注册制以后我们企业我是这么理解的,注册制以后我们企业上市的门云并没有降低,规范性的要求反而更高,但是他的门生物学加宽了,现在你可以选择好几条我举个例子,也有朋友在这边提问的,我们上市要如何准备?核心注意的事项是什么?不同的企业要注意的不一样,所有企业都要注意一条,上市非常简单,对于我来说如果我看一个企业上市,大家就回去把自己的资金流水打一下就可以了,现在信批的要求在2019年以前的上市的标准很高,现在标准低了,你生物医药企业,你这个盈利不盈利都可以上市,芯片行业不做资本化大部分都是该的,但是不影响他上市的。那么盈利门可能降低了,信批要求的核心是什么?我们监管机构如何来核实你信批的真实性,监管机构不管现场检查还是保荐机构检查最强的证据就是你的现金流水有没有问题,很多人会说什么叫有问题?我举几个例子,什么叫有问题。第一你的现金流水和你的交易对手方不管是客户还是供应商,包括监管机构,政府,相关利益部分的个人或者单位有不基于真实交易理由的,不根据商业背景的一个往来,这种从流水上都是可以看到的。举个公开的案例,武汉的一家企业,因为证监会通报批评,并且保荐机构进行批评,它的二股东是美年达健康,他的收入的70%左右来自于美年达健康,他主要做试剂的,就在这个网点进行销售,证监会就重点关注你这里面有没有利益诉讼,有没有未披露的协议安排?企业当然说没有,交易所就启动了现场检查,现场检查的过程当中,其实交流你说他很多东西,看合同这些东西都没有问题,最简单的就是直接通过银监会的调令去银行拉你的流水,流水不多,注意到企业的这些高管没有提供他全部的银行账户,我们等一下再讲这样的做法合法不合法,就通过协助调查令去银行拉,拉了以后这都是公开披露信息,发现里面有一笔美年达健康的副总直接打给这家拟上市公司的老总1000万,这个大健康的副总还在备注里面写了一条叫股权代持款,写的很清楚,这里面发现重组的交易往来,这个就不言而喻了,什么叫有问题?这个有问题。

同样我们还有客户,不点名了,他上了一个精选层,本来要做A股的,我一个同事做的一个项目,他是做半导体行业的,他的客户80%依赖于京东方,让他们提供的时候,实控方都没有提供,最后提供了一部分,最后都撤了,中国的境内以后肯定会越来越严格,经税系统一上都很不好弄的,现在还可以调整,至少在现金流水方面,不管我们是初创企业还是已经做到了一定的规模,第一银行流水上一定要干净,第二董监高的个人流水一定要注意,但是有时候我们操作的时候过于简单粗暴了。

当然反过来说,有这样的问题我觉得很正常,以前的上市可能也有这样的问题,只不过没有进行一个核查,我们不能说我们为了上市脱离我们中国的一个真实的商业背景,这个也是可能的。但是我们至少从合规性上要注意好保护自己,上市某种角度上来说也是规范和保护自己的过程,财富合法化的一个过程,我这边就先讲一下在门槛降低、门槛拓宽的情况下,门槛没有降低的情况下,查现金流水比以往门槛更高了。

流水会暴露出很多很多的财富,我们很多企业会有这方面的顾虑,只要你跟客户供应商没有流水,我们就会帮你解决掉,也不会对外透露出去。所以我们一般觉得企业要启动上市,要去确定报告期,你先去拉一下流水,个人的,公司的。我再给你逐步复制,我的一个项目,6月份刚刚上的,当时是经过财务核查的,我全程在现场跟机构进行了一个对抗,当时他老板实控人的流水是比较少的,因为那个实控人的钱全给他老婆,延伸的就要求,但是如果你这个钱有大额流向其他账户的,需要追查那个账户,需要把她的账户弄过来。那么这种情况下,其实你的扩展面会延伸,那么至于你是不是全部账户,这里面有一个合理性的问题,我不知道你明白不明白我的意思是,如果你的账户金额特别小,你的账户金额里面就很少的钱,或者一年都没有几笔交易的,这似乎不像一个正常人的吃喝转账,别人就会怀疑这是不是你的全部账户。而且如果你给他提供的是一个你的工资卡,或者你的生活卡,肯定会有交易往来的,那么你就会突破过去,比如说我一笔分配过来转换过去就可以提出来,马上就可以查你另外一个账号,这个是要注意的。具体如何规避我后面再说,这个应该不会外传,这个是我们要注意的一个点。

