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12日,由思盟企业社会责任促进中心主办,商道纵横承办,每日经济新闻联合主办的2022年CRO全球责任峰会将在上海隆重举行。

    本次CRO全球峰会以“可持续,驱动未来商业”为主题,围绕ESG信息披露、社企共创共同富裕、双碳目标三大议题,探讨可持续驱动下的未来商业形态和趋势,促进参会者间交流分享和协作,以此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在中国市场的落地,助力商业与社会环境发展互惠共赢。

    本次峰会得到战略合作伙伴NBA、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以及友情合作伙伴法国里昂商学院、宇泽慈心项目、CSR环球网、P.E.T.、Treelion、Eco Designfair等机构的支持。

ESG圆桌.jpg

    以下是本次2022CRO全球责任峰会上的【ESG圆桌】环节实录,由云现场整理。


    刘涛(主持人):今天的主题很明确,叫《ESG投资推动高质量发展》。如果说在两年前就关注过CRO峰会的活动,就知道大概在两年前ESG在峰会中的内容会越来越多,就像刚才王华教授所说的,主题里占比越来越高,到去年的时候,已成为趋势。但是ESG在投资这块,可能还是刚刚开始。

    我相信大家很多都是中国资本市场的投资者,投资的时候,这几年大家都去买各种各样的基金,每一年到年末就会有第一名出来,这个基金第一名、那个基金第一名。我们发现这几年,可能2019年的第一名不是2020年的第一名,也不是2021年的第一名,一直有变化。

    国际上一直说ESG投资是长期主义者,刚才王华教授也说有几种投资的方法,这些方法用在中国的ESG投资中,它是否有效?是否能够对企业的行为产生变化,是否能给投资者带来长期的回报,这也是我们在观察和探讨的内容。

    今天我们会更接近这样的主题,邀请三位嘉宾围绕它谈一谈ESG投资如何推动高质量发展,它的主体是企业高质量发展。

    首先请各位嘉宾做一个自我介绍,有一个问题,大家觉得ESG的投资是一个商业或者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还是现在是偶然的因素,新冠疫情来了,双碳目标提出了,可能过几年ESG不再受到关注了,想听听各位嘉宾的观点。

    

    李瑾:谢谢刘总,非常高兴来参加今年的峰会,应该是一路走来看到我们的话题、我们的观众越来越多。

    说到ESG主题,跟我本人所做的工作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我来自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在过去十多年以来,我们一直从事中国国内碳市场的推动和建设工作,从2013年开始启动地方碳市场的交易,到去年7月份正式实现了全国碳市场的上线交易,而且我们负责全国碳市场的运营和管理工作。

    过去一段时间内,一直围绕搭建绿色、低碳和金融的平台、桥梁,探索开发了创新一系列碳排放相关金融衍生品,也围绕低碳和金融的各类投融资服务,数据的搭建等等开展一些工作。

    说到ESG的投资,包括三个方面:环境、责任、治理。应该说它其实是整个投资发展的必然产物,也就是刘总讲到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整个社会产业经济的全面转型,也会让投资从唯一关注的经济效益单一指标,去关注更多的社会、环境和责任等等各方面综合性平衡。

    大家对于ESG三个不同维度的理解也不同,所以也看到ESG虽然有个大的框架,其实它的细分领域还是有很大的差别,包括有很多社会评价的机构,都有基于自身的理解,对于ESG赋予不同的内涵。

    ESG让我们的投资更加关注两个维度:

    (1)风险的管理。

    因为大的政策环境,对于绿色低碳,包括新的双碳战略目标,对于社会责任、对于企业负责任的投资方式有更多的关注,相当于对投资施加更多约束的机制,让我们在传统的维度下多了更多的维度去约束投资人的行为。

    在收益方面,因为附加了新的因素,让新的产业、新的生产和经营模式发生了更大的转换。可能从传统单一的增长模式向更加多元的增长模式转换。

    包括我们看到12月份的时候,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要素配置的文件。除了传统的资本、土地、劳动力等等要素以外,新加了数据、环境资源的约束条件。

