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全球托幼大会(Global 0-3 Educator Conference) 是由中国玩具和婴童用品协会指导,由托育圈、小德兰爱幼教育、爱多纷、子需榜样妈妈x子需智库、PiklerUSA(美)、ChildSpace(新)、Beginning Well(德)联合主办,邀请全球百位国际国内专家,旨在改善和分享世界各地儿童早期教育的科学理念和方法,推荐优秀的品牌和项目,为孩子、家庭和早期教育工作者传递更高品质的课程、服务、产品和资源。 大会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聚合早幼教托育更领域领军人物及精英,借鉴国际趋势、融合全球差异、引领行业潮流,成为为孩子、家庭和业界提供资讯更新、信息交流、学术升级、项目对接成功落地的托幼产学研生态平台。

以下为2020GEC全球托幼大会上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教授周念丽的精彩演讲实录,由云现场整理。

 

   非常感谢主办方给我20分钟的机会。尊敬的蔡主任,好久没见。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们,大家上午好!

   我今天要跟大家汇报我对0-3岁儿童早期到底应该是获得什么样的核心经验(进行分享),通常这个话题大概是3小时,但今天要20分钟里把它讲完,也足要见我浓缩的功底。

   0-3岁儿童早期发展,什么叫做核心经验?我所理解的核心经验,就是最必需、最有意义的经历和体验,因为我们通常认为核心经验是五大领域,像动作发展。但是我个人认为,或许这样的一个最有必需,最有经历的体验最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发展。最近的研究表明,0-5岁的早期生活体验会直接影响他的大脑发展,这个有很翔实的科学数据,我不赘述了。

   我讲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有温度的关系性,是适宜温度,既不过热也不过冷,首先我们看有温度的关系性体现在什么地方,关系始于何时,0岁开始为时太迟,我们知道真正的关系是始于胎儿期,也就是说我们的小朋友、胎儿和妈妈之间用脐带构建了人际关系的第一个纽带。在这里面,首先我们要有依恋来作为最重要的纽带,所谓的依恋是由爱连接起来的永久心理关系。今天我们可能没有时间专门讲依恋行为的评估,但我们这里有一个心理学家做的陌生情景实验,在这个情景实验里我们看到有这样四种类型的孩子,大家一眼就可以看到有一个对儿童有利,就是安全型,焦虑回避型和焦虑抗拒型,是以妈妈离开时孩子跟妈妈的关系,以及妈妈回来对妈妈的关系,以及和实验者、陌生人与宝宝之间的关系。发现妈妈走的时候他有一点点不安,但马上可以跟陌生人玩,妈妈回来之后立马扑在妈妈身上,还有妈妈一离开就哭、不安的。北大教授做出一个平淡型,因为宝宝还有其他七大姑八大姨,有很多人与他玩。可以看到,宝宝甚至可能会出现一些依恋缺失综合症。

   今天正好有各个国家的外宾在,我们可以看到,日本是安全型依恋最多的,第二个是德国,德国专家可能会问我,为什么德国更低?因为德国是更注重这方面的,儿童很早就会自己睡一个房间。

   我们来看一下父子关系,这两张照片告诉我们,不同的育儿方式会营造不同的亲子关系,第一个是我在安顺一个国家级贫困县拍的,宝宝酣睡着,最多只能看到爸爸的景象,即使是这样,我拍完这个3岁的宝宝,这个爸爸潸然泪下,下个月他要出去打工,宝宝更看不到他了。第二张照片,爸爸跟宝宝之间没有衣服的阻隔,有一个视线对视和肌肤接触,肌肤接触也被称为婴幼儿生命成长的维生素。从这里面我们就可以知道,今天的托育,0-3岁儿童的看护并非是课程里面,应该是渗透在日常生活里的,处处皆课程,处处皆教育。

   这是在东京列车和贵州小镇拍的两张照片,大家可能会说东京的妈妈相对好一些,可以看见宝宝的头顶,其实这两种育儿方式我个人都不敢恭维,可以看到妈妈是一脸愁容的,幸亏宝宝只能看到妈妈的脑袋,不能看到表情,不然宝宝会觉得自己来得不是时候。如果一个母亲不是心怀喜悦地悦纳自己的孩子,那么她们对儿童的苦恼、生病有很大的拒绝,如果是有准备的妈妈会悦纳这种情况,我们今天要说的0-3岁看护,其实是优化妈妈的心态,全身心地悦纳我们的孩子,这也是一个重要的话题。

   这是我在日本访学拍的照片,大年初一的时候,一看见我进去,这个妈妈就开始做教育,说宝宝,我们给客人行大礼,宝宝在这里走来走去,妈妈开始恭恭敬敬给我行礼。在做的时候,这个小朋友不跑了,这个小朋友也对我恭恭敬敬五体投地行礼。我们也带着孩子过年,只会让孩子说恭喜发财,红包拿来,实际上0-3岁儿童经历什么,体验什么,都值得我们考量。

   这是美国妈妈的育儿,大宝呼唤妈妈的时候,尽管抱着二宝,但第一反应是蹲下来跟宝宝平视,她的育儿姿态非常好,第一反应就是跟孩子保持平视线,大宝才能笑脸如花,这也是值得我们关注的,这个问题前几年我带着研究生做过头胎儿童面临的心理挑战,这个问题以后还待深入研究。