我们回归到我们估计肯定,除掉盈利之外我们更看重什么?我们讲一个企业,现在审核,投资人也好看一个企业就像看一个姑娘一样,一看颜值,二看气质,三看基因,一看颜值是什么呢?我们现在看一个企业到底估计几何,颜值看三方面,第一你的研发投入有多少,这个现在很关键,不管科创板还是创业板都专注科技我们,第二个要看专利数量,发明专利,看你形成了多少专利,当然这个标准也过于僵化,因为很多的核心技术并不一定会形成以专利的形式来进行,很多的以商业秘密的形式,诸如说可口可乐的配方就没有形成一个专利,以商业秘密的形式。第三个就是看你的成长型,这个企业收入的成长型怎么样,这三个信息我们在看一个招股书或者看一个企业的BP里面,可能30秒就可以查到这些信息。二看气质,就是这个企业的一个行业属性,如果你说我是做服装的,大家觉得可能气质一般,你说我跟随现在我是做生物医药的,做半导体的大家觉得气质比较好,当然这个气质也会变化的,这个气质一直在变化。前两年大家觉得做游戏气质很好,现在大家看到觉得并购不行,上市不行。一看做影视的不行,恨必须要认识他。前几年你看做影视的太好了,我们那个时候也做过影视行业,觉得还可以顺便认识一点明星,<八卦很开心,现在影视公司找我们融资,我们都说你带明星来也没有用,那不行,气质是会变的。第三看基因,看基因是什么意思呢?就是看管理团队的履历,投资的核心,是看团队,投资的核心是投资的是人,投资的未来,所以要看基因。所以总结一下我们会发现什么?本质的变化,从盈利变到了什么?或者更看重什么?实际上人力资源的资本化在目前的整个上市审核过程当中,或者上市的发行规模之间相互之间有了越来越关键的作用。原来我们看到某种角度来讲,我们讲可能在5年以前,或者说3年以前我们还可以看到很多学历相对来说比较普通,小学或初中的实际控制人这种上市的案例,可能在我过去的12年的投行生涯当中也做了很多,特别是早期07年,08年的时候,那个时候很多的实际控制人高中都没有读过的,很多都读到初中,这种很多,但是这个不影响他发行估计,大家觉得他能赚钱,很厉害。现在说实话已经过了农民企业家上市的那个年代了,团队。当然如果你本身实控人学历不高,你有没有一个相对比较好的职业经理人团队,团队在估计体系路演的过程当中能不能给投资人信心?能不能让投资人看到管理团队的职业性。商业属性我们杰出行业,行业会发生变化的,比如说3年以前,18年以前当时上市的新能源类,新能源汽车非常火,那个时候觉得新能源就是气质好,现在生物医药,半导体气质好,可能30年河东,30年河西,气质一直会变的。我们的传统企业也可以在现在的互联网经济,相互共享经济之中,科技创新之中焕发新的估值的亮点。

