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12日,由思盟企业社会责任促进中心主办,商道纵横承办,每日经济新闻联合主办的2022年CRO全球责任峰会将在上海隆重举行。

    本次CRO全球峰会以“可持续,驱动未来商业”为主题,围绕ESG信息披露、社企共创共同富裕、双碳目标三大议题,探讨可持续驱动下的未来商业形态和趋势,促进参会者间交流分享和协作,以此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在中国市场的落地,助力商业与社会环境发展互惠共赢。

    本次峰会得到战略合作伙伴NBA、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以及友情合作伙伴法国里昂商学院、宇泽慈心项目、CSR环球网、P.E.T.、Treelion、Eco Designfair等机构的支持。

零碳圆桌.jpg

    以下是本次2022CRO全球责任峰会上【零碳圆桌】的环节实录,由云现场整理。


    张圣(主持人):大家好,现场和在线的各位嘉宾,大家好!这次的圆桌主题是《双碳目标引领美好商业》,感谢在座的三位嘉宾。刚才会务通知我控制一下时长,所以时间段大家都很紧张。

    看到2020年9月,中国提出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双碳目标之后,接近两个年头。到现在实现双碳目标,制定了时间表和路线图,在2021年10月,也就是三四五个月以前,已经印发了意见。

    在双碳议题下,我们先有请各位嘉宾简单介绍一下自己和您所在的单位。

    

    赵文静:大家好,我是赵文静,我是P.E.T.的创始人,我是一个连续创业者。P.E.T.为大家提供的是回收塑料全产业链解决方案的提供商,也就是说从塑料瓶的回收到中间每个处理环节的供应商筛选、管控设计、交付,整个过程是一站式全包。

    也就是如果你想做塑料瓶的再生,如果想做塑料中和,你只要告诉我,剩下的我来做。    

    

    孙捷:我是来自远景的孙捷,我们为政府和企业的客户提供碳中和和数字化产品和解决方案,我们的业务还是比较广,涵盖了新能源从光伏发电、到储能、到电力电池,再到数字化、物联网平台。

    去年上半年我们跟红杉成立了百亿碳中和技术基金,目的是为了投资孵化碳中和赛道里的这些技术初创企业。

    

    霍焱:大家好,我是来自隆基股份的霍焱,我在公司主要负责全球的品牌和全球市场工作。

    隆基股份目前为止是全球最大的光伏制造企业,我们已经连续几年在硅片产量和组件产量位列全球第一,公司大概2000年成立,从2006年开始正式进入到光伏产业,经过十几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公司去年大概前三季度的营业额收入是552亿,去年基本上出货在全球卖了大概不到40GW的组件。

    

    张圣(主持人):这两年,双碳目标对企业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以及对各位嘉宾所在的领域产生哪些新的领悟?三位嘉宾可以分享一下。

    

    赵文静:我们不太一样,我们是一家创业公司,比较小。但是我能非常真切地感受到,比如差不多三年前提出塑料中和概念,那时我跟别人讲我为大家提供塑料中和的解决方案,我需要花很多时间告诉别人什么是塑料中和。

    可是到了今年,当我们有了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有了非常具体政策的时候,我再来跟大家讲塑料中和,基本上不需要讲什么,大家马上就会反应过来,就跟碳中和是一个道理,这是非常小的一件事情,可是我觉得它能够代表一个变化。

    

    张圣(主持人):基础的教育已经帮你做完了。

    

    赵文静:我们参加CRO峰会是从创业开始,一直跟商道合作,商道也给了我们特别多的支持。

    在最早期的时候,我们真的需要跟CRO峰会这样级别的会议去合作,我们需要从企业的首席责任官、可持续发展部门、社会责任部门合作,才有可能开始。

    慢慢我们开始跟marketing部门合作,再到今年开始和采购部门合作,不同部门慢慢合作的变化,我觉得也能说明一个问题。当它越开始进入到采购部门的视野,从采购角度做这件事情的时候,越代表这个行业的深度。

    

    孙捷:我觉得讲到双碳的话,对我们这个行业影响太大了。我觉得霍总应该有同样的感受,因为不管是光伏、风电,过去十几年都是苦哈哈的。一直到习总书记提出了双碳之后,真正为行业点燃了未来几十年的发展方向,所以我觉得在过去的十年,不管是隆基,还是远景,包括还有很多的新能源行业从业公司,其实都是在为新的产业发展而做出自己的努力,一直不被人所知,一直在苦哈哈做这些事。

