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沪商联合会第四届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建党百年与中国经济未来十年新机遇”论坛!

大会当天将选举产生新沪商联合会新一届核心管理团队,在国家迎来建党100周年与“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的大背景下,站在新一轮发展的历史节点上高举民营经济发展旗帜,并着眼于长三角一体化“加速年”的重大机遇,力争成为践行国家战略的先行者与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驱力。

圆桌.jpg

以下是“资本市场黄金十年,你准备好了吗?”在本次论坛上的精彩圆桌对话,由云现场整理。


    接下来进入圆桌讨论环节,主题是:资本市场黄金十年,你准备好了吗?

    圆桌嘉宾:

    新沪商联合会创始会长、杉杉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郑永刚

    新沪商联合会轮值主席、源星资本董事长兼管理合伙人卓福民

    新沪商联合会轮值主席、1药网联合创始人、执行董事长于刚

    新沪商联合会轮值主席、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傅利泉

    联影首席投资官蔡涛

    盒马联合创始人沈丽 

    

    卓福民(主持人):谢谢大家!

    刚才是著名的专业主持人陈蓉,然后我作为非著名非专业主持人。感觉还不是那么良好,谢谢你的介绍。

    题目叫资本市场黄金新十年,下一个机会在哪里。给了我们一小时的时间,时间非常短。希望各位大咖在一个小时60分钟时间里有内部分享。

    在外面海报上有介绍我的四个字“投资老兵”,我是经常做投资的,26年前开始做投资,从政府官员下海。“老兵”,26年,时间比较长。

    今天这几位,有创业时间最长的,也有创业时间最短的,来自于各个领域。相信今天的分享大家会非常感兴趣。

    今天分享以后,希望给大家什么感觉呢?十年后如果在座各位原来是10亿20亿的企业,变成百亿市值的企业,今天是百亿市值的企业,十年以后变成千亿市值的企业,今天是千亿市值的企业,十年以后变成万亿市值的企业。

    如果今天的圆桌论坛、前面两位大咖的分享给了你们一点点启发,那圆桌论坛就值了。接下来大家用掌声欢迎五位大咖。

    先请新沪商联合会创始会长郑总给我们分享一下,你最早是1992年创立杉杉,1996年上市,在资本市场里连续创业、连续创新、连续转型成功者。最近又有一些大动作出来,2月1日又有新的动作,这些“连续”跟未来资本市场十年您的看法给我们进行分享,谢谢!

    

    郑永刚:资本市场“黄金十年”话题应该是于刚老师和卓会长比较权威一些。我现在主要还是在考虑实业,对资本市场有所了解,但是重点不放在资本市场,重点主要放在实体经济。

    为什么要这么说呢?我是当厂长出身的,从棉纺厂厂长到服装厂厂长,20年前转型做锂电池正负级材料。去年我又做了一件事,和资本市场也有关系,去年6月份竞标收购了韩国LG化学偏光片产业。

    为什么要收购?有几个原因。

    第一,跟LG化学有过良好的合作关系,LG化学对我们也比较信任,我们对他们也比较认可。所以他们在下游产业逐步退出的情况下,高端偏光片对中国来讲是“卡脖子”技术,也是在显示屏里最核心最重要的核心材料。国家发改委、经信委、财政部多少年一直在努力让中国企业实现国产化。可是中端、低端的都可以了,但唯独高端的不行。

    原来我也不了解,去年经过8个月时间的实地尽职调查,走了很多用户企业,走了科研机构,访问了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确实如此,去年6月15日,正式中标,花11亿美金收购韩国LG化学化学偏光片1700项专利,包括研究院,包括所有的知识产权和企业。工厂很早布局在南京、广州,收下来了。2月1日正式合并到杉杉股份。上市公司最大的一块业务以后就是偏光片了,比现有的两个材料还要大。长期以来希望能够国产化,通过资本的力量一下就搞成了国产化。

    这件事有关领导很关注,因为这几年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社会对中国技术封锁,对中国高端科研技术封锁。高端芯片卡脖子主要是美国技术,偏光片光学技术卡脖子主要是日韩,一共3家企业,日东、住友化学、LG化学。LG化学在这个领域中是规模第一大的,技术领先,所以我们收了LG化学。