传统企业我们讲了按照监管我们也提到,创业板也好,科创板强调用所谓的新技术、新手段、新业态、新模式给传统行业、传统制造业赋能,这个恰恰是我们现在最需要的,我们不一定一定要去追求所谓的新业态、新行业,其实传统行业通过我们新技术的改造往往能够获得资本市场更大的认可。所以估值里面技术手段的新的运用,人力资源,行业属性这几个因素在估值里面更加的多元化了。具体到估值怎么评出来,我这边也列举了一下,比如说不管是成本法、收益法、市场法,市场法在现在估值体系当中运用的是比较多的,特别是我们在保荐机构在给你们上市做估值报告的时候也经常会使用。比如说一个行业肯定首先参考A股,然后参考港股,再次参考每股,根据你同行业的业绩表现的差异,成长性的差异,人力资源的差异,产品的差异,市场的差异等等找到一个估值体系,这就是一个比较法,所以行业龙头和老二老三差异是比较大的。然后通过收益法等等方式来进行一个调整,所以说某种角度来说我们的评估也好,我们的估值方法也好,他的核心不仅仅说是从盈利转换成多因素,更多的是交给市场,当然有的朋友也会说我这个行业在A股里面没有同行业上市公司怎么办?一般情况下是这样,如果没有和你完全相同的,至少有类似的,如果没有类似的,A股没有类似的,全球资本市场肯定有类似的,如果都没有类似的我们就不考虑的,可能是新发明的行业我们就要好好看了,这种情况不多,我们还没有见过,就是这种情况。

第二个我们来谈一下一个重大的变化,就是强调以信息披露为核心,前面其实讲到了,信批为核心的重点,我们原来讲传统审核标准是真实、准确、完整,现在新的是充分、一致、可理解。所以我们去看香港的和美股的,美股和港股的一个好的招股书是什么样呢?就是一个好的招股书最好的形式就是全部都是图表,就是图像和表格是最直观的,你们看港股招股书都是图像和表格,文字是解释这些图片和表格的,便于大家去了解,所以说可理解性在表达上很重要。那么一致性和充分性,就是我的披露要充分,只要对我投资人判断企业有影响的数据我都要公布出来。一致性虽然要放进去的,传统的也是很重要的,我们很多招股书前后矛盾,比如可能财务是一个人写的,前面的业务是另外一个人写的,前后矛盾,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写业务的人把这个企业的业务写的特别牛,多好多好,行业龙头,无与伦比,到财务章节毛利率只有15%,后面那个人说由于行业竞争激烈,毛利率逐步降低,我们经常跟审核人员聊,看业务觉得很牛,一看企业感觉换了一个企业。现在把它单独拿出来说只是对他进行进一步的强调,这是信批的要求。

第二个就是信批的责任主体,证券法,包括监管这些条例改革以后,对信批不仅是要求提高了,追责也提高了,强调了几个方面,第一个就是发行人是作为第一信批责任人的,也就是发行人在上市过程当中,保荐机构,中介机构要对他的东西负责,我们现在叫压实中介机构的履职责任,这个责任是更重了,门槛加宽了,可能很快我们的上市公司在明年下半年就要突破5000家,非常快,我记得在传统的保荐之下,一年我们市场大概300家、400家,高一点大概接近500家,现在我们没有看到,一周过5家,上交所是科创板是怎么规定的?深交所是存量改革,现在已经破1000家。深交所是说我20个工作日就给你反馈,3个月要给你审核完毕,大家算一下,四个月时间要全部搞定的。上交所更狠,他说我15个工作日之内给你第一轮反馈,两个月给你审批完,这是明文规定的,所以上交所很快,我们5月份报的,8月份已经过会了,等待发行,现在上交所审核周期从最早开板的5.7个月,现在已经降到4.3个月了,速度非常快,这么快的审核的情况下,你说监管能够把以前的,原来的审核至少要一年时间,能够问的那么细吗?看的那么细吗?很难,就是你问我答,答完以后现场检查,查出问题你被责任,就是采用这种模式了,你讲的我都信,但是如果你说谎,你吃不了兜着走,因为现在速度提高了。现场检查未来也会常态化,现在某种角度来说已经过了注册制的红利期了,原来现今流水没有查那么凶的,现在已经成为了基本条件,强监管会常态化,大家也能够理解,这个当中这么快的发行速度,这么大的企业上市,一旦出现问题市场会有什么样的变化?一旦有企业爆出这里面有造假,监管机构会有态度的变化。我们对标的是纳斯达克。

