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全球托幼大会(Global 0-3 Educator Conference) 是由中国玩具和婴童用品协会指导,由托育圈、小德兰爱幼教育、爱多纷、子需榜样妈妈x子需智库、PiklerUSA(美)、ChildSpace(新)、Beginning Well(德)联合主办,邀请全球百位国际国内专家,旨在改善和分享世界各地儿童早期教育的科学理念和方法,推荐优秀的品牌和项目,为孩子、家庭和早期教育工作者传递更高品质的课程、服务、产品和资源。 大会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聚合早幼教托育更领域领军人物及精英,借鉴国际趋势、融合全球差异、引领行业潮流,成为为孩子、家庭和业界提供资讯更新、信息交流、学术升级、项目对接成功落地的托幼产学研生态平台。

以下为2020GEC全球托幼大会上国家卫健委干部培训中心党委书记蔡建华的精彩演讲实录,由云现场整理。

 

   大家好!今天主要是想跟大家谈三个方面的情况。

   第一个,想和大家分享一个信息。

   第二个,婴幼儿早期的发展我们怎么理解推动。

   第三个,讲一下对政策的理解。

   首先给大家报告一个信息,中国的养育未来项目。我们在中国的贫困农村地区,从2012年开始,前前后后我们做了八年的工作,今年获得了全球教育创新峰会大奖,这个奖国际社会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被认为是教育界的诺贝尔奖。除了2018年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给了一个幼儿园大奖之后,这是第二个。在全球0-3岁婴幼儿早期发展项目里,这也是非常少的一个。

   整个项目在八年多时间的推进里,大家都做了很多工作,陕西师范大学、教科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北大农业政策研究中心、斯坦福国际研究所,我们大家一起在中国农村教育行动计划的平台上持续进行努力。我们也在阿里巴巴集团那些女合伙人的支持下,我们一起推动了这样一个项目。历经八年,形成了在中国一个贫困县整县0-3岁全覆盖的模式,现在村子93%-94%的孩子都会参与,还是很高的覆盖面,因为有些孩子外出了,有些孩子生病了。在整个养育项目里,从6个月开始到36个月,每个月的每个星期都有玩具图书包,养育师与孩子父母及孩子会进行互动,孩子父母可以把玩具图书包拿到家里,我们有20个中心,孩子随时随地可以到中心参加活动,整个管理在阿里技术的支持下,因为我们有时候做项目,最怕项目会落空,会有假数据,但我们的项目保证了时效。因为13号这个消息已经正式官方宣布了,28号将举行颁奖活动,我们后续有机会可以给大家做更多的介绍。

   第二个部分,给大家讲一下全球社会,现在我们在婴幼儿早期发展方面,实际上已经取得了很多共识,这张图我想很多朋友看到过,在孩子的生命早期,每秒钟有100万个神经元细胞诞生,连接得越多,会形成更多的神经回路,这些神经回路能维持下去的话,这个孩子可能会发展得更好。在这个阶段我们要做的工作,就是给予恰当的刺激,使孩子保持更好的发展。

   这张图我们要告诉大家的是,我们怎么能够在日常的环境当中和孩子有一个很好的互动。国际数据显示,生活在白领当中的孩子,父母平时工作有很多,孩子出生,就和孩子有很多的讲话和互动。大家都知道孩子刚出生不会讲话,但是到了12个月或一周岁以后,孩子陆陆续续开始讲话,但你平时和孩子互动数量的多少,决定了未来这个孩子的词汇量,最后一条红色的线是生活在领取社会救济金家庭的孩子,他们的父母每天都在奋斗,所以这些孩子大约是每天500个英文单词左右,生活在白领精英家庭的孩子一天的词汇量大概是1000个左右,有些孩子到读小学的时候非常自卑,连说话都说不清楚,这对孩子的发展是非常有影响的。

   第三个,国际社会也非常多地意识到,一个大脑的发展是基因、生物因素和心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当婴幼儿在生命的早期遭遇6-7个生理方面的不良因素影响,90%-100%的可能性会发育迟缓,如果受到7-8个严重的负面体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是其他人的3倍。旁边有两张图,都是孩子大脑的图片,从上图中可以看到,孩子大脑的能量是非常丰富的,而下面这张图最近这几年全球社会拿出来讲得比较多,这是罗马利亚儿童福利院的一位孩子,在福利院里边,因为更少缺乏与看护人的沟通,实际上他的大脑发展是受到影响的,这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这张图是200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克曼教授做的,如果能在0-3岁给予投入,回报率是最高的,比4-5岁学前教育的投入要高,比成人教育也要高得多。在美国的研究显示,这一回报在7-16美元左右,全球普遍是4.2-9.1美元左右,最近我们做研究,中国的情况目前来看和全球的普遍水平差不多,当然我们还要观察它的长期效应。

