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集群化办学鼓楼模式区域论坛立足于未来学校教育创新变革的趋向,从教育治理、课程改革、智慧教育、科创文化、大德育观、传统现代、国际理解、学生评价等基础教育全维度,深度展示福州市鼓楼区学校教育新生态,为区域学校变革发展提供创新思想与理念。

以下为第七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集群化办学鼓楼模式区域论坛对话原文,由云现场整理。

 

主持人:谢谢林发春副局长的精彩演讲,我们深深感受到“共同体”“集团化”“公平”“共享”“提升”“优质”成为鼓楼区教育集群化发展的关键词,打造出鼓楼教育均衡发展的特色品牌。

“教研”是福州市鼓楼区教育教学隐形的翅膀。教研员是带领广大教师做出实实在在的研究和探索,共同推进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领头雁。有请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教师进修学校叶育新副校长和我们分享教研员在集群化办学中的角色定位与行动思考。

叶育新:各位同仁,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跟大家分享的题目是《专业引领,创新发展——教研员在学校集群化发展中的角色定位与行动思考》,我想分三个方面来谈谈我的想法。

一、从教研员到“共享教师”,二、我们的共同体展示会,三、鼓楼的空中课堂。

一、从教研员到共享老师。

在传统的教育中,教研员往往以“课堂学习观察者”和“教学质量的评价者”的角色出现,他们指导一线老师上课,而自己并不直接上课,又负责考试命题,时间长了难免脱离实际。为了改变这种状况,鼓楼区从2018年起推行教研员“共享教师”制度,要求教研员定期轮流到基层学校担任共享教师,时长一年。目前,已有两批16位教研员完成共享请看…

我们的数学教研员郑老师每周到校,给孩子们上数学课,为学校老师提供示范教学,受到好评,他的身份是:课堂教学的示范者

——我们的语文教研员陈老师结合自己的研究创编绘本教材,在校园中倡导绘本阅读,她的身份是:学科资源的开发者  

——英语教研员莫老师带领青年教师进行课题研究,精心培育研究成果,她的身份是:课题研究的引领者

通过以上举例,我想鼓楼教育要实现优质均衡发展,应走集群办学的道路,在这个进程中,教研员的角色定位不可避免的要随之发生变化。

从传统观念中课堂学习的观察者、教学质量的评价者,到今天课堂教学的示范者,校本教研的指导者,课题研究的引领者,学科资源的开发者。这正是教研员在教育新发展背景下的角色新定位。

优质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在教师,教研员的工作主阵地在学校。教研员只有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主动融合、有效引领,才能促进学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二、我们的学区共同体展示会

当前鼓楼区正积极探索集群办学的道路,呈现三种不同的发展模式,分别是:A模式学区共同体,B模式集团化办学模式,C模式校际联盟发展模式。

在鼓楼,学区共同体起源于2008年,至今已走过12个年头,右边的这张老照片是2009年鼓一学区共同体在举办专场展示会评课时的场景,十年后,也就是2019年,鼓一校又一次举办展示会,这所百年老校鼓一小又一次举办盛会,从这所学校走出的64位在岗的各级名优骨干教师重回鼓一小,为学校的名师榜揭幕,让人倍感温馨和羡慕。

2019年下半年,鼓楼区举办了7场学区共同体展示会,开始了我们在新学期对集群化办学的探索和思考,如:

——2019年11月中旬,在梅峰小学举办铜盘学区共同体展示会上,有3个省份6所学校共同参与教学研讨展示,呈现出“学区共同体+校际联盟”新样态。

——11月底,在鼓二小开展的鼓二学区共同体展示会上,有3个省份7所学校共同参与教学研讨展示,第一次提出集群、联动、融合、发展的理念。

【观点和思考】

13场学区共同体展示会,共呈现各学科218节教学观摩课,这200多节观摩课的背后,离不开教研员台前幕后的悉心指导。多年来,教研员们深入学校,深入课堂,精心指导每一节课,有力支持了鼓楼区的教育均衡发展。我们发现他们是校本研训的指导者!

