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CRO全球责任峰会将邀请来自国际国内的顶尖企业、国际机构和网络代表,以“可持续,驱动未来商业”为主题,围绕ESG投资推动高质量发展与“十四五”规划引领美好商业两大议题,探讨可持续驱动下的未来商业形态和趋势,促进参会者间交流分享和协作,以此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在中国市场的落地,助力商业与社会环境发展互惠共赢。

以下为圆桌论坛环节上各嘉宾的精彩对话,由云现场整理。

 

论坛嘉宾:

主持人:

商道纵横合伙人、副总经理 彭纪来

 

嘉宾:

达能中国饮料市场部助理总监 古陶

亿利国际投资副董事长、Treelion Foundation秘书长兼CEO 叶广涛

百威中国可持续发展副总监 朱叶

 

   彭纪来:圆桌讨论40分钟时间,考虑到时间比较紧,我一共准备了两轮问题。首先依照上午的方式,先请视频端的嘉宾进行分享,请现场的嘉宾跟我们进行互动。

   第一个问题是针对每一位嘉宾通用的问题,不管是2030,还是2060的目标,对于企业端也好、社会端也好,会带来很多的挑战,当然它也可能是一个机遇,所以我想请各位分别从自己所在的企业、机构谈一谈,你觉得2030、2060的目标,对于你的企业或者机构有什么样的影响?

   

   叶广涛:大家好,首先感谢CRO大会的邀请,能够让我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金融从业人员的看法。

   从金融机构,或者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现在来看CSR也好、ESG也好,哪怕是企业的责任也好,它都比较关注一点,刚才也提到了很多,关于碳排放和碳中和。

   确实在CSR或者ESG的报告上来看,从金融机构、投资者角度来看,最希望看到上市公司能够披露多一点与气候变化相关的信息。这里面包括治理、策略、风控、整体目标方面,都希望尽量披露多一点,也希望上市公司可以准备一下开始描写、描述跟气候变化相关的风险,怎么识别这些风险,他自己怎么评估,他的管理流程、做什么样的风控措施,能够让企业在自己制定的指标上达标。

   最重要的一点,现在从企业或金融机构来看,不管是香港有一些强制性的披露,它是要求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对于ESG报告,包括气候变化方面的风险做出足够的披露和描述。

   换句话说,企业的主要管理人员必须得关注自己的ESG或者CSR,尤其是在气候变化方面。

   

   彭纪来:谢谢叶总。

   

   古陶:大家好,我是来自达能中国饮料的古陶,达能中国饮料这个名字大家可能不熟悉,但是脉动大家一定知道,所以我们的主营产品就是脉动饮料。刚才彭总问2060实现碳中和,对企业的机遇和挑战。

   先从机遇谈起。对于达能中国饮料来讲,因为达能2008年开始做碳的计算和减排,一直坚持到现在,当时我们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公司内部特别兴奋,好像制伏多年,终于云开雾散。对我们来讲,从2008年开始做,做了很多年的事情,达能2015年提出来,会在全球实现2050年全价值链的碳中和,2015年提了目标出来,对于所有的分支企业来讲,也是很有压力的事,我们每年都会算每一个SKU的碳足迹有多少,每年会定碳减排目标,通过各种各样的措施实现。

   国家政府有这样的导向性政策出来,其实对已经在做了碳减排很多年的企业来讲,其实是更加积极,让我们觉得黄金时代到了,我们要更快地往前走了。做了十多年,我们在基础数据和方法论有很多的积累,这是我们目前阶段对于下一步要实现碳中和,也算是我们的优势。

   公司内部外部对于碳减排、碳中和更加支持。比如以前向区域申请节能投资,或者是新能源投资的项目,对于财务部门肯定会砍投资回报率,多少年拿多少投资。今年因为减排的要求,公司内部专门有一条绿色投资的专业申请,它跟普通的投资不一样,投资回报年限会拉得很长,就不会要求像正常商业投资那么高的回报率。