    但是我觉得这个行业就是需要积累,后积而薄发的。

    当然双碳议题出来之后,的确发生了非常大的改变。首先上市公司的市值翻了不知道多少倍,我们是非上市公司,但是很多投资人纷纷希望能够进来,这是资本市场的反应。

    因为我们不是一个上市公司,所以我更多从业务的角度去看这个问题。首先远景本身作为装备制造的企业,我们自身在风电、储能、电池有着大量的生产能耗和碳排,我们自身首先需要履行这样的义务。

    我们是中国第一个加入R100的企业,我们也应该是第一个加入CDP全球倡议的企业。我们在4月22日郑重发布2022年要实现运营碳中和。目前来说,是中国企业最早承诺实现全价值链碳中和的企业,所以我们把有挑战的目标化为动力,我们自己先要做到。

    同时我们也在服务很多行业内的企业,上午闭门会的时候我也有所分享,我们现在服务的很多外资企业在中国的分支机构,还有很多甲方要对供应链进行管理,比如汽车行业的龙头企业,包括苹果、宜家消费类的龙头企业,包括国内很多控排企业,还有很多上市公司也会被交易所、证交所有要求。

    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把过往的实践经验输出,另一方面也在不断学习,因为市场太新了,很多东西没有可以参照的,我们就来创造。

    比如我们联合了中国制定标准的机构,我们一起制定零碳园区的标准、零碳工厂的标准、零碳门店的标准,这些都是我们在过程中一边学一边成长,也是跟着行业一起发展,这是我看到双碳对行业的影响,当然现在还只是起步阶段,我认为马拉松刚刚开始跑了100米而已。

    

    霍焱:光伏行业的企业谈到这个话题特别有感触。因为从大的角度来讲,无疑是开辟了特别宽广的赛道。

    我们预计到2023年从事和新能源相关的产业人数大概在300万左右,是现在所有从事传统能源企业人数的总和。同时有很多专家都说,为了实现双碳目标,全中国需要投入的资金有的说是100万亿,有的说是600万亿,甚至还有专家说是1000万亿,所以大家想想这是什么样体量的市场。

    本身从光伏行业角度来讲,为了实现双碳目标,中国现在能源结构需要进行大的变化,就是要从目前85%的传统能源,就是煤、石油发电的结构,调整成85%主要由风电、光伏发电为主的产业结构。为了实现双碳目标,能源结构要进行大的质变。

    其实好多年前公司已经预判了,预计2030年的时候,每年新装机的光伏发电和风电加在一起,将会超过1000GW,全球预计221年总的装机量在148-155GW之间,大家想想这个体量。

    到了中国来讲,中国已经连续7年是全球新能源装机量第一,也就是中国现在每年新能源装机的数量占到全球新能源装机数量的40%,这是特别大的市场。

    大家可以看到,去年不管是资本也好,投资也好,都进入了赛道。不是赛道利润有多高,刚才孙总说苦哈哈这么多年,去年也挺苦的,原材料一直在涨价,但是因为整个产业特别有机会。

    具体到隆基股份,更是借助了好的机遇,公司发展也是持续地、稳步地快速发展。我们公司现在的硅片行业占到全球出货量的42%,组件行业不到30%。而中国整个光伏行业在全球的占比,像硅料行业占了全球的97%,电池行业是67%,而到了组件大概72%,大家可以想这是多么广阔的市场。

    希望能有更多优秀的企业,包括优秀的人才进入到全新的产业来,共同助力我们实现双碳目标。

    

    张圣(主持人):谢谢霍总。

    行业是个好行业,市场是个好市场,资本也很看好这个赛道。双碳目标的达成离不开我们的深度参与,接下来的问题先给霍总,作为光伏行业的龙头企业,隆基股份如何践行低碳战略,以及帮助供应链上下游更好地低碳发展。

    

    霍焱:谈到低碳有几个层级来理解。

    首先隆基本身从事光伏行业,而我们的很多客户是用光伏来实现低碳的。隆基累计销售的产品、发电量相当于又建了六座三峡水电站,就是目前为止的发电量实现了减碳1.3万亿吨,基本上给整个中国实现双碳目标做出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因为本身我们提供的产品。