    未来环境资源所附加的绿色评分,或者对于企业开展投资、生产经营行为中的环境资源也是作为必要的约束条件,也是考虑到内。

    ESG在过去一段时间,我们说它到底是不是真正能够作为有效的投资衡量方式?可能在2016、2017年之前某个阶段,我们看到它的反应并不是非常明显。之后ESG在资本市场上,包括对投资者所带来的附加效益非常明显,这是随着国内监管机制的转换,包括在环境保护、绿色、企业负责任的生产行为方面,包括企业违规、信用的惩罚,有更大的加强。

    因为这些大的政策环境转换,引发了投资者对于这类投资更加关注,让相关的ESG表现更加突出。所以ESG是在大的社会驱使下必然的转型,也叠加了双碳、叠加了其他的因素,让整个ESG的概念更加丰富,也有了更加多维的因素。

    

    刘涛(主持人):谢谢李瑾博士。

    

    杜劲松:各位好,我是来自华铁传媒的杜劲松,我们是一家经营高铁媒体的公司,对ESG我们有三层意义。

    第一个,作为27年的企业我们本身要加入ESG,要作为践行者。

    第二个,我们所从事的高铁,刚才有嘉宾谈到新能源车。解决中国老百姓交通问题,又能够平衡环境问题,最大的贡献是高铁,新能源车相比高铁差得远,高铁是在4万公里的里程最清洁的能源方式。

    高铁的出现是在清洁能源的前提下,解决了老百姓的根本出行问题,所以我认为中国高铁是中国对于全世界做环境治理最大的贡献之一。所以我们从事清洁、高效,又完全符合老百姓解决出行问题的概念。

    所以我们企业和ESG的概念有三层关系在内。

    刚才主持人说到,这是一个必然趋势,还是现阶段之下应急?我认为从我的角度来讲,我从两个维度来讲,它是一个必然趋势。

    人类社会的发展一直是两个逻辑:生存、生活。ESG概念是最近才有的,很早之前我们一直在说两件事: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企业的社会效益。这不是新的话题,提供企业的经济效益不是今天才有的。

    刚才说到中小企业为了生存,的确人类也是先生存,才生活,生存必须物质,首先要物质的丰富。但是当人类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我们就要考虑生活,生活是在生存的基础上,我们对环境、对于舒适度、对于反哺社会更多的考虑,这就是生活的概念。

    这是第一个维度,从生存到生活是必然的情况,而从生存到生活是ESG的推动。

    第二个环节,因为我日常接触的客户比较多,消费者我们也接触比较多。大家应该注意到,现在我们面临到品牌大爆炸的年代,我们的品牌太多了,所以相比较之前品牌相对比较少的消费者年代,消费者的选择可能会更多偏重于价格或者性价比。而现在消费者当商品越来越丰富的情况下,消费者在选择一个商品的时候,在情感和利益这两端,消费者慢慢从利益端转向情感端,什么是情感端?对这个企业品牌价值、社会价值的高度认可。

    大家也能看到最近几年,中国很多国货品牌越来越被中国老百姓所认同,而他们的商品品牌价值也越来越被消费者认同,他们的商品销售、品牌价值也越来越高。

    这个消费者对一个品牌的社会价值,或者社会贡献的认同能力和认同性越来越倒逼着企业比较走关注社会、关注公益、关注全球的概念方向,这是消费者倒逼的,所以我认为这是必然趋势。生存的规律,包括消费者消费意识的崛起倒逼企业都会走向ESG。

    

    田原:大会主办方、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齐家网的田原,齐家网是一家互联网数字化家装平台,我们是2018年在香港上市,所以我的ESG理念或者观念也就取决于这次在港股的上市。

    我们刚才看到一组数据,在深交所大概18%,上交所33%,港交所83%。在我的理念中,我觉得每个在港交所上市的,每年上市报告都要纂写有关ESG的报告。对我们来说,这还是当年第一次撰写的时候,对我们触动蛮大的,因为它涉及到一些范围跟我们原来设想的不太一样,包括社会责任、平等机会、公益。

    刚才王华院长提到,中小企业在这块的可投入性和可调控资源相对比较有限,所以作为一个企业来说,一开始被逼着做作业,做着做着就会形成理念,变成习惯,我想我们会慢慢从中得到它的回报。