   对外,我们大胆地说这个事情。脉动一直在算碳足迹,从来没对外讲过。2020年11月份,我们对外宣布碳足迹在2025年实现42%的减排,之前一直在算,但是没有讲,因为我们觉得外部的环境不够成熟。

   谈到压力的话,或者叫挑战。对我们来讲很大的挑战是作为传统的制造行业,我们是生产饮料的,我们的供应链是很长,上游下游都很多,而且上游供应链有一级供应商、二级供应商,碳计算是全生命周期的计算,就会涵盖整个供应链。

   这个过程中,我们管好自己红线范围内那块事情很容易,但是上游和下游怎么一起减排?这是对我们来讲最大的挑战。

   另外是新技术的应用,饮料制造是很传统的行业,在这个行业里面引入低碳技术的应用,其实也是不太容易,挺有挑战,需要我们真的花时间和精力。

   

   彭纪来:谢谢古总的分享,我觉得有国家的政策,至少我们有一个尚方宝剑,当然怎么用好尚方宝剑是进一步的问题。关于古总提到的供应链部分,也是我在第二个问题想要问一下古总的。

   最后的嘉宾是百威中国的朱总,今天请到两家饮料企业,所以听一下朱总的分享。

   

   朱叶:我想大家应该很熟知,百威作为啤酒品牌,在饮料行业有一席之地。我想大家不是非常了解我们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百威从全球也好、亚太也好,一直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所以像古总所说到的困难和心得,我们深有体会。

   百威从2010年开始,正式提出减碳的明确量化目标。更重要的目标是2018年,提出四个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目标。

   我们的气候目标包括两大方面:(1)在2025年底实现100%的采购电力都来自可再生能源。(2)全价值链要减排25%。这两个目标是每一个百威所在市场的公司要努力实现,一定要做到的。

   还有循环包装,它和减排有非常大的关系,我们如果能够在包装上多回收,或者减少使用,肯定会对碳排放有很大的帮助。

   提到将来的机遇和挑战,我们也感到政策扶持对我们是很大的利好。比如我们做绿电项目,我们公司想自己安装光伏,我们在不同的省市遇到不同的情况,如果国家的大政策和引导方向,对我们来说是有利的,我们实施起来,各地政府也好、相关部门也好,也会不断出台新的政策,帮助企业自己创新做一些绿电项目,而不是等政府的安排。

   另一大机遇,很多年轻的消费者更在意品牌有没有传导这样的价值。比如大家很喜欢燕麦奶,或者是关于植物肉的产品,是因为他们看到内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并且十分地认同,我们也希望吸引这样的年轻消费者,让大家知道我们的啤酒也是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隐藏在里面,我们非常在意这点。

   挑战也非常明显,政策的变化代表着很多变革、很多新的东西,我们在不断应对变化的时候,实施各种项目,落实到操作环节,肯定要不断地跟上变革的速度,去迎接新的风险,评估怎么样维持现有的业务情况下,考虑到这些创新、这些风险所带来的影响,包括消费者已经不是光靠宣传理念就可以吸引的,它会真的衡量有没有做这样的事情,你们到底在产生怎样可以被量化的风险。

   还有叶总提到的披露,百威亚太是在香港上市,上市公司的披露也会在更多的要求和披露体系变化之下,也要披露更多与企业相关的信息,所以我们一直都在这方面不断地努力,希望和大家多多交流,谢谢!