我们发现,基层学校和老师们最认同的学校集群化办学展示会,还是立足课堂,聚焦教学研究。

我们认为,学区共同体始于课堂,最后还是应该回归课堂,超越课堂,这种超越,应该是追求教学本质,追求教育创新,提升教育教学理念的超越。

无论是学区共同体还是集团化办学,还是学校联盟体,都是集群化办学的不同样态,其本质上都是教育教学教研发展共同体,我们不能偏离这个本质。作为业务指导部门,进修校应该向教育主管部门积极建言献策,科学规划指导,做教育决策的参谋者,同时应该精心引领教研策划,做教研活动的策划者。

今年8月,我们积极策划,指导洪山小学等四所学校共同发起暑期阅读不放假活动。借助互联网阅读平台,实现个性化阅读,提升孩子的阅读素养。

这张照片是进修校的两位科教室主任,我们将在中山小学和温泉小学举行会议,以智慧校园背景下“智教、慧学、精析”为共同研究项目,聚焦课堂,携手攻关,共同发展。这次活动将在本月的11月27号运行。

三、我们的空中课堂教学

2020年初,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鼓楼区教师进修校勇于承担全区“空中课堂”重任,在第一时间组建全区名优教师“空中课堂共同体”,积极探索形成“课前预学+课中导学+课后问学”的空中课堂在线教学模式。累计开展了18周1600多节空中课堂直播,为省内提供精品在线课程,视频点击达到1945万次。鼓楼区空中课堂入选教育部在线教学优秀案例,被人民日报、福建日报等主流媒体广泛报道。

鼓楼区空中课堂在线教学模式可以细化为五个环节,在每一个环节中,教研员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以其中的三个环节为例:

课前预学。这张照片是2月13日晚上,我和我的同事在网络召开教研员会议,我们在研究2月10日鼓楼空中课堂网络直播以来,空中课堂还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

在此之前的1月30日,鼓楼区教师进修学校率先在网络发布了由教研员撰写的各学科预学建议,短短三天时间,各学科总浏览量突破百万大关,为实施空中课堂奠定坚实基础。

在网络备课环节。各学科教研员是各年级在线直播的召集人和备课指导者,利用在线交流工具,组织团队进行网络备课;指导老师在线视频的录制,然后进行修改,在网络备课的过程中,教研员对空中课堂的备课进行全程指导和把关。阅读教案、网络讨论、观看视频,再三试教,努力做到最完美呈现。

环节五:强化提升。网络学习一个阶段之后,学生的掌握情况究竟如何?这是保证学生后续学习能否持续开展的重要前提。4月中旬,中山小学在教研员的建议和指导下借助APP进行了数学和英语学科的线上测试和问卷。问卷结束后,教研员和任课教师一起分析诊断,建议对不同学生进行查缺补漏或个别辅导,为日后的学习铺平了道路。

各位同仁,一个优秀教研员的素养是什么?我认为,好的教研员应有敏锐的眼光、灵活的头脑以及先进的理念、过硬的专业本领和灵活的沟通协调能力。除了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教研员还应该具备怎样的专业精神呢?

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教师与教材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以及教师与专家之间,牵线搭桥,畅通道路、提供平台,自己却常常隐在幕后,似乎与掌声和鲜花无关,这就是我们的教研员,他们是幕后默默无闻的奉献者。

教研工作是保障基础教育质量的重要支撑。2019年底教育部专门颁布的文件《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教基【2019】14号)文件明确指出,新时期教研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服务学校教育教学、服务教师专业成长、服务学生全面发展、服务教育管理决策。从课堂学习的观察者,到默默无闻的奉献者,这几大角色涉及了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精神,我认为这是构成教研员专业标准的重要内容。

而教研员多重角色能否真正的、有效地发挥,既取决于教研员自身的不断努力,也有赖于上级领导是否高度重视发挥教研员的专业作用、学校是否积极配合教研员的工作开展。只有三方合力,密切协作,才能实现教研员对学校集群化办学的智力支撑,推动本区域优质教育均衡的发展。

各位同仁,我刚才从三个方面分享了我的思考。鼓楼办的空中课堂教学体现了鼓楼教育人以及鼓楼教育在新时期创新发展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的举措,以及创新的作为,专业引领,创新发展,这就是教研员在集群化办学中的角色定位与行动思考,以上是我的观点表达,感谢您的聆听,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