    另一层面作为企业自身,刚才孙总也说了,像我们自身从事新能源行业的这些企业,其实我们也很注重自己企业的碳中和,也就是我们企业的社会责任。

    隆基特别早地加入了R100,包括国际组织,我们也是国内第一个同时加入了R100、EV100、EP100等四个国际组织的企业,也是根据国际组织的要求,不断地践行企业自身的减碳目标。

    我们目前为止,公司每年经营所用到的新能源用电比例是42%,也就是我们现在生产环节中42%用的都是清洁能源,这个比例也会逐渐地提高。

    而且从2015到2020年的五年期间,我们通过节能减排项目,在28个工厂当中实现了节能降碳大概50%左右,也就是它的碳消耗降了50%。

    而到2030年,公司总体的排碳目标要降60%以上,我们企业自身也是按步骤实现自己的社会责任。

    隆基在去年COP15上正式对外宣布宝山的工厂,要在2023年实现碳中和,我们会选一个工厂作为试点,试点成功之后迅速推到全球工厂。

    另外我们惊喜地发现隆基提供的很多产品,产生了很多意外的收获,比如库布齐沙漠,我们会发现库布齐沙漠进行光伏治沙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奇妙现象。就是光伏上发电,光伏下可以种植,光伏板之间可以养殖,这样治沙还土,同时实现了当地的产业扶贫。

    现在光伏+是很新的概念,其中利用光伏来解决环境问题也是很好地尝试。甚至我们测算过中国如果所有的屋顶都装深光伏,每年会生产大概10万亿度电,而中国每年消耗的电是7.5亿度。理论上所有的屋顶都装上光伏,可以cover住所有的用电。

    理论上如果最大的沙漠中建了20%的光伏,能够全中国用电。如果全世界的荒漠建了1%的光伏,够全世界的用电,所以本身企业也在不断尝试更新的,来改变全球环境变化的尝试。

    

    张圣(主持人):这是很远大、很实际的说法。

    

    孙捷:因为双碳的目标提出之后,非常多的企业来找我们寻求零碳技术解决方案。上午我也总结了一下,目前差不多四类企业。

    一类是国家的控排行业企业,在座基本上都没有,钢铁、化工大家可能都不沾边,但这的确是强制性的。

    第二类是外资企业,在中国需要遵循全球总部减排的要求、减排的目标,所以在中国需要寻求一些技术的解决方案。

    第三类包括了甲方对于供应链,尤其是汽车行业,像苹果、奔驰、宝马这些大部分供应链都在中国。而且大家做过碳排查都知道,范围一、范围二不会特别大,但是范围三占了90%以上,所以要碳中和,除了把自身做好,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管理供应商的碳排放、碳信息、碳数据这块。

    最后一块是上市公司的要求,围绕着这些需求,我们业服务了很多行业。在座更多来自零售、消费、医疗行业,跟平时的钢铁、化工这么硬的行业不太一样,所以我更多讲讲给这些相对来说2C的行业,我们怎么给他提供一些方案。

    基本上也是三类解决方案:

    第一类,帮助这些企业解决自身运营的范围一、范围二碳的管理,首先帮他摸清家底,自己这么多门店、这么多工厂排放多少?我们通过数字化的手段,通过物联网的手段,直接连他的表记,实时把数据采集进来,算清楚,这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也是苦哈哈的脏活、累活,很多时候需要脏活和累活把基础的工作做好。

    在这基础之上,需要做一些相应的分析、管理的工作,但是针对于很多头部企业大量的供应链,中午吃饭的时候也在聊,在座各位高管比较头疼的是自己的情况可以摸清楚,但是供应商的情况摸不清楚。很快就不OK了,因为自己报的数经不起审计,经不起核查,经不起认证,所以未来一定会要求根据数字化系统里,而且是不可篡改、不可修改的方式下去报数。

    这样的话,对于供应商侧碳数据的披露和收集、管理,一定要通过一套数字化的系统,光靠人是做不了的。

    第三类,因为现在很多的零售、消费品企业会对产品做产品碳足迹的测算,目的是为了打造这款产品的碳标签。比如这瓶水从摇篮到大门,整个碳排放多少公斤,目的不是为了算出来给自己看,是为了给消费者看,这个可以拉近和消费者之间的距离。