美国纳斯达克从成立到退出有多少?资本市场怎么衡量做的好不好?看投资规模还是总市值?我觉得可能都不是,或者不完全是。纳斯达克能够做到现在,美国资本市场当然是全球最发达的,或者资源有效配置做的最好的,他是以大量的企业退市为代价的,一共退市了多少家企业?一共退市了3万家企业,你可以想象一下,我们不要说3万家,我们就是退1000家,证监会老早门口就被包围了,注册制下必然要以退市为代价的,否则资本市场无法成熟这么快速的发行,所以未来政策往哪里走?接下来才进入到改革的深入期,现在我们刚刚开始,我们先搞1000家,2000家上去,接下去怎么办?这个当然也是很多企业想上市的原因,大家都想赶这个红利,但是这个监管制度秋后算账大家也要考虑的,这是一个强调信批、强调责任的时代,这是跟我们以前很大的一个不同。

第三个就是定价能力,原来我在前两年我在香港去交流的时候,当时港交所他们首席经济学家和我们交流,当时去的时候不仅仅是我们投行部门,也有其他部门,巴老师就比较能说,他说18年是港股最风光的时候,他说你们在座的有没有投行的?我说我是,他说你们投行都在干啥的?他直接帮我答了,他说你看资本市场的核心就是一个发行价值,就是我要发现这个价值我要估值,第二个我要卖出去发行,他说你们国内投行都不用你们干的,发现价值不用你们干的,证监会都帮你们定好了23倍市盈率,你们不用考虑的,发行也不用的,国内不愁卖,这个手机上面点一点你们就完成发行了,所以你们内资投行国内的最重要的两个功能已经被阉割了。然后我刚刚想要辩白两句,他说我也做过并购委员的,你们不就是整天怎么去勾兑监管机构吗?当然我接下去做出了义正严词的反驳,我就不说了,但是这就是在17年、18年的时候的情况,确实国内投行这两大全球资本市场两大核心功能,国内投行是不需要的。所以其实现在的国内的保荐机构、证券公司也在适应,因为国内的证券公司已经有十几年没有掌握过定价话语权了,你给他话语权他也茫然失措。所以有很多估值的方法,不同的投行可能估值差异会很大,对于这个行业的理解,所以估值能力、发行能力现在成为了一个核心的竞争因素,也是企业现在上市的一个最看重的东西。大家想一想同样的有的人是发5块钱,不同的投行哪怕我一次多发5毛,那可能估值都是非常大的影响,都是10%以上的影响。这种发行定价会向大券商转移,为什么呢?一个大券商存量比较多,能够把企业的估值推向一个比较合理的位置。前面讲到了海通国际,在港股这边连续蝉联这样的一个好的名次,为什么呢?不是因为我们能够比高盛摩根发出更好的定价,而是因为我们有足够多的内资客户,你的规模,你的资本金,比如说我们海通做科创板,中微这样的企业,我们跟投的资金都要达到1个亿,我们一个部门跟投资20个亿,大家知道国内已经138家投行,中小投行注册资本金都没有达到20亿。第二个你的客户存量,大券商的客户存量显然比较多。为什么美国有2000多家投行包括社区投行,为什么我们国内的企业到美国去发行大概也找5-7家,高盛、摩根、花旗、瑞鹰等等,为什么?因为另外的1900多家基本上不具备很强的发行能力,他卖不掉,所以你不得不给这些国际投行高额的佣金,为什么只有他们发行呢?这跟国内很像,非常简单,因为大家要知道不是每个股票都很好发的。

 

