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CRO全球责任峰会将邀请来自国际国内的顶尖企业、国际机构和网络代表,以“可持续,驱动未来商业”为主题,围绕ESG投资推动高质量发展与“十四五”规划引领美好商业两大议题,探讨可持续驱动下的未来商业形态和趋势,促进参会者间交流分享和协作,以此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在中国市场的落地,助力商业与社会环境发展互惠共赢。

以下是商道纵横合伙人、副总经理 刘涛在本次峰会上的精彩演讲,由云现场整理。

 

   我把我之后的圆桌内容也带点,ESG是什么?以前我们都讲“社会责任”,今天还有一个概念叫“可持续发展”,今天又说到“ESG”,这三个概念怎么区分?这中间有点微妙的过程。

   ESG现在和社会责任正在区分开来,原来是说企业要有社会责任,现在说企业要环境、社会与公司治理。它主要从公益慈善的传统社会责任分离出来,从原来的部门行动开始变成整个公司在社会议题关注方面的管理能力,员工的管理能力是不是变成下一个富士康的模式。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点,这是现在非常明确的自上而下的管理能力,不再是部门的工作,这是ESG的分化,当然社会责任本来也在进化。

   今天的主题和高质量发展有什么关联?我们可以看到2020年,对于高质量发展反复地提到,我们必须要有高质量发展的意识、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我们也看到由国务院、证监会、上海市的行动文件。

   ESG方面也有相应的变化,比如9月份的时候,上海证券交易所把社会责任和ESG,单独提出ESG概念。同样,深交所修订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考核办法,把社会责任和ESG分开了,我觉得这是非常显著的信号,以前就讲要有社会责任、要扶贫、要注意环境保护、重污染企业披露环境信息,现在把ESG提出来,重点的点是“G”,公司的治理层面需要关注到它的变化。

   大家都很关注ESG,它的差别在哪里?它的问题在哪里?最主要的两个点:

   (1)认知不足。我们说的是同一个大象,还是每个人说得不一样的内容,所以认知要始终共同沟通。

   (2)我们想拿素材做一个“菜”,然后向社会推动、向投资者推动,但是素材在哪里?现在没有很好的ESG报告,刚才说的一千多家发布的泛ESG报告,但是比例很低。A股发布的公司在20%多,不超过30%,2019年是26%,港股80%,这样的数量差异乃至质量的差异,构成了现在的主要差异。

   但是我们也看到很多好的现象,现在已经有很多评级机构,把面粉和面包做出来了,让大家可以直观地看到,这样公司的ESG表现是好还是坏,从2018年明盛开始,为大家带来好的趋势,这是可以评判的。

   ESG主要是议题,有可持续发展、社会责任、资本市场,我们把这些议题归集一下,可以看到原来是这样的内容,资本市场还可以再分,A股、港股、美股,所以我们围绕议题进行管理的。

   议题会对我们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我引用了郭博士的一篇文章,也就是大家最近比较关注的文件,为什么有的公司发生了社会事件,但是它的股价没有什么明显的变动,或者说没有长期的波动,当天波动了一下,第二天又回去了。

   三类原则可以判断:

   (1)ESG的表现直接影响公司业务合作。

   (2)引起监管的高度重视,对它的核心业务模式产生了影响。

   (3)公众会质疑上市公司稳健经营的能力。

   如果发生了这三种模式,我们就可以看到公司的股价发生了影响,他要对议题进行相应的管理。比如百度评级的曲线和股价变动曲线是有一定的相关度,当然我是直观拿出一个案例说。因为大家会认为它的竞价排名模式会受到监管的质疑和监控,在相应的富士康也是,它这样的行动可能造成了苹果的客户要求它改变,这些都会对它造成影响。

   哪些不会造成影响?员工的事件,最近几年在大厂持续发生,但是相比于前面的案例仍然没有造成很大的影响,因为这块并没有让投资者认为,对它的核心经营模式或者是监管采取致命性打击的行动,所以说它没有影响。

   它缺了什么?为什么逻辑走不通?青悦说与郭博士打赌,拼多多必被查,如果网上爆料属实的话,现在缺的是什么?消费者参与进来,我们说到了监管参与、大客户参与,消费者是不是参与进来?如果参与进来的话,会不会对公司可持续经营能力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投资者对公司的判断,这样的话,这个桌子就比较稳了,现在还没有这个过程,所以这个议题的管理并没有对它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这两个是个案,我们拿医药行业做了快速检索。我们看一下高市值、中市值、低市值的上市公司,看一下发报告的情况、报告质量的得分,以及评级和过去一年股价的变动:

   这里是高市值,市值前10家上市公司发布报告的情况,10家已经有9家发布了报告,报告的质量用了青悦的质量评分系统,以公开的明德ESG评级的结果作为参照,再看一看一过去一年的股价增长率,这样的检索还有一个小问题。

   到了中市值前30%的位置,已经很多公司没有报告,印证了中国公司A股的发布率比较低的情况,没报告了。没报告就没办法评分,评级就没有了,评级也对着大市值上市公司。再一个是股价,但是可以看出来它的变动,市值低,它就变了,当然市场本身是这样的趋势。

