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回归•超越”主题,结合新时代教育主旋律以及“新教材、新课标、新高考”实施与应用的背景,探索教育本质和教育发展规律,学生成长规律以及学校发展规律,研讨如何在尊重教育规律的前提下教育回归本源,使校长葆有初心,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完成学校“内涵发展、质量提升”的时代命题,为充分发挥我省“十三五”中小学名校长培养人选的辐射引领示范作用,为我省基础教育补齐短板、加速赶超,推动建设新福建做出应有的贡献。

以下为厦门市外国语学校附属小学书记兼校长,福建省“十三五”名校长培养人选刘玉斌在本次报告会上的精彩演讲,由云现场整理。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校长、老师们,下午好。

   今天上午我们陈曦老师说了,2017年5月我们在古田参加了福建省“十三五”名校长培养对象的启动仪式。当时我坐在会场上,就想到2017年我已经在松柏小学待了十一年了,提出“快乐发展”的办学理念,对它的研究与实践也已经历经八年了,本以为等到三年之后,结业时我真不用愁白了头。可是没想到,2017年的9月底一纸调令就彻底把我内心当中的美好小九九给打破了,我来到了厦门外国语学校附属小学。

   我特别特别要感谢我们福建省“十三五”校长培训的平台,在这里我遇到了一群非常有引领力、领导力的导师们,也遇到了一群非常好学、非常努力的同学。正是在老师和同学的引领下,让我有前行的动力。

   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是《依“和”而生 因“和”而美》,“和”文化办学思想的建构与实践。我将从四个方面和大家分享交流,问“和”,知“和”,求“和”,求“和”。

   问“和”,谋定学校的价值轴心。学校创办于1984年4月,位于厦门美丽的筼筜湖畔。2002年厦门师范第一小学,是市直属小学之一。2002年更名为厦门外国语学校附属小学,2003年三区合并之后,下放归属了思明教育。外附小1989年作为首批实践研究学校,参与了和谐教育的整体改革实验,积极探索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途径。

   我们从学校的传统中挖掘,从学校的优势点中发掘,采用老校长讲校史,参观对比学习、问题演习、SWTO分析等方法,对学校的校型进行乐观评判,提出了“和”文化的办学思想。

   2017年10月,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到,“不忘未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所以我们在根植于学校自身改革与发展的实际嘘唏,在把握学校现行的经验,提出了厦外附小的价值需求,就是不忘未来、吸引外来面向未来,构筑中国力量。

   知“和”,构筑文化的体系支架。“和”文化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文化,也是以和谐内涵为理论基础的文化体系。我相信在座每个人都能清晰地记住2008年的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激情宏大的表演,这次表演让全世界的人民感受到了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文化传统,也锻造出了中国展现历史的文化盛典。在这场盛典上,以“和”字为主题的精彩画卷,生动地将一个“和”字从转体转化为宋体,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我们中国传统文化当中,“和”最早指的是人或者动物跟着去发生的。在说文解字当中曰,和相应也,从口禾声,调和乐也是音乐之和。一步步演变成人人之、社会之和,到最后的宇宙之和。

   “和”文化当中,它蕴藏着深厚的价值观。我们有“异质之和”,和把彼此不同的事物统一在一个相互依存的和合体当中,并在不同事物当中吸收了优长,使之达到最佳的组合。所以我们就有这么一个三全育人的教育观。

   习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会议上指出,“教育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三全育人重在协同协作、同向同行,互联互通,形成合力,达到极致。“和而不同”,我们的世界是一个具有和而不同的多样性世界。用“和而不同”的观点看待教育,就能接受师生的差异和肯定差异,所以就要采用因材施教的方式来进行教育。

   “和”文化还倡导调和有序,虽然只有差别才能使大千世界生生不息,但这一差别必须是保持在和这个度当中。没有“和”中有度,就会产生干扰和纷争。

   “和”讲究包容,但也要有底线意识。教育首先要教做人,规则意识是每一位公民都应该具有的社会意识。

   “和”文化倡导天人合一,人和自然本质上是相通的,一切人和事都要顺应自然规律,追求天人合一是一种理想的境界,在天人之间社会规范就是和。

   我们的教育更要遵循规律,回归教育本身才能促进师生的和谐发展。

   我们听取多方意见,根据学校的历史、现实情况和师生诉求,进行了四次全方位的征求意见。提炼出富有有时代气息、科学合理的文化体系。因为我们知道只有在思想的支撑下,学校才会有生命力,全体教职工才有共同的价值追求。