    恰恰齐家网也是一个互联网平台,从一个平台在这个行业中所要承担的责任来说,从高度上赋予社会责任的要求。

    我们认为在B端、C端(消费者端),对这两端从社会责任角度上来说,都是大有作为的。

    比如这两年一直在推动绿色环保建材,这块也是跟消费者来说相关的。平台可以做的是什么?设门槛、建标准,我可以把那些非绿色、不环保,在这个过程中缺少意识的摒弃在平台之外。

    从消费者端口来说,我们通过倡导绿色环保理念,我想也赢得了广大网友的欢迎,因为这是切切实实提升他们生活质量。

    这两年我们也看到,整个社会在提倡高质量的发展,高质量发展,我想摒弃了过去野蛮的、粗放的、低质量的发展模式,所以从趋势上来说,一个是形势逼人,我们主动去接受、主动去推动,从齐家网作为平台企业上来说,我们更是责无旁贷。

    这几年我们也一直在这方面持续努力,比如2020年的时候疫情刚刚开始,平台好多商户有很多是小微企业,疫情冲击之下压非常大。作为平台来说,怎么维护平台整体的平稳、可持续发展,促进广大的商户能够生存下去,我们也做了很多动作,包括减免商铺在线上的投入,提供资源,提供免费的软件,提供培训,提供流量,这一系列动作都是为了促使平台整体可以做一个可持续的、持久的发展。

    对消费者来说也是这样,我们一直在推动自己的绿色建材,给整体的商家做绿色建材的评估、评审。一系列动作,我想可以从企业角度来说,对ESG的投资和它对于工作的推动。

    

    刘涛(主持人):田总把我想问的第二个问题也回答了。我想问大家,有一些人觉得ESG是个面子工程,但是在全球大家都认可和验证了ESG投资确实能带来长期的回报和价值,因为有风险、有收益。

    我想问一下各位,从各自的行业和工作的角度来出发,ESG投资能给企业自身和社会带来哪些价值?这些比较直观的,能够感受到的价值,从长期和短期的回报。

    刚才听您的说法,我也认同,我觉得绿色建材是很实质性的议题,而且您也诚实说出从被逼到自愿的过程,您这方面还有更多的观察吗?

    

    田原:从刚才的角度上来说,我们都理解这对企业的长久发展是有好处的,它从逻辑上完全是支持的。

    可是你要说让我从数字上来支撑这个,我觉得我还没有做过这方面的测算。比如我们共同认为它对企业的品牌形象树立有好处,对于供应商的管理、供应链的管理和提升可能有好处,对于我在市场中的口碑、消费者的口碑,通过口碑的传递和树立,给我进一步带来更多的流量,从而对我的经济效益产生正向的推动作用。可是因素在发展中占比多少,没法量化出来。

    

    杜劲松:刚才说了,我们一方面是践行者,一方面是传播者。所以我们有两种角色,一种是我们自身如何去通过ESG来让自身企业获得成长,这当然有内部员工的薪酬管理制度,包括员工内部的管理,从管理的角度让华铁传媒、让这个公司成为一个更有利与社会发展,或者更有利于社会普遍价值的公司。

    第二个,作为宣传平台来讲,我们一直致力于把ESG相关的,比如世界野生动物保护组织,那些项目都是我们长期的,包括我们会用媒体免费为那些企业做宣传、做推广,也是让ESG,包括社会关注为中心的概念,能够让更多的企业认同,或者让他们践行。

    第三个,日常的业务推广过程中,我们也在做一个新的尝试。我们一直尝试着让客户在广告传播品牌的同时,用我们的话说,稍微软性一点的广告,从企业利己的角度慢慢转变为企业利他的角度。

    广告内容方面可以多体现出一些对消费者的关怀、对社会的关心。我们在实践过程中,发现带有人文关怀、带有社会环境关注的广告内容,能够更赢得消费者的认同。

    现在消费者已经不单单满足于利益方面对于生存的需要,他更多会关注企业所提供的社会价值。所以当企业发布的内容,开始带有一些人文关怀,开始带有一些社会总体价值概念的时候,品牌可以和消费者走得更近。消费者从情感深处就会更认同这个品牌,所以我们的客户很多在我们的倡导之下,已经慢慢开始在广告传播过程中,完全从经济利益的角度慢慢变成了品牌与人、社会与人、商品各个方面,变成了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流、和谐相处的方式。