    是跟国家战略结合在一起的,接下来要做的是高质量发展,科技含量卡脖子,填补国内空白。

    从去年6月份竞标以后,到现在已经涨了30%以上的价格,并且供不应求,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产品主要供应在新东方和华兴光电,占比全球第一大,供不应求,效益非常好。

    这也是一件可遇不可求的事,未来创新技术如何进一步通过研究院研究研发出更好更有新发展的技术?现在我只做这一件事,资本市场到底未来十年黄金到什么程度?我确实没有研究的。

    有一句话可以跟大家讲,未来中国的内需市场一定是推动中国资本市场持续发展的最核心的动力。谢谢!

    

    卓福民(主持人):谢谢郑总,我代表大家再提一个问题。

    杉杉的转型从原来的杉杉西服,不要太潇洒,一直到锂电池,一直到偏光片。后面的转型中是误打误撞地撞上去,还是有意识地寻找谋篇布局,如果是谋篇布局,那下一步会往哪个方向做?给大家启发。

    

    郑永刚:1998年公司高层在宁波宾馆开会,当时提出国门打开以后,主流的品牌一定是欧洲的高端世界名牌,奢侈品品牌。当时杉杉西服是中国的主流品牌,一旦国门打开,主流品牌成为非主流了,怎么办?当时开会的人大部分人都没想这个问题,觉得老板是不是赚钱赚多了,头脑发昏?我说这个事儿是已经摆在我们面前的了,要不就升级做快消品,像Zara、优衣库这种,但我们公司没有能力做。所以只有一条路,转型。当时服装赚了不少钱,我带了3个人到上海,跟服装不太搭边,是通过投资转型的,不是企业转型。

    要企业转型是做服装的人做锂电池材料,一个人都没有,我一个,财务总监陈光华,还有投资发展部的胡海平,我们通过有意识地寻找新能源、新材料,收购了碳素研究所,通过863课题培育行业,原来没有这个行业,只有课题,所以国家研究所有强大的技术力量,这是国家培育出来的。第一批产品出来和日本的热力化成、德国优美科的技术参数一样,这样我们就成功了,但是现在才爆发了新能源的革命。20年前做的事现在才真正大收获,这是刻意寻找的。

    企业总有周期性,做服装的时候赚很多钱,中国名牌,很多人认识我是跟服装认识的,锂电池材料没有人认识我的。但是现在再说杉杉西服,有多少人会穿我的服装?现在杉杉西服已经不是主业了。

    杉杉的战略是实业,国家鼓励做实业,政策扶持做实业,我也是从厂长出身的人,中间也做过金融、资本,但是回归实业肯定是本源的事儿,有了实业作为基础,将来在资本市场上怎样发展,怎样提高都是有基础的。

    这两段不一样,一段是刻意去转型,偏光片是碰到以后和战略非常一致的。我未来的发展就是把偏光片做成全球技术领先,规模绝对老大。在这个领域中要有定价话语权、行业标准制定权的企业,这也是中国企业和中国政府所需要的,也是符合国家战略和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将来杉杉就是高科技企业。

    这就是我们的未来。

    

    卓福民(主持人):太棒了。

    有一点大家别误会,他讲第一次自己主动寻找产业,第二次是误打误撞,我认为你们听的出来,并不是误打误撞。如果你没有这种意识,哪怕很好的项目到你手里,你不一定会抓住机会。

    下面一个问题先抛给傅总,我跟傅总不熟,但是大华公司太有名了,我查了一下。1998年创业开始建立大华,过程比较艰辛,毫无疑问在安防行业是头部企业。

    同时,去年以来在媒体界发消比较多,大华进入了新能源造车新势力,这个过程怎么转的?

    朱民主席讲了,碳中和是国家战略,是不是你那个时候就有这个想法?而且有一个采访你讲了一段话,每一次重要的关口都是一次观念的突破和思想的解放,让你来分享一下这个想法。

    

    傅利泉:谢谢!