   再看一下最后10%的位置,选了10家看的话,基本上只有一家发布报告,增长率很低,越是市值高发布率越高,逐次降低,虽然报告样本越来越少,但是市值越高,报告质量越好。

   股价涨幅也是同样的趋势,所以市值高和ESG评级、ESG报告发布,中间是不是有必然关系?这个问题我不能这么说,因为我后来跟同事探讨下来,这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

   比如ESG信披质量与ESG评级表现好,整体上市公司的市值高,平均涨幅大。这句话反过来说可以吧?上市公司涨幅大,ESG质量好,所以这句话没办法说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但是它是有关联的。

   第二个,每个组别都有ESG表现和市值/涨幅背离的情况,所以不能说每个都准确,而且现在选的是医药行业,如果选的是食品行业,比如酱油企业评级只有3C,而且它长期3C,这是什么样的问题?这种背离、不相关性,反映出ESG评级处在进展过程中。

   第三个是偏差的原因之一,因为偏差有很多种原因,我以前一直说认知的差异,这个考试我不会,这是两年前,我在一个发布会说,说我们不懂规则,现在改了,我认为偏差的原因之一还是太懂规则了。

   评级现在很多时候是分成两类,一类是行为评分,一类是数据评分,现在很多评级是针对行为,只要针对行为,只要可以用文字说明的,中国人都很擅长考试,只要我想考,都可以考得高一点,如果只针对行为的话,对数据的影响很小。

   比如说你做了,你承诺了,你有制度了,这些分数就上去了,相应的绩效分没有跟上,没有说做得怎么样、你的数据怎么样,这些没有跟上的话,实际上我们还是可以短期冲一冲、上个辅导班,所以说评级可能有误差的。但是如果把行为和数值一起加进去,就不是这样了,这是针对评级角度的观察。

   反过来,对上市公司的观察。

   (1)能力方面。我们看很多上市公司的能力,制度、管理已经很完善了,但是表达能力和国际同业差18条街。为什么?反腐败绝对是好的,各个公司在制度方面是完善的,但是不说。比如节能,很多公司在进展了,特别是评级很低的重点行业,已经进展很高了,但是大家不知道怎么说,觉得这是政府要求做的,理所当然要做的。但是要说,因为两个部门都不知道。还有议题是不懂的,比如数据安全、多元化,我们没有这方面的认知,它是要了解的。

   (2)意愿的问题。意愿是主要问题,我们缺少自上而下的ESG治理机制,我们往往是被照顾的时代。第二,我们缺少设立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意愿,不敢说这个目标。到底能力和意愿哪一步是当前更重要,先要走出去?这个没有先后和后,有的公司说我先说再做,都可以,有的做了不说,可能评级和市场也不知道。

   (3)缺的是什么?共性是所有的公司都缺数据,哪怕现在看到很多评级很高的公司,很多大厂、大公司,也缺数据,如果我们看它的ESG信披、报告,我们经常发现行业排名第一、第二的公司,在报告里往往只能提供公司总部的耗水量、用电量,仅此而已,员工总数不一定和年报量能对得上。

   第一没数据评级怎么评级?当然评级不评了,总部是你最好的个体,没有反映到一级、二级、三级。

   第二,没数据怎么管理?这是当前的共性问题,我们缺少基础工作的塔基,能力、意愿、数据,最后都落实到数据。

   ESG一定是高质量发展吗?这个事情有待于未来“十四五”期间的观察,甚至2-3年可以观察到。但是ESG信息披露是管理能力的体现,我想大家一定能够理解,不是说我写报告,而是说把我所有的成果汇总起来。

   现在的商业管理理论和实践在很快速地进步,我相信今天来的各位都认同了“先发展再治理、先赚钱再捐赠”这个观念,经过2020年以后,很多企业已经思考过这个问题了,我看到的是很多新一代的管理者,他们现在不再谈这个事情了,他们认为这个问题解决是时间的问题,但是我认识到这个问题一定要解决,特别是很多新兴的行业,他们从前几年的高速发展中理性思考这个问题了。这个问题,大家还是有一个共识。

   意愿、能力、数据和目标,以前不敢说的事情、没想到的事情,认知和能力差别的事情。我相信未来会有标杆做好这个事情,每个行业都会涌现出全球的标杆,但是是哪个行业涌现出来?食品行业,还是医药行业、科技行业?我认为都有可能,最好每个行业都出现一个ESG标杆,用ESG驱动公司下一步的发展,只有让整个市场看到正向的反馈,就是说我做好ESG、做好上市公司的质量,然后我同时业绩也能变好,才能良币驱逐劣币,不然是另外的风气。

   第一,围绕实质性议题做高质量信息披露,有几个议题回答几个议题。

   第二,自上而下,要有架构、要有愿景。

   第三,管理全生命周期的数据。我对供应链要管吗?有能力管吗?有责任管吗?对下游客户要管吗?首先管好自己的产品,这是绝对没有问题的,在这个基础上再提出目标,虽然我认为需要有愿景、有目标,但是不是立刻马上。

   发现了这个问题,就解决这个问题,这并不是很难的事情,所以说对于ESG报告驱动公司的高质量发展,我想从这三个点,可以把ESG管理和报告做好。

   我今天的分享就是这些,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