   

   彭纪来:谢谢朱总,其实大家都提到对to C端来说,消费者的关注。比如商道纵横来说,我们已经连续五年做消费者的可持续消费调研,我印象比较深是去年年底发布的调研报告,高词频包括绿色、低碳、原生,因为低碳和环保的话题非常火热,所以你会发现可持续消费的视角来看,也是所有跟绿色相关的词,非常靠前的排名。

   再次谢谢大家第一轮的发言,进入到第二轮的提问。依然先请叶总进行关联和互动,我们都知道亿利集团作为一家生态的科技公司,一直也在践行绿色低碳的发展之路,亿利集团跟商道纵横的上海团队也合作了“种子铅笔”的项目,它是通过发布带有绿植种子胶囊的铅笔,以TREELION为支撑,发起线上的APP,倡导传播绿色生态的理念。

   我想问叶总两个问题:

   (1)能不能讲一下从亿利的视角,在绿色低碳方面的商业模式创新,包括大家提到的新的新的要求就会有新的挑战,这种创新可以怎么样被不断地探索出来?

   (2)亿利集团一直在绿色数字金融领域持续地发力。您认为绿色数字金融,可以在助力低碳转型当中起到什么样的角色?或者说再去实现2030跟2060的目标,可以发挥怎样的作用?

   

   叶广涛:感谢主持人的两个问题。首先也有这个机会给大家介绍一下亿利集团在最近这几年,我们也在做转型的工作。当然最近这两年,我们确实做了比较有意思的项目,叫做TREELION,它其实是基于区块链为底层技术的数字金融项目,这个涉及到技术方面创新、商业模式方面创新。

   我们在做一个比较大的结构,我们希望在公链上面有一些绿色项目,有参与者、合作方,有一些电子证书,也跟未来的一些交易所,包括碳交易所、数字交易所都可以合作,其实我们做的是比较大的平台,希望大家都上到绿色平台,用区块链作为载体的大平台,做自己的活动和推广项目,这是原来的想法。

   刚刚您提到了“绿色种子铅笔”,我们的想法是希望人人参与平台,这个平台才会活跃。我们自己是一个B端,企业要做一些环境项目,我们面对的是客户-C端,如何把B端和C端更好地结合在一起?什么技术好用?便宜或者人性化的技术,让人可以参与进来,中间涉及到如果我是一个个人,不管是支持达能也好,亿利也好,百威也好,我做的一些环保事情,比如我捐了多少钱给环保组织,或者我践行了跑步、不打车之类,能不能有好的记录方式,而且记录起来的积分能够给到公信力表达的方式,我们想用区块链作为记录的方式。

   铅笔是引流的工具,铅笔尾巴是可降解的胶囊,里面有一些种子,种子可以种出来。我们想传播什么概念?在城市里面,不管是学校还是办公室,都可以种植绿色的植物参加环境的行动。这个铅笔上面有个独有的加密二维码,你用手机扫可以进入到APP种植,也可以进行交流,起到引流的作用。

   另外一个问题,数字金融怎么利用高新科技做一些创新?现在的技术来看,区块链技术还是挺成熟的,只是后面在规管、政策方面,要和规管做更多的互动。

   现在是大数据时代,越来越多的企业,包括亿利、达能、百威等等,他们都会有很多的大数据分析,为他们做生意也好、运营减成本也好,各种各样的挑战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来解决。现在都讲碳排放、碳足迹、废物废气的排放、健康安全等等,收集起来比较复杂,数据量也很大,零零总总的场景会对未来的CSR、ESG的报告有一些挑战。

   我们如何利用信息的手段,从分析、整合、收集的资料放到ESG的报告里面,有针对性地对比政策、细化目标,我们如何将企业内部的资源按照原来的规划执行出来?这个用区块链也是很好的解决方法。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区块链解决很大的问题是信任问题。比如我们做ESG报告的时候,也需要很大的信任问题,我哪知道ESG的材料是真假,所以我们开发区块链平台的时候,就在想区块链如果应用在CSR和ESG的报告上就很有意思。区块链是分布式的数据储存机制,有点对点的传输、有共事机制,还可以加密,让看资料的人分等级,可以看不同的资料,不管是发布还是受众都觉得很有公信力,也能够防止别人篡改,哪怕别人改了,你也可以看到谁改了。

   在传播上来讲,不管是内部传播,还是企业外部传播,都会给人开放和透明的印象。在链上发布资料的时候,我们一直在看,如果未来写ESG报告的时候,可以直接利用链上的资料,我根本不用大改动写作的描述,因为所有的核心资料都在区块链上。

   我们做了什么?节多少能、碳排放多少量,在链上都有,未来直接是ESG报告的核心内容,所以通过科技的手段,确实可以更4有效、更透明、更开放地达到原来想做的事情。谢谢大家!