    这样的方式,给企业带来了比单纯重视经济效益,在消费者心目中获得更高的地位,得到了更多的回报,所以我们一直在做这样的尝试。

    今天开这个会以后,我们回去会更坚定给客户传递这样的信息。也就是说,当你践行ESG的准则或这样的标准以后,你的品牌一定会让中国的老百姓更欢迎、更胜得人心。在经济的进程过程中,会占有先机,所以我们会进一步推广这样的理念。

    

    刘涛(主持人):是的。前面您说从自身、从华铁、从传播三个角度。您刚才说的这些事情,我觉得是有实践、有观念的。

    2021年上半年,大家都在等全球最大的碳市场开始,7月16日启动了上线交易。到现在为止,半年的时间过去了,作为现在大的碳市场,虽然电力市场是全国统一交易,但是接下来会把各大品牌的行业都加进来。

    这个履约周期里,肯定有很多经验。我想就今天的主题请教李瑾博士,怎么看待碳市场和ESG投资之间的关系?从碳的角度,大家都关注气候变化的减缓和适应,碳市场可以为ESG提供哪些支持或者互动?

    

    李瑾:其实ESG投资真正落到实处,实现规避风险和增加收益的作用,非常大程度取决于监管的落实,真正把环境、把企业的社会责任能够落实到监管的实处,让企业能够承受到表现更好或者表现不好的差异成本。

    碳市场很大的作用,可以总结为四个方面:

    第一个,通过碳市场建立了一套相对比较规范的数据管理标准体系。过去一直说要做双碳,碳的核算、碳的排放绩效其实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我们也是经过了非常长期的基础性工作,碳市场让这些企业或者重点排放行业和企业的排放数据有了非常好的基础,不管是为我们开展交易,还是开展企业的排放绩效评价,有了很好的基础。

    第二个,形成了约束力的碳定价机制,因为碳市场核心是市场的碳排放资源价值发现功能。也就是从碳市场有了碳价,形成机制以来,未来在开展企业的投资、经营、生产,或者在选择模式的时候,也会把碳的价格、成本、收益作为重要的衡量因素。

    虽然目前它的影响并不是非常显著,随着未来碳市场进一步的深化,碳市场的覆盖面积不扩大,或者碳价格进一步地显现,对于我们在生产、经营、投资、决策方面的影响会进一步加大。

    碳价格的影响对于企业的成本收益结构必然会形成重构,对于投资也会产生更加深刻的影响。

    第三个,包括碳排放、包括企业经营方面的表现,企业履约的结果都会作为企业非常重要的信用记录。这样的信用记录也是和ESG评价体系非常密切地挂钩,包括主管部门在指定非常多相关的政策,包括我们看到最近环境部发放关于企业环境信息公开披露的准则,包括在绿色金融方面,很多都要求在企业的环境、碳排放相关的数据平台和信息披露等等方面,都提出分阶段走的要求。

    因为有这样的链接,让ESG评价的维度有了相对更加规范的依据。

    第四个,在信息的公开方面,在过去ESG的评价很大一方面取决于信息的不公开、不透明、不对称,因为有了市场化的机制,可以倒逼更进一步信息的公开和透明,让ESG可以有了更加规范和统一的依据。

    碳市场可以给ESG带来非常好的衡量体系,包括环交所过去一年中和资本市场密切合作,开发出了非常有意思的产品,叫做“碳中和的主题指数”,我们在去年9月份由中证指数公司正式做了行情的发布。

    本月我们会做一个正式的发布活动,关于上海环交所和中证指数公司“碳中和主题指数”的发布。我们知道资本市场上,过去一段时间,碳中和主题、新能源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上市公司的表现非常抢眼,我们也希望在这个领域它能够真正有一些可以公认的、专业的评价标准,对上市公司,不管是深度的脱碳领域,还是高碳向低碳的转型过程中,能够有一些相对专业、公允的评价,让我们在选择以碳中和主题概念的投资,能够有一些更加专业性的判断依据。

    谢谢!   