    大家不要忽略C端的关注度,大的消费者还是有关注环保、关注零碳的需求,他有权利知道我买一瓶水或者今天吃一个汉堡,或者买一双鞋,我买的东西造成多少碳,对环境造成什么影响,当然这对零售、消费企业是第一步。

    产品和碳标签、碳足迹先要测算出来,这是第一步。第二步是减排,不可能算出来什么都不做,减排需要通过过程中上游的原材料怎么减排,包装的过程中怎么减碳,运输的过程怎么减碳,到了门店怎么减碳,用完之后回收怎么弄?这跟PET就有关系了。

    碳管理是拉通全周期的解决方案,所以我们是通过这样的方式。背后离不开技术,技术包括了物联网、大数据的这些技术,也离不开新能源的技术,也离不开回收利用的技术,所以它的背后需要有技术的支撑。

    综合来说,针对企业的碳管理,它是非常综合的方案,不仅只体现在用绿电,可能还会体现在从上游到中游、到下游总体的评估和分析,而且不是一次性的,需要持续跟踪,所以一定得用数字化的系统持续跟踪。

    

    张圣(主持人):谢谢孙总为大家描述了双碳目标的共同富裕。文静刚才聊到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刚才也提到了双碳目标为循环经济、低碳生活做了很好地市场推广。

    从您的角度怎么看循环经济和双碳目标的联系,以及未来更好地在双碳目标下推广企业的经营理念。

    

    赵文静:从最开始只是前两年还在讲循环经济,到现在有双碳目标。在我看来它更像从一个概念到一个政策,未来我能看到的是当有了政策之后,接下来就可以有标准,怎样去评价、评估,然后到检测,已经慢慢从一开始只是一个愿景、目标,到最后顺着这条路慢慢走下来,它就非常落地,可执行、可量化的过程。这对我们来讲是特别开心的一件事情,刚刚好它非常符合创业公司所有的规划。

    对我们自己来讲,我们从创建公司开始,想要做的是社会企业,所以我们在2-3年之前就开始看公司的整个架构,这个原则就是先做好自己的事情,所以P.E.T.先申请了中国社会企业的认证,我们是中国好社企。紧跟着也申请了BCOP的认证,跟着这两个认证,我们把自己内部该做的都已经做好了。

    同时对客户服务的业务方面,我们也是更综合的。尽管塑料中和已经是非常具体的碳中和解决方案,即便是非常具体的方案里,我们也会更综合的看解决方案。比如我们首先会有一个大的基础,有区块链的追溯系统。

    在再生行业,需要证明材料从回收来的,而不是原生料,你怎么证明?最好的技术是区块链技术。

    所以所有想要参与回收的很多伙伴,我们也为他提供了技术的支持,只要你想回收塑料瓶,我可以开放系统给你用,只要你想做回收,就给你提供系统,我帮你做所有的事情,实时可以看到回收了多少量、一年有多少量,这个数据是不可篡改的,因为有技术的支持。

    具体的执行过程中,我们一直有个原则,我们不要创造新的产品,让大家需要改变它原有的行为习惯或者运营的模式才有可能实现塑料中和。恰恰相反,我们瞄准的是大家原本在用的产品,其实我们日常生活中纺织品的用量非常大,PET又占了纺织业的60%,所以我们只做原材料的替换。

    你原本就要用这个产品,我们现在帮你把这个产品更换成回收的塑料瓶,重点是原材料替换过程中的性能达到原本对产品的要求。这样的好处是大家以最简单的模式,我不需要做大的改变,我就能朝着塑料中和的方向前进,这是已经发生的事情,我怎么解决。

    往前进一步,我们开始介入到产品研发的阶段就和企业合作。产品还在设计阶段我们就加入进来,从全生命周期的角度看到这个产品,这个产品等到最后被设计出来,落地使用的时候,其实它的回收已经有现成的解决方案做好。

    我们通过追溯系统回收的所有塑料瓶,会帮助大家做成公益校服捐给西部的偏远地区,一环一环扣下来,它给企业的是非常完整的解决方案。

    从回收到现有的已经发生的产品解决方案,到创新新产品时的解决方案,到完成企业社会责任和公益的目标,我们就提供了完整的解决方案,这也是在我们运行过程中发现它特别重要,不能片面地、一块块看某一件事情。