   我们都知道,大脑的发展是基因的影响、环境的影响,2000年以来全球社会还有一个非常大的进展,是关于遗传学的研究进展,这三个方面影响着我们大脑的发展。在环境当中,有营养因素、养育实践因素、其它外部环境因素,最终影响着他的学习、工作和健康。

   我们拿了一张非常有意思的图,是2018年3月在《科学》上发表的一篇论文,这个研究中得出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结论,幼年的经历会改写大鼠基因组的序列。现在很多研究很难在人的身上一下子开展,鼠妈妈如果花在照顾宝宝身上的时间越短,宝宝的神经细胞更容易发生随机的基因突变,这样的一些突变会遗传下去。这是我们从实验动物身上获得的结论,我们必须要高度关注。

   2016年底《柳叶刀》发布了一个专辑,讲到儿童的早期养育需要关注五个方面:健康、营养、安全、回应性照料、早期学习。具体在这五个方面应该做什么,旁边都有列出来。我觉得在今天的中国,在健康方面国家卫健委已经给了很大的关注,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率已经大大下降。在营养方面我们一直倡导母乳喂养,我们现在在一些研究中也发现,在辅食添加上还是存在问题,中国6-12个月的孩子,在农村有些地方他们的贫血率还是相对较高,还是要想办法解决。安全,我们在出生登记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好的进展,我们现在要多关注回应性照料和早期学习,怎么给孩子创造一个丰富且主动学习的环境?

   大家都知道,一个人的成长实际和国家的发展是紧密相连的,有的时候想一想,2020年出生的孩子到2100年,很遥远,他才80岁,我想今年出生的孩子都能活到80岁,他怎么能和整个国家一起发展?我们想一想,他18岁的时候2038年,我国初步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如果到我们建国第二个百年目标实现的时候是2049年,他才刚刚49岁,我们怎么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培育一大批人才?我觉得这是特别重要的,在座各位的任务非常重。特别是在目前的国际环境下,我们也许要把国际上最先进的技术和产品放到中国来,转移到中国来,我觉得这个不太现实,中国的发展还是要靠我们自己培育这样的人才。

   第三个部分,实际这些年来中央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指导下,高度关注儿童的早期发展,把幼有所育放在重要位置,大家刚才也讲了,去年国务院办公厅也发布了《指导意见》。在这个《指导意见》里,大家关心的是我们怎么解读这个指导文件。

   我自己觉得,这个《指导意见》里讲了四个基本原则,一是家庭为主,托育补充。3岁以下儿童发展的主要责任还是在家里,我觉得在这个问题上,因为今天在座的,我觉得现在从事托育的两方面的人比较多,一方面是从幼儿园延伸过来的,大家讲教育的东西可能会比较多一点;还有一块是原来投资幼儿园或投资其他的,现在想投资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的,也希望能从这个开放的市场里获得自己的事业,以及自己整个的发展。在这里边大家还是要琢磨透,我们怎么能把握到整个的行业里边去?

   这里边讲到家庭为主,托育是一个补充,在中国我们必须得承认,在有些年里我们没有把托育放到重要位置,老百姓是有这样需求的,我们怎么满足这样的需求?我们是需要做的。有些调查把这个需求给扩大化了,大家觉得这个市场似乎一下子很大,我觉得市场需要慢慢培育,所以在托育的投资上,我自己的想法是,这个需要做,但大家也要谨慎,不可能市场规模一下子就成熟了。

   第二个讲得比较多的是政策引导,普惠优先。在整个托育市场发展的过程当中,我们需要有高端服务,但我们也需要有一大批普惠的服务。第一部分我讲到养育未来项目,实际上我们在中国贫困农村地区去做,我们是希望在政府的支持下一步步往前推进,这也是一个普惠的服务、公益的服务,在未来我们也会考虑得比较多。

   第三个是安全健康,科学规范,大家都能理解。

   第四个是属地管理,分类指导。

   2019年出来的政策,我自己总体上理解,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制订、完善相关的标准,包括托育机构的设置、管理规范、托儿所、建筑设计的管理规范。第二个方面大家意识到一个词,这里发布的消息是托儿所,没有讲是托育机构,所以我觉得在这个问题上大家的理解还有一点点不一致的地方,还可以深入探讨。对供应方的支持,现在新增托位给予1万元资助试点,去年和今年都在往前推进,也有税收优惠政策,也有人才培养的支持政策。