    很荣幸能参加这样一次会,让我非常坚定了我们的事业。我和郑永刚会长一样搞实业为主,实业和资本是紧密相关,相辅相成的。

    简单介绍一下大华,大家对大华不是很了解。刚才主持人也讲了,很多时候把我们定义成为安防企业,我们在安防领域全球综合排名第一。事实上在过去20年里,大华见证了安防视频监控为安全提供了服务,见证了行业的高速发展。

    大华股份去年规模不是很大,260几亿,税后净利39亿,实际上交税收17多亿。值得我自豪的是,研发投入占销售的12%左右,29.98亿。

    大家都知道,大华被美国2017年列入到“禁用名单”,美国的政府项目不能用大华的产品。2019年10月8日被列入到“实体清单”,受到美国格外的关注。

    现在我们已经转型到AIoT,AIoT是大华股份转型最主要的部分。AIoT围绕着全感知、全智能、全生态、全连接。

    全感知是大华的特点,以视频为核心,超过30000个产品全感知,就像人的神经网络一样,感知延伸到城市、企业、家庭方方面面,感知是我们最大的优势,很多时候把我们定义成为硬件的制造商,其实我们是硬件+软件结合。

    全智能,光有感知没有智能是没有灵魂的感知,数据是没有价值的。在人工智能方面是大华最突出的一点,投入1500个研发人员,在全球40项人工智能比赛中综合排名第二。我们是没宣传在人工智能方面,人工智能和智慧物联网结合是“智慧物联”,这是新的赛道,是万亿的赛道。

    全连接,有了感知,有了智能还要连接,物物相连,连接最重要。现在有4G、5G、网络设备,很多连接创造了条件。上个礼拜五公告了我们和中国移动合作,中国移动投资56亿入股大华股份,智慧感知跟连接结合,会有很多的意义。

    全生态,我们是开放的平台,所有的智能算法、智能感知都是开放的平台,生态很关键。最后是全计算,围绕着大数据。

    以前人工智能主要是行业驱动了技术的进步,现在人工智能有很多很多泡沫,主要找不到行业深刻的应用。未来感觉数据和智能会驱动新的应用和价值。所以我对“智慧物联”有非常大的信心。

    以前智慧物联是为安全,新的使命是“让生活更智能”,是这新的赛道,未来有广阔的投资新价值。

    刚才朱教授给了我非常重要的启发,以前围绕着“智慧化”以后会省人减人,而人减下来做什么呢?今天朱教授给了我们非常明确的回答,2050年一个人要养一个老人,所以要大量地提高效率,让人做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的事情,找到了智慧物联的真正新发展空间。大家可以关注智慧物联发展。

    我投资了一些新的创业子公司,大华母体下有十来家创业公司,其中投资了一家能源零跑汽车,这是我投资最重的企业,投了20亿。

    本来是做硬件和软件一体化的产品,未来的汽车就是超级的终端,继手机家庭以后的新空间。未来智能新能源汽车一定是方向,朱老师谈了2060年要碳中和,这是伟大非常大的趋势。

    我们是做硬件出身的,做新能源汽车是从芯片到三电、无人驾驶实现了原始创新,这是我们的优势,会把成本控到极致。以前做摄像头最早2万块钱一个,但现在民用摄像头不到100块钱一个,去年联产摄像头5000多万台。

    在中国汽车普及率只有18%,在发达欧美达到了70%80%,人均拥有,所以中国还是有空间的。新能源是新的赛道,开过新能源以后会不想开传统汽车了,新能源汽车是非常方便的操控体系及互联网的综合应用。最重要的是让老百姓节省燃油车成本的十分之一。

    为了碳中和大势所趋,所以新能源、网联、智能是新的方向。朱教授讲了氢能源,但氢能源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随着电的清洁化,新能源汽车的清洁化可以实现。现在每燃烧1升油,排放达到2.5KG的二氧化碳,新能源对环境的改善有比较大的作用,所以我选择了这个行业。

    新能源零跑取得了很好的成绩,T03去年7月份量产,去年卖了1万多台,今年1月份卖了5000多台,预计全年6万台,明年20万台,并且一定会把产品做到极致。

    资本对我们很支持,第一次融资30亿,上两个月新一轮融资完成43亿,4月初会融到80到100亿,已经基本接近尾声。

    一个是智慧物联产业,一个是新能源产业,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都有很大的投资机会。

    就讲这些,谢谢!