   在核心价值追求上,我们提出了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的校风和学风。教师的追求是“遇见美好,成就未来”,学生的追求是“放眼世界,赢得未来”,校训是崇和向上,与世界相连。学校的小伙伴小未和小来,一直在陪伴着孩子们。

   求“和”,探寻目标的实现路径。我们先来看一下孩子自己制作的小视频,让大家对厦外附小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播放视频)

   

   这些视频从撰稿到录制都是学生完成的,应该是老师没有参与。六“和”造就“和”文化。首先来看一下和衷管理,和衷管理的理念是和衷共济。“和衷”是凝聚促进人们内心的共识,同心协力追求和平和和谐,“共济”就是共同承担责任,共同面对挑战,共同抓住机遇。

   在讲这个的时候我不由想起了这么一个小插曲,最近疫情期间,我们总是会接到上级的通知,要求学校组织线上的视频会。同样的有一天下午,我们全体教职工要在四点半的时候到会场去聆听我们线上视频会,可是我们四点五十才放学。所有的校长都知道,我们不能因为学校要开会,所以就把学生提早的放学。于是学校就设计了分主会场和次会场,那些有课的老师上完课,排队到分会场去。会议开始了,然而在次会场观看视频会议的时候,因为网络不通,所以总是造成视频会的断线和黑屏。主会场是因为有行政和我们的信息老师,能够立刻马上现场的去解决这个问题,但次会场因为没有行政和媒体老师,次会场的老师看到黑屏自动的解散回家了。

   还没等到老师们到家的时候,我们不知情而且认真负责任的人事管理干部就在群里发了一个通知,请今天早退的老师明天要教一份说明。虽然说是说明,可是我们校长都知道,这份说明其实就是检讨。原本平静的夜晚顿时沸腾了,学校马上就感受到了老师们激动的情绪。经过马上决策,同样的就让这位人事干部发一条信息一一告知这一小部分的老师,请你们明天早上七点五十到四楼会议室集中,由副校长传达一下今天下午的会议精神。

   七点五十,我们的副校长准时坐在会场上,看着一个个阴沉着脸的老师走进会场,他明白了一切。副校长在开场白的时候就说,非常抱歉因为学校在会议的组织上考虑不周,没有给次会场的老师们派一个行政和信息老师,造成了我们会议的不顺利。当然也希望我们的老师在今后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够更加有智慧的去解决一些问题。听到副校长语重心长的话,这群原本阴沉沉的老师眉目舒展了。通过这么一次会议引发的小误会,我就感受到在人性化管理的原则指导下,注重制度的改革和创新,努力要去实现人事管理向精细化和人文化相结合的新管理模式转型。

   “和”美空间,到过厦外附小的老师和领导们都知道,学校不大,给人的印象就是小。而且整个学校是T字型,给整体规划设计带来了很大的困惑。我们首先做到的就是释放空间,拆除了楼道和楼梯间的储藏间,把空间还给学生。同时调整场所的功能,将离学生最近的区域设置图书馆,将办公室分布到各个年级,还把心理活动室调整到隐蔽性强的六号楼。打通我们楼道的通道,经过建筑专家的论证,把校园各建筑连通,给学生提供更安全便捷的动线。这栋楼原本只有一个通道,我们称它为孤楼,后来把通道打通就盘活了这栋楼,极大的利用了有限的空间。我们用美学经纬把握住了绿蓝的主色调。

   和理德育,学校实现了三个教育,为学生成长提出了十二条人生支柱。我们设计了6+1能的帆星点点小学生综合素养手册。大家简单看一下这个手册。这是德能、学能、一体能、创能、新能、实现能,最后还有一个特能。特能我们特别关注到学生的阅读和我是英语小达人的评价,还有其他特长的展示。这是我们整个评价细则。

   在6+1能当中不仅关心学生的成绩,更多挖掘学生的潜能,了解学生的发展需求,让被评价者获得成长的方向。

   我们在和理德育上,特别关注孩子们的发展性潜能,尤其是关注他们对自己未来的把握。可能图片有点大,所以造成了这个问题。

   我们这里面了解一下我们的三德教育,温良恭俭培育学生的性格,以仁义礼智信培育学生的品格,以忠孝善爱谦培养学生的人格。学生成长的十二条人生支柱,温者貌和、良者心和、恭者平和、俭者欲和、让者谦和、仁者品和、义者气和、礼者端和、智者道和、信者言和、忠者德和,这是为学生提出的十二条支柱。