所以能够发行不是靠喝酒喝出来的,是要靠筹码换出来的,大的筹码都在大的发行机构里面,这也是为什么国外的发行你只能找大的券商,这就是强者更强的道理。现在我们可以看到从19年,18年开始,投行业务具有定价能力的投行业务排名前十大券商已经占到全球的投行业务的80%,到了第十三名就断崖式的下滑,未来就会向前五大进一步集中。国家打造航母级券商,核心就在于要有估值定价能力,我们这里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背景,为什么我们那么的急迫?这个其实跟我们外部的环境是有关系的,我们可以看到从16年到19年,外资的流入,外资在我们的交易占比提升了4倍,其实现在我们A股很多的蓝筹票的占到了核心定价权。我们A股的高估值,我们A股的平均估值是港股的4倍我们流动性也是港股的4倍。但是我们这几年我们会发现A股正在往港股的趋紧,港股1000亿的公司占到了整个交易量的68%,A股占到了21%,A股的上市公司调研数量逐步提升,而市值在50亿以上的公司平均调研数量在4次,也就是100亿是一个砍,300亿是一个坎,300亿的调研率是在68次,100-300亿的23次,50亿以下的3次。那么A股之所以能够获得这么高的估值很重要的原因是什么?流动性,流动性很重要的一个是我们的监管,就是监管发行体系下我们的供给是有限的,现在注册制以后我们打破了。第二个我们的结构散户化,所以现在我们通过提高投资者门槛,50万也好,10万好,散户的数量会逐步减少,大家都会买一些公募基金,这个情况也会发生改变。所以说我们讲到这个定价,讲到我们估值体系,应该来说我们可能会快速的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我们会很明显的趋近于港股,我相信这个趋势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快。我们原来预计可能2-3年会出现发行不了的情况,结果没有想到注册制改革刚刚不满3个月已经出现像上伟型材差点发不出去的情况,这个是我总结了资本市场三个基本的特点,这个是在未来会看得到的,而且现在正在发生的。

接下来我聊一聊我们上市板块的选择,上市板块的选择,其实这些内容是比较简单的,你说创业板和科创板有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实际上并没有,所以板块的选择往往是到了我们上市前夕我们可以根据企业当时的情况来做一个判断。当然这两个板还是有微小的区别的,我介绍一下,首先是基于注册制之下,我们首先讲科创板,我们再看创业板有什么区别,科创板推出的背景其实是有一个内外部的因素,对内我们经济的增速下滑,应该说我们对内有很强的科技创新的需要,产业升级的需要。对外就不用说了,从18年开始到2020年7月份我们讲到了对华为的全面封杀,已经上升到了一个国与国的层面,不仅是贸易竞争的层面了,这种情况下怎么样吸引全球资本来为我们的科技创新服务?这是科创板推出的最核心的背景,有内部和外部的压力。科创板推出之前是有前身的,不是科创板一夜之间,我们19年7月份的时候习大大一讲就推出来了,是有很长的酝酿背景的,从最开始的战略新兴板也好,到注册制改革的一个意见,从13年到18年相关授权的延长,是经过了漫长的讨论的。但是总体来说他比我们创业板还是要快的多,创业板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讨论然后推出的?花了10年时间,在09年推出的,我们的科创板从最终确立文件到退出花了259天,不到260天,应该说他的效率包括目前的制度跟港股是相同的。我先介绍一下这个背景,所以有一点大家可以确认,我们现在的资本市场制度应该说跟全球已经基本接轨了,我们现在国内制度基本上都有了出了一些做空机制我们没有还有没有,但是现在也有改观,我们的科创板企业,我们现在传统的A股的企业你要做融资融券,这点是不一样的,机制也更加的多元化了,所以新板块的制度完全是跟国际接轨的,我觉得他的接轨程度意义不亚于06年会计准测的全球趋同,我那个时候刚刚毕业就觉得那个财务白学了,会计准则都改了,出的速度也非常快,可见我们压力已经到了什么样的程度。包括后面的创新企业,就是我们所谓的独角兽企业,小米最后也没有成为创新试点企业的配套案例。所以我们讲到科创板,包括后面注册制下的创业板改革,核心的功能大概就这么几个,第一个就是要助力国家经济类型的转型,这个也可以理解为什么我们发展生态企业,都很包容,但是我觉得不是没有条件,没有时间的。新能源汽车现在也处在了低谷期,现在半导体企业有没有好的规划?为什么会不会呈现这样的态势?这个我们也是接触的比较多的,这个让人会有一点担心的。第二个优化市场结构,我们的散户化要通过改革来进行扭转,吸引外资来进行投资,后面的完善资本制度。