    

    卓福民(主持人):谢谢傅总,我预留一个题目,看后面有没有时间。大家都知道,新能源叫“造车新势力”,也有人叫“烧钱新势力”。但我知道,你作为零跑的大东家,你不是烧钱的。时间不够,预备好。

    后面两位都是做大健康的,于刚总、蔡涛总。

    我认识于刚总的时候他是1号店的创始人,从一个“1”变成三个“1”,今天讲的1药网不是单单的1药网,而是“111集团”。你说说你怎么转型,你怎么看健康医药大板块未来的发展。

    

    于刚:谢谢福民。

    2015年我把创建了1号店出售给沃尔玛,之后做了很大的转型,进入了以前完全没有接触的医药健康产业。我们是成熟创业者,我和我搭档都是连续创业3次,融资十几次,所以我们做了非常慎重的选择,最后选择了医药健康产业。

    现在看起来,我们做了非常正确的赛道选择,我称之为“永远阳光,永不落日”的产业。医药健康产业过去乃至未来十年都在以不低于两位数的增速发展。也就是说,十年后,医药健康产业会超过房地产、超过汽车程度中国第一大产业。

    为什么这个产业增速这么快?朱民教授开始做了很多的铺垫。

    第一,老龄化,伴随着中国快速老龄化就有医药健康的需求。

    第二,中国慢病患者人数每年增长,跟中国环境污染、工作压力相关。

    第三,中国所有人可支配收入逐年增长,当每个人收入更多的时候,第一投入的还是健康,然后才投入在教育、职业发展、娱乐。这几块导致产业飞速发展,但产业有什么特质呢?壁垒非常之高,水很深。有政策壁垒、行业壁垒。潜力也是巨大的,天花板很高。

    但是医药产业非常传统,是被互联网、数字化最后冲击的产业,因为壁垒很深。现在医药产业是什么现状呢?是极度碎片化,6000多个药企,10000多个流通商,52万家药店,其中一半是单体药店,最大的连锁药店占不到2%的份额。高度碎片化的结果是什么?低效,不透明。对广大患者来说痛点是什么呢?看病难,看一次病平均花3个小时,和医生的互动只有7分钟,半个小时的检查,其余的时间全浪费在等待和路上,买药很贵,流通环节太多,到患者手中药的成本已经大幅增加。

    因为这个行业的壁垒很高,所以最后被互联网所冲击。但是这个行业将来发展最大的驱动力是什么呢?就是科技。

    首先是互联网科技,互联网让所有人可以随时随身随地地享受医疗健康服务。

    第二是大数据,因为有了数据,所以对所有患者有了更深刻的洞察,可以给所有病人患者精准化营销、个性化服务。

    第三是可穿戴设备,可穿戴设备可以实时监控每个人的生命体征,知道所有康复的情况,可以做个性化的健康管理。

    第四是人工智能和商业智能,人工智能、商业智能可以大量取代现有的医疗服务,很多人工智能读片的能力比资深的医生还有准确,还要精细。未来十年,这个产业的快速发展,科技是最重要的驱动力。

    讲讲我们的谋略,发展很快,2015年进入赛道后相当于跨界,以前的知识是零,跨界有跨界的好处,身上没有包袱,可以真正重塑这个产业。

    以前1号店里有个1号药网,只是B2C的网上药店,而我们认为这个的价值是有限的,天花板很低。所以做了重大转型,重新定义。我们是数字化科技公司,使命是用数字化科技把患者和药品和医疗服务有机连接起来。打造的生态圈里有药企、药店,中间流通商、保险、医院医生,一起服务患者,是科技赋能者。

    模式是“S2B2C”,“S”是供应链平台,赋能“B”商业,最后服务“C”患者。中间的“B”又分成两块:(1)药店,B2P2C;(2)赋能医生,B2D2C。最后跟平台所有的服务商一起服务患者。

