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正式进入倒计时了,低迷之后的年末气温逐渐转寒,而人们的信心却在持续回暖。有人从危机中看到转机,有人在风口里看到未来。

预见·2021吴晓波年终秀暨第二届十点知识生活节「勇敢者,见视界」视频号创作者峰会如期而至,12月27日,由十点读书创始人林少领衔,吴晓波、白鸦、李筱懿、萧大业、王不烦等视频号头部及20位自媒体大咖相聚厦门,现场深度交流视频号发展新机遇,鼓励厦门自媒体的伙伴可以借助视频号风口和红利,抓住新的机遇。

此次峰会由十点读书、十点书店主办、厦门市自媒体协会协办,5.5小时深度分享,现场发布《致敬每一个勇敢者》纪录片,20+抢先入局微信视频号的勇敢者、视频号头部大咖,共同畅谈他们看见的2021的新流量机会。

以下是财经作家 巴九灵&蓝狮子创始人 吴晓波在本次峰会上的精彩演讲,由云现场整理。

 

   下午好。刚才坐在下面特别忐忑,因为我可能是唯一一个没有开视频号的主旨嘉宾。刚才王不烦在下面安利我,让我关注她,给她点了赞,所以她是个很好的营销高手,大家要参加她的培训营。

   特别高兴能够来参加十点的知识节,去年也在厦门,林少前两天跟我讲,今年的活动变成了视频号峰会,我就特别不好意思,我在想,我也没开视频号,到现在为止我还不知道怎么开视频号。可能因为写大败局写多了,我最大的优点和缺点是特别不怕死,任何新的事情发生的时候,我就先看一看,让林少、筱懿、王不烦把坑踩完了,我再冲。当时写完《腾讯传》的时候我去见张小龙,他说要搞媒体平台,让我关注一下,当时写《腾讯传》的时候,罗振宇陪着我采访一些腾讯高管,2012年12月的时候他说开了一个罗辑思维,我不知道是干嘛的,突然变得很火,我看他搞了一年半,2014年4月的时候我才开始做吴晓波频道,所以估计我也得等一年半以后才能开视频号,所以今天是来向大家学习的。

   无论是视频号、写作、图文,最终关注的还是内容部分,今天很多朋友是做内容的,我是从写字开始的,相信很多朋友也是从写字开始的。内容市场里,跟经济学所有的市场一样,都有两种身份,供给和需求。大家是供给决定需求,还是需求决定供给?在经济学的教材当中,一般大家都认为是需求决定供给,还有一种说法是供给创造需求,我认为未来世界会有这条路会开,所以做了这个产品,这个产品把消费者呼唤出来了。

   我们看到这个世界上确实有很多的人,他们确实非常天才,他们能够呼唤出消费者的需求,通过范式。比如汉朝人写赋写到顶点,到了唐朝开始写诗歌,一批人创造了七言诗和五言诗。写完了怎么办?只能写词。后来到了元朝,李清照、辛弃疾没了,只能写曲。没有曲了,所以开始做话本。后来怎么办?只能写白话文了,由此产生很多需求。或者你发明了工具,包括手机、汽车,以及今天的即使通讯,都是通过一种工具创造了一种供给,供给去改变需求,供给和需求有不同变化。

   在变化中我们会发觉,供给侧的创新和需求侧的变化并不呈现同频变化,所以为什么这个世界永远有后浪出来,永远有年轻人把老的人干掉,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因为并不处在完全同频的情况下。

   二十年来看,内容市场需求侧变化挺大的。其实我是典型的传统媒体,我第一次在报纸上开专栏是1996年,我在《南方周末》开了吴晓波专栏。那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中心化时代,有报纸、杂志、电视、电台,我想今天有很多70后、80后的人来的话,可能你们第一次写作,都是在中央性媒体开始发声的。2001年美国出现了一个产品是blog,出现了范式变化。中国是2005年出现了博客,我的世界就开始崩塌了,出现了一些素人创作。紧接着iPhone出现,更短的状态出现了,紧接着是公众号、微博、抖音、快手到今天,能够从传统媒体跑到视频号的人很少,每个风口都跟对的人我脑子里也想了一下,可能一个都没有,我几乎错过了前面很多的风口。新浪微博开的时候,新浪微博的董事长曹总是我师兄,当时他说我们搞了微博,你来开一下,我大概是全国第50个不到的人开微博的,开了两个月,我发现跟我没关系,这是广场式传播,我是做财经写作的,在微博环境下很难生存。但是2004年到了公众号时代,我发现公众号不再是广场模型,更社群化、圈层化,不需要讨好你的读者、消费者和粉丝,只要认真地把自己的内容做好供给给他,就会形成一种新的商业模式,获得新的一种消费者互动关系。

   所以对我来讲,这二十年来我可能就赶上了第三场的这个事。

   到了第四场,我又变得手足无措,不知道该怎么办,刚才台上的这些人,包括今天来的很多视频号的朋友们、同学们,有机会能够把前面的内容市场和消费者关系洗一遍,这是我们现在研究需求侧变化的重要原因。