   

   彭纪来:第一个,刚才提到的种子铅笔,除了叶总提到的一系列参与方式很有意思以外。另外是据我对这个项目的了解,大家拿到一根铅笔的时候,你不知道那是什么种子,大家知道现在的盲盒非常流行,原因是因为你不知道打开是什么。我了解到种子铅笔也是,你种下去之前,你并不知道种的是什么,需要你不断地呵护,作为园丁在这个时候需要松土,等到真正长出来的时候,才可能知道是什么样的情况。

   第二个,提到了低碳、数字金融部分,通过区块链的方式,确实可以帮助做到很多的数据透明化管理。我们知道做CSR报告也好、ESG报告也好,里面也会涉及到跟见证有关的内容,见证也是请一个独立的第三方机构,对报告做一个见证,如果能够有项目区块链的技术,其实很多的时候,不是一家说你的报告是公正的、你的内容是公正的,而是所有在链条里面的人都可以对你的信息、数据予以确保。

   再次感谢叶总的分享,非常有意思。刚才叶总的分享,也同时Q到两家企业,叶总刚才提到了大数据,从百威中国的情况来看,朱总刚才分享了四大目标,其中跟低碳也是有关系。

   我这边掌握一个信息,2017年,百威中国已经开始建立自己的碳足迹管理系统,通过系统可以做到智能化的管理,智能化加上全产业链,听起来是非常美好的事情,但这里面难度很大,包括您也提到了这样的事情。

   我们在过去跟很多不同的同业企业沟通的时候,大家都觉得挺好的,但是确实做可持续采购的时候是蛮难的事情,百威是怎么样对价值链的碳进行管理?以及大家都在提2030、2060,以及企业自身会有2025、2030目标,企业可以跟国家做怎样的结合?

   

   朱叶:百威一直会在碳计算、信息收集方面,一直以来做了很多努力。我们是因为有全价值链减碳的目标,第一步当然是收集价值链上碳的足迹,包括碳的信息。我们从全球建立一整套系统,追踪每个生产环节,按照部门来分,从上游到生产制造,到灌装运输、零售,产业链每个环节都设计了一套统一的体系系统,来建立数据的收集。

   我们作为用户,或者真正实施环节的部门,输入原数据。比如以物流为例,我们要从物流部门收集使用什么样的能源车型,这些车每年运输的距离可能是多少,这是终端输入的信息,汇总到全球层面。

   那么,全球层面会制定一套标准,比如使用怎样的燃油,我们按照什么样的因子计算,它会根据各个市场,包括全球各个地区不同的环境特点,来找一些权威数据的标准建立方法,以物流做一个简单的例子来分享一下内部是怎么样收集这些信息。

   当然,这个过程中有很多,也是需要靠手工,也就是没有办法自动化,或者有更好的科技平台代替的部分,这也是我们一直关注和想要改进的地方,因为我们也希望能跟更多的创新公司合作,在数据收集包括大数据应用有更好的解决方案,来优化现在的系统,因为我们从多年以前发展到现在,已经有了一些进步。

   当然,科技在不断地变化,所以我们也相信在碳信息的披露方面,我们还能够找到更好的方法,所以说我们也会组织一些加速器项目,百威全球有100家加速项目,百威亚太和中国有创新中心项目,都希望能和大数据或者是领先科技公司的人才进行合作,看他们能不能针对碳排放的领域,给我们更好的解决方案。