   后面有了和理德育,然后是和合课程,和合课程通过设计了一个课程图谱,里面有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还有实践性课程,是一个圆盘,而且那个圆盘还是我们副校长手写的。

   那么课程理念核心就是充分发展和满足个性,课程设置的要求是全员体验和潜能激发。多样选择、个性创生,这是我们的一个图谱。但是这个图谱说实话还要在今后研究当中再去完善。

   和乐课堂是师生和谐氛围中呈现灵动思维和智慧对话的场景。这是我们自己设计的三百六十度和乐课堂的评价图谱,这个评价图谱有三个维度。教师教学、学生学习、课堂文化,每个维度都有相对应观测的视角,每个视角我们都有它的一个观测点的表述。

   和进队伍,我们采用四个场促进。一个是搭建平台优化学习场,第二是内优外联,拓展交流场。变革教学,锻造实践场合,多元评价,促进反思场。

   我根据六“和”当中其中一和,和进队伍和我们在座老师、领导、专家、校长交流一下,我们怎么样通过和进队伍的再造能力行“和”的。

   一共有三个力,牵引力、变革力、战斗力。

   目前引领形成向上的牵引力,我们通过四阶成长能量站,设置个人近期、远期、长期的发展愿景,每年都进行结业,达到五个条件方可解。“曙光发电站”是发挥校内校外资源,第三级是名师领跑站,因为我们有35位市级以上的名师,我们鼓励他们永不止步,永无止境。同时学校设立了领航空间站。

   我们知道个体之间是存在差异的,适阶的能力站是尊重差异,便捷发展,供教师寻求自己成长的目标,寻求突破。

   雁阵效应,追求群体的战斗力。雁阵是自然界配合最密切、最高效的群体。领头雁引领雁群,确定飞行的方向,确保飞行的效率,掌握飞行的策略,这样才能达到1+N的无限能量。这是在同一个地点拍的照片,这个时候全校的老师或群体或备课组、教研组,他们都要拍他们最美丽的照片,每年这个天我们老师都称为“拍照节”来了。

   我们的教研组和备课组都已经拥有了自己独一无二的团队文化,这个是语言教研组点横撇捺,这是英语教研是鹰团;数学组非常有数学特质,这是一个无穷大的符号;体育组非常简洁,力与美;音乐组音乐元素非常浓烈,123 do re mi。其他组我就不展示了。

   第三个是个体自为,提升自己的内需力。个体自为是教师由外烁到内生的理想轨迹,具有三个特征。外生式发展转向内生式发展,单一性发展转向综合式发展,从眼前发展到未来的发展。经过多年的努力和研究,我们构建了激活教师内生力的理想树,这个理想树表述出了一颗饱满的种子如何成长一棵参天大树。

   厦外附小有一个团队,这个团队叫做叶晓龙,他们只是团队的符号,没有特别的意义。原本是三位成员的姓名组成的,后来慢慢发展到十余人,就这么十余人的团队,他们在两年之间出版了两本书。一本是《做有智慧的教师》,还有一本是《教师的情感世界》。

   学校的副校长,对片段教学有一定的思考和实践,他用码书码课的形式出版了《小学语文片段教学》。

   第四个是创新机制,点燃生命的变革力。学校秉承教师专业发展创新管理机制,通过分享会获得成长感,通过主题获得成就感,通过群活动获得归属感。今年是开展《智见:教育微主张》的第三年,一共有28个团队站上舞台,阐述自己的见地。

   改革评价,推动生长的前行力。我们设定了教师发展性评价的体系一这个指向师德和师能两大评价维度。师能专业常能、专业赋能、专业增能三个板块。这个图片就不打开了。

   学校是一个不断增值的能量场,校长的使命就是“赋能”。校长要赋予自己向上的使命和责任,要赋予教师更多的权责和时空,在发展中彼此成全,在渐进中相互成就,在成就中互相鞭策,实现学校能量场的价值。我想最好的赋能应该是自我赋能。

   未来,我们将继续秉承“和”文化教育理念,让师生因“和”而长,以“和”为美。感谢您的聆听,欢迎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