    

    张圣(主持人):很有意思的解决方案。我们也看到三位嘉宾提到的关键字是合作,在气候变化下不是一个国家,也不是一个地区和一个企业的事情,权且合作共同应对,但是技术发展和企业碳边境调节税和碳交易市场,明确告诉我们这不是没有合作,只有竞争的市场。

    

    霍焱:我们和很多传统能源企业表面上是一种竞争关系,因为要替代,其实我们往往是他们自我进行革命的选择。大家都知道传统的,不管是发电企业,2甚至包括中石油、中石化以石油为主的石化企业,他们都在寻求解决方案,用我们的光伏产品。

    比如去年和中石化签了战略合作,147座加油站最后根据我们的生命周期测算会产生1.3亿度电,相当于做了自己的减排,这都全新的模式。

    另一方面,我们也进行了很多跨界合作,比如隆基和森特,全国最大的做屋顶的施工企业合作,包括建筑发电一体化,做BIPV项目,包括墙体发电的项目,这些都是一些产业深度跨界合作的示例。

    另一方面,因为本身的光伏企业有很长的链条,从最上游的原料,到硅片,到电池片,到下游的组件,包括逆变器等等,大的产业链其实是我们协同共同提高产品的转化率,大家共同来努力,达成更高的转化率,使度电成本降到更低。

    只有更低的度电成本,才能使我们用上更便宜的清洁能源的电,才能更加有效地替代传统能源。

    在去年隆基最低的产品成交价,在中东地区已经做到了1.06每分一度电,不到一毛钱人民币。大家知道如果按照去年的动力煤来算,煤电的入网价格达到5、6毛左右,当然这是产业链共同协作的结果。

    所以在整个大的市场当中,这是确定的共同目标,所以各个行业一起来努力。

    

    孙捷:大的来讲,远景本身就是在新能源领域深耕多年,我们本身是这个行业的先锋。但是我们相信一句话,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是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远景在集团的Slogan已经转变,远景零碳技术伙伴,我们本身希望成为大家的合作伙伴,不仅是针对终端的企业客户,也包括了行业能方方面面的机构,比如认证机构、研究院、规划设计院都是我们的伙伴,最后必须通过伙伴的力量改变目前的现状,光靠我们一家肯定也不行。

    我就讲得虚一点,实在的东西可以线下再聊。毕竟我们之前在行业里讲得比较多,真的现在出圈了,跟B端的企业接触,我觉得更多需要大家交流、碰撞,怎么给大家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赵文静:确实这是特别大的问题,我也特别赞同刚才霍总说的,最开始的时候我们也能够感受到,似乎我们的竞争对手是原本非常传统的传统行业。

    可能最开始大家采购环保是从淘宝采购的,所以我们的竞争对手变成了淘宝千千万万的卖家。走着走着,我们会发现当这个行业走到了这个阶段的时候,原本的那些传统礼品供应商开始找我们合作,因为他不知道新型的、创新的、环保的礼品应该怎么做。他找到我们,我们非常愿意分享一部分利润给他们,共同往前走,所以真的合作才能共赢。

    说到这个话题,有两个关键词感受特别深:(1)先行,你现在能做什么就先做什么,你是走在最前端的人。(2)创新,需要不断地创新,包括自己、包括产品,包括合作的模式,商业模式的创新。

    总之只有这样,整个行业才能往前走,才能真正实现共同的目标。

    

    张圣(主持人):谢谢文静。双碳议题,发现大家一不小心参加了一个能够影响国家命运或者贡献国家大目标的事,这是很伟大的事。非常感谢三位嘉宾,最后请各位用一句话总结今天的发言。

    

    赵文静:作为创业者,我经常被要求分享一下创业经验或者有什么话想对创业者说的,所以我还是站在这个角度讲。就像我们总早期的Slogan,行动改变世界,无论你现在能做什么,你擅长做什么,你做就对了。

    

    孙捷:要零碳,找远景。

    

    霍焱:理念的变化才是真正推动世界前行的力量,谢谢!

    

    张圣(主持人):谢谢三位嘉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