就是说这是我们现在新的资本市场所担任的一个使命,我们讲一下在这个基础上创业板改革,因为创业板改革是一个存量改革,所以跟科创板还是有一个不同的,体现在几个方面,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介绍。一个是板块的定位,科创板刚刚起来的时候他的定位非常高,叫三个面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我上次跟他们交流过,我说经济主战场,我说得有敌人啊,敌人是谁?他们说你懂得,现在不怎么提了。科创板的定位,实际上是从科技展示板,我们刚刚上市的时候刚刚推出的时候科技主创板,展示给我们的领袖以及经济主战场对面的人看,你卡我脖子我不怕,你不要小看我,但是随着战争的深入,我们觉得还是要低调一点,所以我们从科技展示板现在他们内部更多的定位到科技促进板,发生了悄然的变化,这个就跟当年创业板推出的是一样的,叫板块的庸俗化,定位是讲科技创新。创业板定位为成长型企业,就是从中小微企业成长当中,是有一个板块的定位的差异,所以我们现在讲硬科技,是不是一定要去科创板?科创板也不没有那么强调硬科技了,所以科创板现在上交所很有危机感,我的流动性不如你,第二个我有科创板的束缚,有一个3+5,他其实也不想有这个规定的,那不是都跑到深交所了?所以他们后面有了一个解释,你没有5项没有关系,你只要在未来可以预见的时间内可以达到5项也可以报给我,所以是灵活的,所以大家不要太担心科创还是创业,这个完全不会对上市造成一个明显的障碍。你们没有必要为了上某一个板块可以符合他的条件,他的标准后面会进一步的庸俗化。

我们看这个上市条件的对比,科创板强调科创属性,列了几个行业,其他行业也可以。创业板是实施了一个负面清单管理,这个实际上更符合国际资本市场的要求,但是如果你这些行业也具有这个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也可以,主要是列了一些比如说能源类、建筑交通、金融、互联网,酒精饮料食品类的,主要是这些行业他认为跟他们板块定位有差异他不接受,其他都OK。发行门槛,科创板也看到了很多了,5套标准,市值从40亿到50个亿的标准,你看他把他的核心从估值盈利,我们原来上市审核标准盈利达到多少,他现在要求是你市值达到多少,所以他这个变化某种角度上来说有一个规律,就是你的经营确定性越高,我的估值要求就越低。相反对于生物医药企业第四条,市值40亿这个主要针对生物医药企业的,也就是你的经营确定性越差,他对你的市值就越高,这个是跟国际通用的。我们看一下创业板,创业板更简单了,主要是三条,也就是说也是一个盈利指标,第二个就是市值10亿、50亿,一般来说不会比科创板更高,基本上两边是雷同的。所以现在核心就是市值,前面已经讲过了,一些评估的因素。

前面就讲到了科创属性,所谓的3+5,我们可以看到,3条,研发比例,研发数量,后面讲到了一个专利,然后讲到了5,如果你上面这些不符合,你能够符合底下任何一条就可以突破了,这些也是比较笼统的规定,交易所都把这些笼统化了,就是希望你们尽量不要到竞争对手那边上市,尽量到我这边来。这边就讲到了红筹企业上市,基本上你50亿的市值就可以了,只要营收5个亿。这个标准是改过的。

 

 

 

证监会把2000亿改成了200亿,改革的第二天我们海通就上报了备案,20天以后就批过了,这个可以说是为了中新科技特意改的。改革差异也是可以的,你只要AB股港股这边有,我们现在这有了,现在阿里愿不愿意回归的问题,制度的障碍也扫除了,我们相比港股没有任何的烈士。公司治理层面没有太大的本质差异,上市这边其实和原来的审核相比,我们现在的上市任何讲的是合议制,原来我们的上市审核是7个委员一人一票,你5票以及以上通过,现在是所有的通过合议审核同意还是不同意,现在觉得哪种制度更容易同意审核呢?应该是合议,大家想一想合议现在接近100%,为什么呢?很简单,你举个例子,我不具体讲了,比如说我们一个企业,我跟这个朋友也讲过,跟一个委员聊天,人家项目本来是领导比较看好的,但是由于涉及到互联网,这些委员心理都没底,领导都觉得项目没有问题,应该会过吧?别的委员都赞同,我投一个反对票吧?结果有两个人是这样想的。合议制这个没有这个问题的,一般都会过的,所以你看通过率为什么那么高,进一步体现了我们的制度优势。内控审计这个就不说了,审核周期大家看到没有?这个差异,上交所更狠15个工作日加两个月,这个是20个工作日加3个月,不可能超过6个月的,一般4个月左右就要有说法了,这就是差别,这个速度却是非常快。把这些差别总结一下大概是这样的情况,截至到9月23号我们可以看一下整个的数量,创业板短短的3个月就已经注册生效了41家,中止审核这块是在做财报的审核,这个速度非常快,一个月100家的速度。