    做了重大转型之后,道路越走越宽。过去三年在纳斯达克上市,上市以后的10个季度每个季度年增长率接近100%。增长来自于什么呢?现在已经服务超过了30多万家药店,为药店提供各种各样的SaaS服务,帮助他们把药店从线下搬到线上,帮他们用SaaS服务管理客户,帮他们提供云诊所,医生为他们进行服务,帮他们进行O2O服务。

    同时服务医生,帮助医生打造医患管理平台,医患管理平台把医生跟患者长期连接起来,中间加了很多医助、AI服务,所以叫“AI助手”,也加了药师,这样可以解放医生的时间,真正患者的大量问题、复诊、随诊、问药的问题、问康复的问题、问副作用的问题,可以随时问问题,简单的问题AI可以回答,稍复杂的问题医疗助手回答,关于药的问题药师回答,关于非常专业的问题由医生回答。这样可以把环节和医生连接起来。

    未来十年,“医+药+支付”是形成一站式闭环的服务,用数字化进行医患管理,为平台所有参与者赋能,这是未来的方向。

    

    卓福民(主持人):谢谢!

    另外一位大健康医疗的领跑者是联影的蔡涛总,我是26年前做投资的第一单进入到医药,上海很有名的一家企业,三维制药、三维生物,从那时候开始一直在医疗健康行业投资。这个行业是永远日不落的行业,记得当年我投了一个产业以后,老市长到上海来视察,我跟他说我收购了一家医药的阶级,他说这非常好,是盛世保命,乱世救命的产业。

    2017年投资了联影医药,今天我有幸请到了蔡涛,他的title是联影医药董事会秘书,什么叫董事会秘书?另外是首席投资官,具体让蔡总分享一下。我知道今年是联影医药十周年纪念日。

    

    蔡涛:谢谢卓总,卓总是我们的投资人,非常感谢卓总的邀请。

    刚才我看了一下朱院长讲到几个数字,挺值得大家关注的。比如说日本在GDP里大约10%的比例用于医疗健康,美国是18%,美国21万亿GDP的情况下花了18%。中国呢?中国是14亿人口,现在是6%左右,有不同的统计数字。

    在我们看来,医疗健康方面的投入远远不够,特别是按人均。说到人均。联影本身以医疗影像设备为基础的,是高端制造型企业,它后面还有很多延伸,我待会儿会讲到。

    拿联影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为例,在日本每百万人里有111台,但在中国是18台,所以差距非常大。这体现在日本在预防医学、诊断方面很强的,为他们节省了很多资金,为他们的说明延长有很多好处。而不是说得了病以后再去吃药治疗。

    国家2035计划里提到,医学会从“治疗医学”向“预防医学”转化,对医疗的工具、设备有很多潜在的机会。

    今天大会的主题是未来的十年,我们刚刚十周年,3月21日联营刚刚十岁,是很年轻的。如果按制造型企业来讲,是蛮年轻的企业。

    联影医疗在2011年成立的时候,前四年到2015年基本做研究研发,前四到五年是没有销售的,这在中国企业里是很少见的。但如果大家了解我们的产业就会明白为什么这么做。现在有五块业务板块,第一个业务板块是高端医疗制造,基本上是涵盖了所有的医疗、影像产业。体现在产品上是磁共振产品、CT产品、分子影像产品、S光产品,目前又推出来了诊疗一体化诊疗产品。

    这几大产品线单机设备都比较贵,从几十万、几百万到几千万,最贵的有一亿一台的。每台设备的技术含量是非常高的,如果打开财务报表的话,可以看到上万种元器件,这和大多数中国制造型行业不太一样,我们是从器件开始做起的,核心部件是自主可控的,这是去年3月份习主席在视察清华大学和医疗军事学院时的重要讲话,在疫情期间提到高端医疗装备里要达到自主可控。联影早在2011年就按照这个方向努力,在行业里打造。