   这是我在成都飞机上拍的,这个小孩说奶奶,我要看外面的云,奶奶说云有什么好看的,不要看。飞机飞行的一个半小时中可以看平板,他都在看,看完之后小孩又说奶奶我要看外面的云,奶奶说云有什么好看的,不要看。这种祖孙关系相对于满怀爱意的奶奶与宝宝之间的互动,对于孩子将来对人的信任、对社会的热情都有影响。人生发展的八大课题,第一个课题就是信任和不信任,通过日常的亲子关系和祖孙关系来考量有温度的关系性。

   这是我在美国拍的,我自认为这是拍的比较美的一张照片,不是说我的技术有多好,大家可以看到画面中的爸爸、妈妈和宝宝,三个人都面带笑容,其乐融融,这个照片很反省我自己,因为我女儿在日本出生,她跟我说她记得唯一的一句日语就是我说的“快快快”,从来没有这样跟孩子享受从容乐趣,我觉得这个比较重要。

   温暖、温馨、微笑和关注家庭关注,会使0-3岁儿童对家庭建立信任感。下面我们看一下托幼机构的风景线,或许大家比较熟悉一动一静彩虹伞的模式,老师来教家长,家长教孩子,结果我们的孩子变成小木偶,这样的情况在全国为数不少。

   有一次一个荷兰的专家问我0-3岁的问题,他说你好好想一想,如果你们不符合儿童的发展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当时我没有理睬他。当时我看这个活动的时候,我猛然觉得这是一个问题。现在大家看到有三类,老师一开始带着一个小圣女果喂小朋友,小朋友说不知道这是什么,老师说这叫圣女果。然后拿一个小金橘,旁边放绿葡萄,老师的问题就来了,小朋友你们想想,现在老师拿了一个小圣女果,拿了一个小金橘,旁边放了小绿葡萄,你们想想旁边还要放什么?这是对24-30个月宝宝的提问。当时我给一个加拿大的教授翻译,他说很惊喜,幼儿园是一朵小红花,一朵小绿草,但是对三岁不到的小朋友竟然要ABC模式。我们设计的课程和活动,如果超越儿童的发展,不仅不给他们的发展有适宜促进,还会阻碍他们,他们没有自信,我们的家长一分喜一分忧。

   这是日本托幼机构的风景线,孩子可以爬在老师的身上。现在我们很多活动一动一静特别累,累在哪里?我们要做很多的道具,搬材料,助教基本上是一个活动接着一个活动搬材料。在日本没有材料,所有的材料就是孩子的手心,让他们手心对手心进行活动。

   同伴关系意味着什么?良好的社会适应,积极的情感,认知能力,都是促进孩子的发展,所以我们不仅要营造良好的亲子关系,还要有良好的师优和同伴关系。

   养成什么样的习惯?我们来看一下陈鹤琴先生的论述,他说养成好习惯难,养成坏习惯易,做父母或做教师的要使小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我们怎么给这个柔软的群体系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我想大概就从习惯入手。好习惯如何形成?我们应该形成哪些好习惯?这么一个艰难的问题,我今天没办法和现场的老师们互动。现在这里有两个理论可以验证我的好习惯的形成,一个是动力定型,这是巴甫洛夫的行为主义,还有一个是21天理论,头7日有初步认识,后7日有一个初步的行为,再到第三个7天就形成了知行合一,这是两大理论的解释。

   我们今天的0-3岁儿童到底可以形成哪些好习惯?我相信下面的老师肯定会告诉我自己吃饭、自己穿衣、有良好的卫生习惯。说得不错,但我所说的习惯不仅于此,有三块,一块是生活自理,二是生活品质,三是服务他人。老师说,这么小的孩子,我们都是服务他,他怎么要服务别人?我今天是站在一个国际视野下来看的,2-3岁的孩子能不能服务他人,1-2岁的孩子有没有意识品质?

   我们来看图,首先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吃饭,自己穿衣,这个是非常重要的。在日本,大概10个月以后的宝宝几乎就没有成人给他喂饭了,要培养他独立自主的吃饭习惯。这一抽屉的衣服孩子都是自己穿,在日本没有保育员,这些事情孩子都自己做。非常重要的是阅读,最近我们跟中山丁园长有一套“悦读课程”,可以看到这张照片是悦前阅读,让孩子带着很好的心情,把阅读习惯带入日常生活当中,这是一个非常美妙的阶段。

   这张照片是我在瑞典拍的,我们拍到的是老师和孩子之间非常温馨的场景,可以看到孩子在荡秋千。

   这是我在美国波士顿拍的,零下10度宝宝在泥土里打滚,孩子满脸都是笑脸。老师可能会想,这都是在美国,中国做不成。我现在很欣慰地告诉大家,我把这个照片拿给中国的家长看,每次开家长会我都跟他们说,这是提升孩子免疫力的最佳途径,你们愿不愿意孩子在泥土是打滚?家长一开始都不同意,后来说他们有个条件,零上20度可以让孩子打滚,可以,现在家长的理念也在慢慢变化。

   另外,要让孩子以劳动为荣。

   这是瑞典的小朋友,5点起来,2岁的小朋友扫鸡舍,当时是零下17度,他没有戴手套,他说戴手套扫不干净,这些孩子都是富三代、富四代,但他们的行为比我们最平凡的农村孩子更厉害。

   现在我们强调德智体美劳,劳动什么时候开始?也要从3岁开始。

   最后引用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的话:“幼稚期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什么习惯、言语、技能、思维方式、情绪都要在此阶段打下一个基础,若基础打得不牢固,那健全的人格就不容易建造了。”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