    

    刘涛(主持人):前面杜总说华铁传媒也在做ESG方面的工作,因为我们的涉及面非常广,也牵扯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您在做这方面的工作中,一般来说内外部提出哪些要求?我们做ESG整体推进的时候,会有哪几个要点?

    

    杜劲松:我们作为27年的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我们也经历了很多过程。其实企业发展过程中一直有一些社会效益的概念,只不过现在有了ESG之后,我们会有更明确的目标,我们应该做哪些事。

    刚才说了,我们从自己要做的那些动作来讲,一方面要把整个华铁传媒打造成一个非常标准意义上的现代企业。标准的现代企业是既有对社会的经济贡献能力,又有对社会的普遍价值贡献能力。

    当然我们跟两位有点差别,我们不直接造成碳排放。无论是我们自己,还是我们从事的媒体,都是清洁的能源。

    因为ESG我个人感觉是点点滴滴的累积,哪怕日常节约一张纸,哪怕日常节约一度电,其实对整体都是非常大的贡献,所以我们内部也会有一些对于节能、对于员工内部意识的提炼、提升,这些都会有一些具体的措施。

    时间关系,制度比较多,不一一展开。

    我们主要从这个华铁的媒体平台,更多地帮助那些企业,帮助公益组织,共同推动ESG在中国前进的力量。

    

    刘涛(主持人):齐家网的田总,其实您本身也是上市公司,而且您平台上还有很多遇到了冲击的中小商户,又要给他们推广绿色建材的理念,这个管理是很复杂的。大家说是绿色建材,跟实际有很大的鸿沟和挑战,作为电商企业,怎么抵御行业的冲击,在疫情下,并且抓紧机遇。

    您认为ESG投资的理念,对过程中有帮助吗?

    

    田原:可以重申一下刚才的观点。作为平台来说,今天上台的三位嘉宾都是各有背景,从各个维度可以对ESG进行阐述。

    我们是个平台企业,我本身不直接做生产、制造,也不做施工。恰恰作为平台管理者的身份,可能可以作为的更多一点,我们平台上可能放了全国上万家的装修公司,更链接了全行业的上游供应链制造厂。

    这个过程中,我们怎么推动整个供应链从厂到商、到消费者这三点之间连接,我们在过程中能做到什么,是我们一直在想的。

    一个是要维护平台的可持续发展、繁荣,平台的繁荣才是生存下去的基本点。第二点,我们希望它是个健康的,因为上面提供的商品和服务,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基本安全,消费者也关注。

    从平台来说,从长久来说,我们更需要主动地干预,所以我们这么多年来,一直在推行绿色环保概念。

    第二个,还是要通过科技创新,不光是政策的问题。我们作为科技型企业,我们也一直在做技术的创新,能不能通过技术的手段,提升行业效率。我想这也是从绿色环保提升效率很大的一块。第二步是概念的植入、理念的植入。第三步从行业政策也好,从企业制度的制定和推行也好,怎么来保证所要推进的理念得到有效的落地。

    从这两年经济大环境上来说,刚才提到国家和政府都已经看到了这里面的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主观上有推动性,客观上有紧迫性,这点上还是不遗余力,谢谢!

    

    刘涛(主持人):谢谢!2018、2019年的时候,大家说到ESG、ESG投资,当时还是说这是一个将要到来的概念。但是到2022年的时候,几乎所有的人或多或少有接触过,并且有自己对ESG的认知。

    可以说我们正在进行时的过程中,但是今天来的三位嘉宾,如果去看他们所从事的行业,都和全球有类似之处,也有很大的差异。不管是电商、互联网,很多电商也在推出绿色的规划、低碳的规划,但是和全球相比它有它的特色。

    从碳交易所、环境交易所来说,是碳市流通的,但是交易方法和交易方式肯定也是跟经济结构保持吻合的。

    这个过程中,我们的挑战在于怎么把这些个性化的东西给做好。因为从投资的角度来说,资本是流动的,它是开放的,我们要投的都是既要在中国本地的问题解决,同时它又能够可量化、有标准的标的。

    我想这个对于接下来的高质量发展是有帮助的,可能挑战也很大,再过两年就能看到结果。谢谢三位嘉宾带来的分享,谢谢大家的聆听!