    2015年联影开始进入到医疗行业之前,特别是分子影像产品做肿瘤筛查基本被国外三家友商公司垄断,在大三甲医院里看不到国产产品的。到了2016年开始有长足的进步,2017年、2018年、2019年每年都在高速增长,去年销售额超过50亿。在全国大三甲医院里,前50名目前48家,前10名都用我们的设备,而且不止1台。像著名的上海大三甲医院,或者是北京301都是有几十台大型设备。

    从这个角度来讲,在我看来,过去十年联影为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创造了很多价值。比国外友商降价幅度达到30%,每年为国家节省上百亿资金。

    联影为什么能在过去十年快速成长起来?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非常关注基础研究和持续研发。前几年的研发投入基本是百分之百,最近不算研发费用资本化的话,超过20%,未来还将是接近20%的研发比例,继续投入。

    在过去十年里,提交申请的有500多项专利,80%是发明专利,含金量非常之高,还有很多海外的专利。到今天为止,联影已经高端制造企业延伸到其他的几个板块。刚才我说的是高端制造板块。

    第二块板块是人工智能,基于影像的医疗人工智能。

    第三板块是医疗服务,在医疗影像诊断服务方面做了布局。

    第四板块是芯片行业,刚才很多领导也提到,在芯片行业中国比较容易被“卡脖子”,跟国外的差距很大。专门成立了为医疗行业服务的医疗影像芯片公司。还有前沿的研究,比如说机器人、3D打印等。在未来的十年里,有很多不可预见的因素,但应该能知道的是在健康行业国家的重视程度会越来越高,在国家竞争之中,技术一定是最核心的竞争点,是很重要的工具。

    联影在这方面会有持续的技术研发投入,特别是在基础研究上,基础研究是在2、3年里看不到成效的,就像华为一样,做很多基础研究,像材料级的,像特殊晶体材料,投资了5、6年,现在把它经营全资收购,作为我们核心的晶体材料。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关键技术作为基础投资。

    更重要的应用方面的研发投入,应用有很直接的应用,比如说在特殊设备里,还有不同的产品线,包括超声等,未来都有很多投入。在研发方面不断支撑产品,有新的产品诞生,带动持续发展。

    这大概是我们企业现在的现状。

    

    卓福民(主持人):谢谢蔡总。

    到医院里看医疗影像行业大型装备简称三家公司,简称“GPS”,GE、西门子、菲利浦,目前唯一能对标的就是联影医疗,所以要为国产品牌自豪。

    每个嘉宾准备一分钟,为新沪商家人未来十年提一点建议。

    下面的是今天唯一的一位女性,自嘲我们五位是“乘风破浪的小哥哥”,还有一位“乘风破浪的小妹妹”。盒马生鲜的沈丽,这家企业是最年轻的,2015年成立的,在近期内上海孵化了7个创新生态,其中在线新经济的标杆、新零售的代表企业就是盒马生鲜。

    这家企业我现在用了很多,尽管我26年前以前投了莲花超市,但我现在网上用得最多的还是盒马。有请沈总为我们分享,大家欢迎!

    

    沈丽:谢谢主持人!

    开场先给盒马做了广告,而且还是盒马的忠实用户。盒马是非常年轻的企业,初创团队都是上海人,我是新上海人。用6年的是在24个城市开了将近300家的盒马门店,在上海除了盒马外,还孵化了像盒小马、盒马Mini,盒马X会员店、盒马跨境购等7个业态。

    媒体讲盒马是零售店的一批黑马,速度特别快,曾经用2019年一年的时间开出了传统零售十年开的门店的速度。现在网民、消费者来界定“盒区房”来界定居民幸福消费的指标之一。盒马门店3公里分为内可以订购到盒马的小区叫“盒区房”。

    得益于三点:

    第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收入增加,大家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供需匹配的机遇抓住了。

    第二,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营商环境对企业创新的支持力度和支持度是盒马快速发展的原因。盒马的业态最早在政府的监管审批里是没有的,我们把超市和餐饮融合在一起,因为包容监管的创新,推开了新零售的行业,否则就没有“新零售”一词,也没有越来越多的新零售。