   这种变化,对每一个做内容的来讲,都是非常焦虑的,有很多挑战。不知道今天现场有多少是做公众号的,很多人说公众号的风口已经过去了,或者我们打开公众号,发现点击量慢慢下降了,注意力被大量转移了。新的呈现方式对任何一个内容写作者都会带来很大的挑战,甚至会造成很大的扭曲,这个时期的表达方式是不是下一个时期消费者喜欢的?今天我就在想一个问题,图文时代所形成的公众号类似的文本表达能力,到了今天的视频时代后如何应对这种变化?从内容研究角度来看,它是一定会到来的。前两天我在阿里做调研,碰到阿里一个高管邢总,他说2010年手机出来以后,互联网及所有的人都意识到一个问题,PC时代进入到移动时代,图文时代进入到视频时代,视频会越来越去中心化,甚至会越来越短。2010年的时候,互联网上的所有人大概都意识到这个问题了,但还是挡不住那些新的创作者和新平台的诞生,你即便看到了这个趋势,但这个趋势不属于你,你原来形成的能力,在这个扭曲场被迭代了。

   前两天我看肖逸群的视频,他原来也是写文字的,视频出来后开始进行尝试,所以会发现有些人的能力会被迭代掉,有些人的能力能不能被迭代掉,对我来讲是很大的问号,我到今天也没有下定决心。甚至对我们团队来讲,吴晓波频道2014年创办,那时候只有3个人,到今天公司300人了,大量形成的能力都是图文时代形成的能力,所以如果在视频号看我们吴晓波频道,会发现做得很烂,因为能力被扭曲掉了,通过什么方式被迭代掉了?是不是应该要参加王不烦的培训营,要马上买她的课。

   第二,很多工具运营能力也在迭代。两年多前开始,我们主编做私域流量运营。我记得2018年年终秀上,我们当时提出了几个概念,包括私域流量、社群运营,那时候我们开始慢慢做一些转移,我们团队做得挺好的,我们主编个人的私域流量大概有20多万粉丝,有70部手机,专门有人管理这个私域流量,这就是新工具的部分。

   这个月初我去了一趟企业微信,去年他们刚好一周年,进行十几次迭代,发布一千多个功能,对我们来讲很陌生,但对很多人来说已经完成了很多应用,一个人和一个机构对工具的敏感力和应用能力特别关键。

   第三,内容生产和消费者关系的迁移,这也是非常危险的一件事。你会发现,当需求发生变化的时候,对每一个供给者都会产生很多的挑战。今天,十点从公众号时期非常优秀的公司,林少他们现在开始进入到视频号的一些创作和探索,我觉得大家都在研究这些内容生产和供给之间的很大关系。

   最终我们来看,其实二十年来随着工具的变化、范式的变化,一直在进行巨大的漂移,能够仍然在舞台上,或者让你的读者和用户跟你在一起,我想可能其实也没有太好的办法,大概只有两个办法。

   第一个,你干嘛的还得干嘛,比如我们做财经写作还是要好好做财经写作,好好做企业调研。过两天要搞年终秀,我跟我的助理说,我看看我今年的行程,今年从1月份开始很长时间待在家里看书,哪都去不了,从4月份开始跑,我看了一下,从4月到现在,今年一共跑了68家企业。我今年跑的企业数比去年还多,去年大概跑了四五十家企业,所以说,做公司研究的还是要认认真真去做公司研究,对这些公司和财经的看法,如果能用文字的方式表达就用文字的方式表达,如果能用现场的方式表达那就用现场的方式表达,如果恰巧有些能用视频的方式表达,那就变成视频号的内容。对于前几个世代过来,走进这个会场的同学来讲,很大的一件事情就是要回到专业的基本面,不要放弃自己的专业,风口来的时候会出现很多很多的人、很多很多的可能性,这个时候回到自己的专业能力,是最重要的。

   第二个,小步迭代,试错快跑。《腾讯传》我写了六年,前前后后访了腾讯130多个人。有一次我跟马化腾在交流,我说腾讯走到今天最大的特点是什么?马化腾说,我们是生态型企业。生态型企业最大的特点是什么?腾讯现在有15个人是总办会的,他们每个月会开一个会。其实总办会这15个人,并不能非常明确地知道明年腾讯所面临的挑战是什么,靠什么?就靠一个公司的腰部,靠这些中层干部和员工们,通过非常敏锐的创新进行发现。在发现的过程中,是不是一开始有能找到终极目标和解决方案?也没有,那怎么办?就是要小步迭代,试错快跑。去年12月23日企业微信和企业打通的时候,他们会知道今年有疫情吗?不知道。会知道今年直播兴起吗?不知道。怎么办?只能不断迭代,不断犯错误。当你正确的方向找到后,不断快跑。所以我觉得这是每一个做内容的人,当一个特别大的变化到来的时候,所能秉持的唯一办法。

   来到现场,主要是来向大家学习的。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