   在整个疫情期间,1月8日、2月24日、6月15日,在疫情期间的托育工作也发布了一些《通知》和指导性意见,包括技术方案。

   特别高兴的是,到目前为止全国31个省份里,我们已经有29个省份发布了《实施细则》。在《实施细则》里我们看到,有些地方的政策还是有很多亮点,有的地方以常驻居民的人口数为基数,包括流动人口、户籍人口,明确托位数的要求,四川和江西是每千人8-10个,北京和天津是每千人4个,我觉得每千人4个的话,差不多所有小区里0-3岁的孩子,如果30%需要托育,这个需求就能满足。有的是以常驻居民的户数为基数明确托位数的要求,广西有一个政策,每100户居民要有15-20平米,我觉得这也是一个非常明确的政策要求。山西在这个政策里提出了保教会的支持,有些国有机构钱也不能多发,有的文件中提,用人单位可以对婴幼儿家庭的父母每人200元左右的费用,这个也在逐步推进。包括明确夫妻双方有共同的育儿假,在0-3岁期间每年给予夫妻双方10天共同的育儿假,孩子如果生病或者有什么事情,我觉得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处理。河南对公益岗位进行100:1的标准支持,这个比例还是高了一点,我们希望比例能缩小一点,会更好。上海的情况,等会儿颜处长会给大家进行介绍,我觉得始终走在前面,以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普惠为主导的资源供给体系,15分钟社区圈,使父母成为“七会”合格家长,我觉得都是大家可以去研究和学习的地方。

   从今年年初的疫情开始以来,我们还是有一些支持政策,包括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挖掘内需的动力里,现在讲双循环,有一块就是社区的公共服务,我们的托育服务是社区公共服务例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鼓励婴幼儿照护为重点的创新创业,也会有一些新职业的带动。更好地发挥资金的救济纾困作用,一般的服务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成为新增的金融资金的主要流向,金融机构可以把应收账款、订单、质押进行融资,这个大家可以去理解,里边还是有很多可以利用的政策包含在其中。承租国有房屋的服务业小微企业能够免一部分的资金,包括增值税税收的减免。

   在座各位要注意一个政策,刚刚发布的《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第六部分完善民生服务供给体系第19节,优化社会保障机制当中,非常明确地提出支持发展完善普惠的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大家要引起高度重视,深圳这个地方我们都认为很有钱,那些年轻人去创业也赚了不少钱,但这次在方案中提出,要更多体会普惠的婴幼儿照护服务,这是我们大家要关注的重点,在深圳这么有钱的地方,我们不是去讲鼓励发展不同层次的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而是特别讲了要鼓励发展普惠型的,这也是为了更好地集聚年轻人在那里创新创业和发展的需要。

   当然,有些机构也可以通过合作的方式自救,我也听到有些朋友比较抱怨,说我们刚刚开始投入到这个领域,因为遇到疫情,很多计划都打乱了。我觉得不要把自己的精力放在抱怨上,而是要更多去想我们怎么自救,怎么利用现行的政策很好地生存下去并发展起来。一些机构已经收到了保育费,除了简单的退费以外,人跑路这不是好办法,还可以怎么做?我觉得可以与有家庭套餐的产品合作,也可以以线上方式提供咨询,大家也可以想其他更多好的方法。

   大家一起去努力,我们寻求更好的政策,能够推出和实施。从服务的供应放、提供方里,我们大家都可以进行考虑。服务的提供方里边,我们现在更多开始在讲新基建,这个概念最近讲的比较多,我们是不是能稍微扩展一点,婴幼儿照护实际是我国最基本的建设任务,这个是否能包括进去?已经倒闭的,或者说已经歇业的那些服务提供商,如果考虑重新开业的话,是不是也能列为新增的托位给予一部分的支持?场地供应方面,现在在国内其他很多地方比较好,在北京及其他的一些地方,我们怎么能在小区里提供一些场地,开一些绿灯?这个也可以做。包括户外空间环境,北京和上海要获得很多户外环境比较难,但我们可以有一些共享环境,大家可以一起探索。现在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的扣除是孩子满3岁以后,每一个月夫妻双方有1000块钱的补贴,我们是不是能把这个政策往前延伸一下,延伸到孩子出生的时候开始,是不是能适当提高育儿标准,因为0-3岁实际上更重要。对于本身没有交税的家庭来说,我们是否能给予更多好的支持?

   以上就是要跟大家分享的内容,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