    第三,盒马之所以发展这么快,得益于在这六年的时间完成了零售数字化。无论从田间到地头供应链端的数字化,还是营运数字化,还是组织管理的数字化,通过六年的时间盒马都已经完成了。正因为此,在疫情爆发的时候,大家都在讲在线新经济的时候,我们当时开创了共享员工,包括在武汉做针对于社区的团购业务。

    我们自己觉得,这六年发展下来如果用一句话总结,“企业能不能基于新消费群体的新消费需求进行新制造,从而给到产品新的价值,形成新的市场。”如果能做到的话,那每一个产品,每一个行业都是蓝海。到现在,盒马年度上新在2万个新品,和供应商一起,盒马自由商品的上新在6000个,每天在盒马的平台上可以看到商品有60+上新力度,这背后是新供给。

    以盒马举例细化,现在80后、90后是主要消费主力,在盒马平台上80后、90后可以占80%以上。这部分消费群体的消费需求有什么变化呢?现在更注重品质,更注重健康,而且物质满足的需求更注重在下单、使用商品背后是否能够精神愉悦,在消费的背后能否体现自身的价值。新消费需求在变化,基于新消费需求的变化,更注重便利性。为什么盒马手机下单,最快30分钟送达?包括消费者对交互的更加高效,基于不同的场景给到不同的商业模式、不同的消费需求满足,都是今天新消费者带来的新消费需求变化。

    在需求变化背后,企业自身能不能创新,能不能有新的制造?现在盒马平台上有很多日日鲜,只卖一天的蔬菜、牛奶、鸡蛋,这部分消费对90后、中产阶级家庭、30-40岁的女性消费群体是特别看重的,选择日日鲜会比选择其他更加注重一点。

    日本的米特别好吃,特别香,为什么?因为含水量特别高。当时我们和崇明合作,米打下来以后不要一下子晒干,晒干之后的米是没有水分的,打下来之后先冷藏,基于门店的订单再把冷藏的米罐装。我们米的保质期在90天,但是这个米真的会有米香的。现在很多时候煮米是闻不到屋里面飘米香的感觉。300克罐装的米是一顿的量,虽然价格高一点,但是消费者的复购是传统一年期米复购的5倍,这也是背后的新变化。

    很多人会发现盒马工坊的五餐肉特别好吃,为什么呢?我们肉的含量会更高,而且现在大部分五餐肉商品的保质期是一年,因为里面有防腐剂。现在消费者更注重健康,盒马是不加防腐剂的,五餐肉的保质期则是45天。用这样一套方法除了做红肠外,还做很多其他的商品。这背后是新制造,新制造还能带来产品的新价值。

    现在大家都在讲国潮老字号品牌重新创新,有一年跟光明合作,八宝饭年轻人不爱吃的,年轻人觉得太土了。当时和光明一起合作了一款流星奶黄爆浆八宝饭。现在消费者购买的需求是看看网红剧、KOL、抖音上有什么好东西,然后再去平台上看点评、沟通、下单。当时那款流星奶黄爆浆八宝饭在盒马的平台上卖18.8块,当时这款商品可以在网上卖到69块,在上海买了之后快递过去,背后是新价值的产生,有庞大的巨大新市场,是蓝海。盒马做到今天,有很多创新可以做。

    盒马在发展过程中发现了一些消费趋势,同样以食品举例。消费者更注重个体健康以及地球的健康,90后在消费过程中排在第一的是零食,大家在零食下单过程中更注重零食的健康、零食的功能性。现在大家在买薯片、爆米花的时候都在选择非油炸类的。很多植物蛋白棒会卖得特别好,健身人士、出游的时候携带会很方便。

    

    卓福民(主持人):沈总是非常好的市场营销者,我相信大家这方面受益匪浅。

    不好意思,稍微打断一下。你刚才讲的非常好,有一句话是先发制人,盒马的例子证明先发不一定可以制人,后来可以居上。为沈总刚才的分享鼓掌。

    接下去每个人一分钟,给新沪商的家人们分享,未来十年新沪商家人的机会到底在哪里?怎么抓住机会?