最后就是聊一下我们觉得资本市场的未来的情况,就是我前面讲到了什么叫资本市场改革成功的一个标志?我个人认为是你要能够诞生伟大的企业,纳斯达克之所以大家觉得美国的资本市场比较发达,之所以成为全球的资本市场的标杆,是因为他通过这样的制度设计真正诞生了像脸书、谷歌苹果,我们A股能不能通过我们的资本市场培育并且发展这样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公司,这才是衡量一个资本市场改革成功不成功的标准,我们之前的监管很大程度上会觉得散户能不能赚钱?他过度的关心散户能不能赚钱,散户能赚钱就是一个改革成功的标志吗?我们越改散户亏的越多。投融资融资融的多就是成功的标志吗?显然也不是,你怎么去平衡,所以真正的是你怎么培养出企业能够通过大浪淘沙的方式培育出好的企业,国家的3万多家企业你可能都培养不出来30家。在核准制、额度制到保荐制到现在的注册制改变之下,我们看到概率是有一个变化的,我们认为在核准之下企业的质量,额度制就不说了,我们企业不说这里面有没有水分,但是至少出现太大问题的概率会下降,注册制下由于估值的多样化,它的概率其实是会有一个波动的,这是一个概率和基数的问题,但是好处是概率之下企业数量多了,所以他诞生一个真正优质企业的概率,最终出来的这么一个情况也会更多一些。我们可以看到一下,核准制下,注册制下,大家可以看到他在注册制下应该来说他的这个企业上市进一步向经济发达地区靠拢,我们可以看到尤其像东北地区大家可以看到核准制下,在入条年代还可以上市,近两年东北企业几乎都绝迹了,更多的像华东、华南这样的经济发达地区去转移,这跟我们整个资本市场的估值,向头部企业,向龙头企业转移是一样的,资源的配置在注册制之下更加的明显。

最后其实我们可以看一下一个期待,我们可以看到美国的全球资本市场和A股,美国从97年到17年我们可以看到前十大市值的公司的变化,这个也反映出他的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调整,从通用电气变成了一个苹果,阿里巴巴也进入到了全球前十,前十里面有两家中国的公司,一个是阿里巴巴,一个是腾讯,很遗憾他们都没有在中国的A股上市,中国的A股从97年到17年我们的变化,20年前我们是金融,包括07年我们是金融地产为主,能源,我们到了17年我们还是这样,所以我们的资本市场改革确实是迫在眉睫,我们资本市场还没有完全能够反映我们一个产业升级的一个变化趋势,我们也期待我们在2020年,2025年我们前十大市值的公司能够更加体现我们科技含量,能够体现我们中国新经济的变化,最后感谢大家,就分享这么多。

主持人:感谢我们陈总的分享,陈总您看一下这个问题清单,看看没有提到的。

陈星宙:早期的关键事项,核心大家把流水管好,很多人问我税这个东西能不能免?这个问题咨询税务师,为什么呢?如果你完全按照我们中国的税法来交我觉得我们中国的初创企业活不下去,核心的是你流水要干净,如果你的流水当年不干净或者有重大下次的话那你这一年的报告期就不能用了,其他的问题我们审计条例都是可以移步的,只有流水是动不了的,而且流水是要上传的,核查就差流水,别的都可以动都可以调整,所以流水在初创企业从资本市场的角度来说是比较关键的。