   同时,我们也是不断地影响供应商,包括消费者,因为我们之前的数据分析就是在碳排放的网络里面,下降25%目标实现,肯定离不开供应商和消费者的配合。比如我们自己厂内做了光伏项目,会邀请供应商加入我们,做一些分布式的光伏,或者是应用新的储能技术,或者是风能的安装,这样大家共同配合起来,更加有助于实现产业链碳排放的减少,我们也很期待碳交易市场的完善和建立,我们肯定是其中重要的参与人。

   

   彭纪来:如何带动上下游共同参与?在CSR领域尝试做,已经做了十几年,这依然是很好的方向。正好朱总Q到了李总,上一轮的发言里,有提到国家从2011年开始,就在二省五市开展碳排放交易权的试点工作,上海是其中一个城市。

   今年年初的时候,生态环境部发布了《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的试行办法,这个办法是即将从2月1日开始,到正式生效的情况。刚才李总先抛了一点点概念,我挺想听听李总能够有进一步的分享,看一下国家提出的3060目标,跟碳市场之间有怎样紧密的关联,以及即将启动的全国碳市场,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彭纪来:听了不同维度的介绍,我们希望有一个抓大,但是不放小,我们把所有能动员起来的力量都抓起来,来推动这个事情。刚才提到想要做一个指数,这个事情也蛮好,比如说对于商道纵横的兄弟公司,我们也在不断推动指数的发展,包括之前推过美好商业50的指数,未来可以做更多的探索。

   最后一个问题是想问古总,这个问题可能会更加糅杂,因为听到很多很有意思的分享。古总在刚才的回答里面提到绿色投资概念,也提到了财务的要求要投资回报率。我们在做可持续商业奖项合作的时候,一直在推动可持续投资回报率的计算,为什么会讲这个事情?是因为在传统投资的时候,大家看的更多是ROI,大家看得更多是SROI,我们更多希望把投资过程当中,可能会对环境、对社会有影响,但是又会被忽略的情况,来加入进来,我想听下古总对绿色投资作进一步的解读。

   不管是对于百威也好,还是达能也好,多数的供应链都会很长,包括一级、二级的供应链,这个过程中,低碳战略的策略怎么确定?以及怎么样找到契合实际的解决方法?

   

   古陶:刚才说到绿色投资,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问题,因为在所有的商业公司里面,毕竟大家都是要利润,所以财务的把控观点非常明确,那就是多少年能把投资拿回来。当然不方便告诉大家达能要求几年,当然传统商业要求很严格,如果算账算出来不行,一定批不了。

   因为有很多低碳项目,是比较长线的投资回报率,比如太阳能光伏,以及生产线上加一些节能措施,或者饮料瓶是靠高压气吹出来的。比如30公斤的气吹,吹完之后变成15公斤,15公斤的气体想回收起来,重新加压吹气,或者拿15公斤的高压气送到前面瓶的某一个阶段,高压气是财务上算不过账的项目,这个项目越来越多。我们在讨论绿色投资的时候,财务说投资回报率太长,不给你批,但是我们工业部门有一些对环保特别有激情的同事,说这是一个低碳项目,对公司的减碳目标有利,一定要上,很多轮的讨论。

   后来达能有一个非常明智的做法,就是为这类型的项目单独开一个绿色通道,就是绿色投资的审批。这种东西,对环保项目审批带来很好的解决途径。当然它的前提条件也是需要和大家分享一下,就是低碳的理念一定要和公司的日常运营体系结合到一起。

   低碳不是锦上添花,或者我在做好正常生产运营之外另外的东西,它一定和是日常体系在一起才可以持续。

   在达能2008年开发足迹计算工具的时候,碳足迹和水足迹放在一起,每一次算,算出来产品的碳足迹和水足迹同时出来。我们当时设计绿色投资理念的时候,把碳放进去了,水没放,所以后来我发现现在为止,导致的结果是什么?所有的投资项目必须算碳足迹,所以每次工业部门买一个设备,或者改造一条生产线,就去算一下碳足迹,因为投资的申请单要填这个数字。

