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回归•超越”主题,结合新时代教育主旋律以及“新教材、新课标、新高考”实施与应用的背景,探索教育本质和教育发展规律,学生成长规律以及学校发展规律,研讨如何在尊重教育规律的前提下教育回归本源,使校长葆有初心,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完成学校“内涵发展、质量提升”的时代命题,为充分发挥我省“十三五”中小学名校长培养人选的辐射引领示范作用,为我省基础教育补齐短板、加速赶超,推动建设新福建做出应有的贡献。

以下为本次报告会上专家点评、提问环节的精彩演讲,由云现场整理。

 

   黄坚定:其实前两天发了一个微信,今天过来挺忐忑的,不知道该怎么做,我今天只能勇敢的站在这里。我今天敢站在这里,一我跟很多名校长都有很多的交集,包括我的工作室,今天跟明天两个都是跟我工作室在同行着,让我觉得像自家人一样。

   再一个,我自己五年前也有这个经历,当时在双十中学。所以我很理解刘玉斌校长在上面突然间卡住的那种情境,我都在想如果我那时候站在这儿,汗一定会流下来。因为给我的时间有限,前两天刘玉斌校长已经给了我一个稿子,就是我手上拿的文字稿。然后后面陈曦校长那边又给了我一个课件,再到今天看刘玉斌校长讲的整个展示,我觉得有一些发展跟变化。

   我觉得什么叫办学思想,实际上就是在不断地思考、整合、提升中,一种整合,一种提升中去形成的。我想这就是我们教育学院在进行名校长办学思想汇报的一个意义所在。这是我想讲的第一个。

   第二个,我想就今天刘校长这边说的“和”文化,真的让我很感动。因为多年前我就知道了外附小的和谐教育,办学思想从何而来?一定会有跟学校里面密切相关的文化、历史、传承承接着来。从和谐教育到今天的“和”文化,这也是一种发展逻辑跟规律。

   这整个报告我很认真进行了拜读,既有对“和”文化的溯源,也有对“和”文化的定义,就是它的内涵和外延的整个框定。有了六“和”文化的实施途径,因为我刚刚还在跟刘校长说,包括最后一个,叫做武力。我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武力到底属于途径还是最后一点,如果叫做行“和”的话,把第三部分作为终极目标,第四部分的“和”应该是一种助力,但是我又觉得不完全是。因为“和”文化的指导下,一定是学生跟老师的同步发展。这个到底属于路径还是助力,但是第三部分是目标,第四部分是关键点。这里面做了很周密的解读,里面看到很多很有创新的一些意见跟看法,整个实施下来我觉得它的途径是清晰的,着力点是有效的。

   整个下来,这个跟我原来“尊重教育”整体做了一个比对,这个到底跟我比有怎么样的区别,我觉得她对“和”文化整个溯源做了一个非常好的解读。

   如果说我有一点想法的话,我其实在里面蛮希望看到一个和谐,其实在现代和是物质的追求,谐是人尽皆可言。在“和”文化跟原来的和谐教育,我很希望看到刘校长个人的印记,你的思想在跟外附小原来和谐教育,做了什么样的传承?做了什么样的改变?做了什么样的提升?今天是办学思想研讨会,在介绍学校的同时,一定会校长个人的印记跟她的特质。我就说到这里,谢谢。

   

   洪丽玲:有请任勇老师点评。

   

   任勇:各位领导、各位校长,大家好。首先每一次参加这样子的会议,对我们来说都是一次新的学习。很高兴看到福建省这些年一路走来,越来越多的校长办学思想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也形成了一种在办学当中要有思想的文化,也印证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话。福建省的活动持续下去的话,我们福建省会有一批越来越好的校长和有一些越来越有办学思想的校长和学校。

   今天刘校长讲的“和”文化,我很高兴的看到,她在办学思想的基础上,抓住了中国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字“和”,来把整个学校统一起来。在知“和”的过程中,把带有“和”的那些词语,跟教育有关的融合进来。在求“和”的过程中,也找到了相应的词,让我们能够在这个基础上把学校那么多的东西融到“和”当中。在行“和”当中也能够抓住跟“和”有关的,让老师通过历史传统的“和”字所表达的意思,让我们在行走的时候,有了更加明晰的路径。不忘本来,他们做的和谐教育,也做过和善教育。他从两本书开始,我给那两本书写序,我见证了这个学校的思想。学校做教育思想一定不能推翻前任校长的思想,是在继承中发展的。如果后任校长推翻前任校长做事情,那我们学校就可能建在废墟上,这个一定要注意。

   第二外附小有个特点,加了外国语三个字,所以叫做吸收外来,这句话跟这所学校的校名或多或少有一点联系在一起。所以把这个融进来,就更自然,更贴切。

   面向未来就不用说了,我们现在是走向未来的教育,走向未来是什么样态呢?我们行“和”当中看到了刘校长他们的一些行动,我想这样子我们就回到“和”字。我们就做出了学校可以发展的一些路径。当然我们在和的过程中,我们要把这个“和”说的更贴切一点,更自然一点,让我们的老师们能够很清晰的融入进去。

   另外一个文化的形成一定要注意不是校长拍脑袋拍出来的,而是通过团队的运作,团队的争辩,最后形成大家的共识。我们强调一种文化只有当成为团队共识的时候,这种文化才能行得更远,而不是我们校长一个人说了算的文化。特别是现在还要当这个社会都认同的时候,这个学校的管理、思想能达到更高的地方,但现在中国的多数学校可能还没有完全做到。比如说我们经过外附小的时候,老百姓说这所学校是“和”文化的学校,这所学校很强调“和”,这个时候就有点意思了。我估计现在意识到这个可能还是外附小的人,说不定有些学校的文化,连圈子里的人都还不是很清楚。这里面有传播出去,有大家的共识,有方方面面的因素。所以我觉得刘校长“和”文化,抓住了这所学校发展历史过程中的要素,应该是做的很不错的。

   但是再往下面走的时候还要注意一点,担心什么呢?可能我们抓住某一个字的时候,我们什么东西都往里面装,我们最具特色的东西在什么地方?我们最有价值的东西在什么地方?能不能有一种更简约的路径可以让我们做的更清晰一点?否则不排除有的专家说你是框论,那个时候我们就会有一些不好回应的地方。总的来说,这个文化是很好的文化,外附小能够在优化和完善,结合黄校长说的,我们把这项工作做的更好。谢谢大家!

   

   洪丽玲:谢谢刘校长的分享,谢谢两位专家的点评。在此,我们祝愿厦门外国语附属小学在“和”文化的引领之下,不忘本来的固本之心,吸收外来的开源之道,面向未来的昂扬姿态,走出“和”教育的美丽之路。谢谢。

   接下来分享的是龙岩市武平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书记、校长刘添昌。他是我们名校长培养人选班级当中最年轻的校长,他是福建省“十三五”名校长培养人选,福建省骨干校长,龙岩市名校长,先后编著出版专著两本,20余篇论文,在CN刊物发表。近年来先后获得全国普法先进个人,全国信息教育研究先进个人和福建省教育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有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