第二个就讲到企业上市要提前准备多少,如何提高成功率。这个多久是根据企业的规范程度而言的,比如说我最近接到一个企业一看财务非常好,规范性也非常好,财务系统就花了800万,这样的成本花下去拿到基本上就能够上市,很多企业可能之前ERP都没有,你这样的话准备期就比较长,所以因人而异。其实商业中前面讲到的板块有什么不同,前面也已经介绍了,创业板和科创板的区别,这两个没有什么具体的区别,对于规范性来说是没有任何差异的,所以我觉得中小微企业的话板块的重要,重要的是你只要能够符合估值的要求,你能不能符合估值的要求这个是核心的,板块上真的到了10个亿估值你想选哪个板都可以,这个是没有关系的,都可以。

了解上市流程我觉得是这样的,上市流程现在本身也就审核4-6个月,本身不复杂,我觉得完全交给中介机构就可以,从申报都不用去搞什么见面会,你企业如果说我要明年上市,我从今年开始准备,一年的时间肯定够了,如果你的规范性比较好的就够了,如果财务系统规范性特别好半年就可以,你从辅导备案到上报大概3-6个月的时间,报上去以后就进行正常的审核流程,4个月左右应该能够出来,时间还是比较紧凑的。我们企业在发展过程当中需要注意哪些事项避免后期上市出现问题,如果说是更全面一点的话,除了我前面讲的一个流水以外,第二个比较核心的就是收入,因为成本问题本身是你一个财务水平的问题,我可以说我成本做的不准确,这是我水平差,成本永远没有最准确,但是收入大家一定不能有这种无交易背景的收入,因为收入如果出现问题,一般我们认为主观上是存在故意的,收入的政策要卡住。

另外就是按照证监会50条里面,有一些所谓的转贷这些规范性问题,这个在证监会网上都有公告,都有审核的标准,都是已经公开化的,不像以前是放在黑匣子里面,更加公开透明了。比如说转贷,比如说银行通过供应商帮你来贷款,往往会找一个第三方把钱先给他第二天再打给他,还有企业付款的时候通过第三方付款,这些情况不是不能存在,而是要规范。还包括前面看到的如何去上市的核心技术,如何优化平衡IPO和IMA。我觉得现在的价值壳的价值在逐渐的下降,能够IPO肯定是最好,不管是估值还是把握性肯定是更好,现在A股的流动性很好,所有的上市都有发行货币的权利,某种角度上说现在的上市公司都是小微央行,可以不停的募资,可是随着注册制改革,随着供给的加大,随着我们向国际市场接轨,以后很多公司的流动性就不会那么好,就像银行的,就像我们讲的商票一样的,你通用的商票你可以作为通用货币来流通,中小公司的并购IMA如果你要卖给一个中小型的公司。并购里面还有一个问题,你在谈判的过程的可控性会比较差,不像IPO,我符合条件我就按部就班的去做,这个是可控的,并购在交易环节上是不可控的,会产生比较大的变化。所以如果符合IPO条件没有硬伤的话就可以做IPO,但是如果我要通过合作产生战略协同的,那我觉得并购也是比较好的,大概是这么多,看看我们现场还有哪位朋友有疑问的。

主持人:我们现场再给1-2个问题,想提问的可以举手示意。

提问:现在科创板上市对企业的资产要求有哪些?

主持人:没有硬性规定,不需要,没有硬性规定,那我们讲的所谓资产的话是跟你生产经营,他关注的是和你生产经营是否匹配。你比如说我是重资产行业,我没有资产,那没有,我的土地厂房如果都是租赁的那肯定不合适的。那如果我是做互联网的,或者做优秀的,我搞运营的,那我的办公室租赁的那就很正常了,所以没有硬性规定,关键是你的资产和你的业务模式是不是合适,这个很重要的。

主持人:行,那我们时间有限,因为早上有两节课,我们感谢陈总的精彩分享,接下来我们有请厦门高新投的超哥给我们陈总授予导师证书,谢谢。我们休息5分钟,我们后面的曾总已经在后面了,5分钟以后再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