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回归•超越”主题,结合新时代教育主旋律以及“新教材、新课标、新高考”实施与应用的背景,探索教育本质和教育发展规律,学生成长规律以及学校发展规律,研讨如何在尊重教育规律的前提下教育回归本源,使校长葆有初心,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完成学校“内涵发展、质量提升”的时代命题,为充分发挥我省“十三五”中小学名校长培养人选的辐射引领示范作用,为我省基础教育补齐短板、加速赶超,推动建设新福建做出应有的贡献。

     以下为福建教育学院校长研修部主任于文安在本次报告会上的精彩演讲,由云现场整理。

 

     刚刚朱校长分享的是关于平和教育内涵的解读、平和教育提出的背景、在学校里面平和教育的实践探索,还有对未来的展望,他讲了这么几个内容。

   关于“平和教育”内涵的解读,这个概念提出来之后,从我个人角度来讲,我觉得提得不错。平和教育,我想从几个方面,一个从我们传统文化的角度来讲,都表达了这样的含义,就是平和。从人的成长规律来讲,如果没有宁静的话,就没有办法达到远方,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平和也会很好。

     从教育发展的要求来看,我们现在在对学生培养这一块,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培养孩子的核心素养,还有一种是培养孩子的四个关键能力: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四个关键能力,其中有一个就是“合作”,无平和也无合作,这个是指向未来。我们现在有这样一种情况,就是有的时候我们在提出自己的这样一个办学思想,这样一句非常有代表性的话的时候,有的时候自己会比较纠结,我想大家不必纠结,我们不必拘泥于这个提法,关键怎么在怎么解析,怎么在这个提法下构建一个体系,怎么样把这个提法自圆其说,这是比较重要的。

     在探索这一块他讲了几点,一个是关于文化建设的探索,他用了显性表达和隐性表达这样的一个意思。这里面我想提出来什么?整个表述过程、文化建构过程中,一直都和“平和”两个字紧密结合起来。这让我们能够非常清晰地捕捉到这样的一个信息,他的实践探索和他的理论不是两张皮、他的办学思想不是两张皮。他的办学实践探索和办学思想是一致的,办学实践探索是在办学思想的指导下进行的。

     在实践探索里面,这里面特别强调了几个方面,一个是课堂教学,一个是德育,这一个我也能够找出这样的依据,仍然指向平和。比如说三和、三同、三悦指向平和。用了很大的篇幅来论述他的课程构建,这个抓住了我们整个办学思想体系构建的关键。因为我们现在讲,不管你什么办学思想,最终一定要落实在课程上,课程体系的构建是最考验校长能力的,这是你办学思想最终落地最基础的抓手。这一块他用了大量的篇幅来介绍课程,我觉得很好。

     我想提一点建议,我们办学思想提出来之后,我们用了很多的名词来命名我们的课程,我能不能就叫“平和教育课程体系”,在这个体系之下再去分,这样可能会更加有说服力一些,也更加符合我们当前整个理论界的要求。这一个课程体系这一块,能不能做一些统筹调整?

     整个朱校长的办学思想,提出了一个很好的主题,构建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也有与理论相适应的实践支撑。我们希望能够进一步完善理论体系支撑,因为我们作为专家校长,要突破实践层面向理论层面发展。向理论层面的发展,对我们校长来说,就是向美而生。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