   现在我们发现能源的项目,碳减排的项目非常好走流程,但是所有节水的项目就是靠情怀,因为他没有跟公司的日常运营体系在一起。我们还尝试过低碳和日常运营结合的事情,之前的计算很多要靠手工,我去看能耗多少,填进去,用多少柴油填进去。后面发现能不能跟公司的SIP系统联动,生产数据一出来,自动碳足迹就出来了,这个事情从2018年开始尝试,并不容易,中间有很多系统的对接、细节修改,现在还处于调试的阶段,现在每年的计算手工算一版,系统设备算一版,方便进行比对。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是关于供应链的问题。最开始我发言的时候说了供应链的碳减排,对我们来讲是很大的挑战,因为在传统的全价值链计算当中,碳的数字是来自于一些行业的平均值。

   比如说塑料,我的PET生产,它的碳排放一吨,PET是多少碳排放,它实际上是来自行业平均值,我们如果借助供应链,原来是一吨PET是这么多吨碳,现在要减下来,是需要和供应商一起合作。

   我们在这个过程当中,首先会号召供应商参与这个过程,通过培训和活动做这个事情,比如会有供应商每年一次的供应商大会,以及每一季度一次的客户大讲堂,两天的会安排半天时间讲可持续发展,包括环保、安全、企业社会责任、志愿者活动等等,带着合作伙伴一起做志愿者活动,目的是想把达能的社会责任概念让他们了解。

   我们会给他们一些技术培训和资源链接。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脉动工厂做节水、节能很多年,我们有时候会把工业部门的同事带到供应商的工厂里面,让他们做一个小小的能源,就会告诉供应商这些地方还是有节能机会,他们对于这种机会点,供应商还是非常愿意听进去,而且他们会落实改造,因为有些项目马上就会有经济价值出来的。

   另外还有一个例子,比如说材料,因为我们做饮料会有很多的材料,我们会跟供应商一起投资开发一些低碳材料,因为传统的塑料基本上行业非常成熟,生活技术很成熟,碳值也是定了,但是如果开发一个从塑料生产过程就能降低碳的新材料,就能帮助实现脉动产品的碳减排,我们会做低碳新材料的研发,以此达到碳中和的目的。

   当然我们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比如工厂完全可控的情况下,我们就会更激进。比如2025年实现全部工厂的绿色电力,到2021年已经有两家脉动工厂用上100%的绿色能源,绿电加上所有的蒸汽,蒸汽来自市政发电厂的预热。

   我们会在2022年有第一家碳中和的脉动工厂,这属于我们能控制的核心部分,我们就会更加激进,对于上下游的供应商、经销商、运输,更多是通过感召、倡导,给一些技术支持,加上共同开发一些低碳的材料方式实现。

   

   彭纪来:谢谢古总的分享,内容非常详实。我们一直在说怎么样能够携手伙伴做,我觉得携手的话,不单单是强制要求你,强制要求的话,很容易做,但是不见得能达到这样的效果,但是能共同开发,甚至说共同地帮扶,这个还是蛮好的。

   刚才提到工厂的事情,其实有很多的公司也越来越愿意把自己的工厂打造成零碳工厂的事情,包括商道本身有商道学堂,我们也会组织同学们去到优秀的企业参观,未来如果有机会,希望可以组织学员们去达能的零碳工厂做一个参观,谢谢!

   今天略微有点超时,但是我觉得跟大家的沟通交流还是非常地痛快,也觉得在短暂的四五十分钟之间,不管是嘉宾单独分享,还是嘉宾之间,都有更多的火花,也希望这样的对话可以持续下去,我们有更多的好的,不管是方法,还是案例的呈现,可以给到更多的各位。再次感谢现场的三位,还有远程连线的叶总,我们有一个短暂的茶歇,3:35回来,开启最后的半场。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