    

    郑永刚:新沪商都是企业家了,讲讲家里企业怎么做好,怎么赚钱。国家战略是两方面:

    一方面是“双循环”,眼睛要盯在内循环上,内循环现在开始进入高质量发展,不是大家都做人工智能、互联网,不是这样的。而是现在生产的企业怎样做的升级,比如说做食品,食品安全和食品升级,做衣服也是这样的,更时尚,要符合有核心竞争力的东西。现在国内大消费时代到来,生活质量开始提高了。如果面临的产品、产业是要淘汰的,那就不干。

    另一方面是全球放水的问题,以美国为主的西方社会开始全球放水,资产一定会涨,什么样的资产会涨?投资就按照这个思路去做。有些做实业,有些做资本,有些做各色各样服务的,要牢牢抓住这十年中国经济新一轮的发展,实际上就是围绕着内需大市场的机会,把握一小点点就发大财了。

    谢谢大家!

    

    傅利泉:我们2015年创业零跑,投资30亿,13.5亿建了工厂,研发投入了17亿,所以还是比较省钱的。1月份接受2万订单,9月份交货,预计明年在科创板上市。

    第一,刚才朱老师给我们分享了新的方向,方向对很关键,可以少走弯路。第二,任何时候都是固胜时代,所以要把产品做到极致、性价比做到极致、服务做到极致才是更好的出路。

    第三,做时间的朋友,无论是投资还是创业企业要更长的时间。

    祝新沪商未来发展得更美好。

    

    于刚:我也给大家三点建议:

    第一,选对赛道。大势很重要,选对了赛道,赛道本身是阳光的赛道的话顺水行舟,可以乘风破浪。如果在沉船上,不管在船头、船尾、驾驶舱,船都会沉的。不管是投资还是自己的事业,要跟着大势走,选对赛道同等重要。

    第二,把核心竞争力建立在科技上,护城河会很高。不管是大数据、云服务、数字化、融资、研发等,科技护城河很高。

    第三,商业模式应该具有螺旋式上升的模式,会指数型上升,指数型增长,要求商务模式具有网络效应,某种资源、某种能力的提升会增加客户和服务商,服务商又会加持你的能力。螺旋式上升会产生指数级增长态势,而不是线性增长。

    给这三点我的建议。

    

    蔡涛:刚才周汉民先生提到了一本书,我很想看一看,《中美注定一战》,我是比较有危机意识的一个人,所谓这一战到底是经济上的还是地缘上的甚至是文化上的,不可避免的是在技术上的战争,或者战争已经开始了。

    对于国内企业投资人来讲,应该非常关注有技术含量的企业,或者在技术方面投入的企业。当然,制造行业是重中之重,因为它牵扯到很多最基础的国计民生,包括我们所在的医疗行业。为什么大家要关注医疗行业?因为牵扯到每个人的健康,特别是社会在慢慢变老,尤其是未来十年里可以充分感受到。在医疗健康行业里,非常值得大家关注的应该是具有技术含量的企业。

    

    沈丽:现在有很多投资热钱会进入快消品,在做快消品的过程中会有标准,有没有进入盒马的平台,因为盒马平台背后是中产阶级的认可。作为零售端,未来零售发展就三个词:

    第一,多元化;第二,精准;第三,高效。

    (1)多元指的是什么呢?商品和品类是否非常丰富和多元化。能不能基于消费者在不同的消费场景需求下给到他商业模式、服务。

    (2)精准是要知道消费者、消费群体在哪里,通过不同的手段触达引领消费者的消费需求。

    (3)所谓的高效性就是企业内部决策的高效性,当市场发生变化的时候能不能高效决策?在供应链端能不能快速跟消费者触达。

    就这三点,谢谢!

    

    卓福民(主持人):百年之大变局,建党又是百年,同时又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执念,今天还是新沪商换届的第一年。

    希望我们可以从王国维的“第一境界”迅速进入到“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希望通过这个圆桌论坛,找到那个人那件事,在未来十年你们成为这个时代,成为资本市场的弄潮儿,成为赢家。

    谢谢大家的聆听,本次论坛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